(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贵港 537132)
【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环境、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结果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44%,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7.7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急诊科护患沟通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急诊科;护患沟通;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护理效果
急诊科收治患者大多病情较多复杂、危重,治疗过程中潜在着许多危险因素,护理风险相对较高。许多患者因发病突然,心理难以接受,加之,因担心病情,患者心理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治疗配合度较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诉求,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1]。本研究旨在探讨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特收集我院急诊科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5.5±3.8)岁;其中23例为四肢骨折,22例为急腹症;21例为内科治疗,24例为外科手术;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4.9±3.1)岁;其中20例为四肢骨折,25例为急腹症;23例为内科治疗,22例为外科手术;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表现相近,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重症监护治疗、精神正常、意识清醒、有正常沟通能力;②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悉自愿参与,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脑疾病;②死亡者;③听力损伤;④自行转诊;⑤神经疾病及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基础护理,详细为患者家属讲解各类注意事项,并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及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①分诊中护患沟通。分诊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可采取流动式、站立式方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患者入院后,积极主动接待患者和家属,使用文明语言,保持温和态度,对于患者存在的疑问要耐心进行解答;询问患者和家属患者发情情况,及时联系临床医生,使患者能尽快就诊;诊疗期间,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各项检查目的和相关注意事项;如患者需接受侵入性检查,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安抚和情感支持,缓解患者紧张感;转变以往“动手不动口”的护理观念,密切观察患者及家属情绪变化,通过语言安慰给予患者鼓励;如患者态度较差,护理人员更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文明用语,通过握手和关心动作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慰。②急诊室沟通。观察患者情绪、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等情况,使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如患者疼痛剧烈,情绪过于紧张、焦虑,出现治疗不配合情况,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患者病情确诊后,耐心向患者介绍病情情况、治疗方法及预后,通过成功案例介绍,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采取通俗的语言,对患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获得患者支持,同时,对患者的选择,护理人员要给予尊重,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便更好地合作。③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含点头、微笑等,护理人员可通过以上方式向患者表示关怀和理解,通过眼神向患者传递安抚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关爱和尊重;认真倾听患者心理诉求,患者诉说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表情、口形、语言及手势,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及日常生活习惯;通过目光和肢体语言,让患者感到体贴和重视。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②护理满意度:采取由医院管理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含治疗环境、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结果,每项分数总分为5分,患者得分越高,则护理满意度更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处理本次研究数据,以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皮尔斯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环境、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结果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44%(2/4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7.78%(8/4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²=9.0098,P=0.0026)。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科室重要组成部分,科室收治危重患者较多,病种复杂,病情危急,突发事件发生率高,一旦护理不当,很可能引起护理纠纷事件。急诊科患者和家属入院后均希望能快速得到治疗。但由于患者身处陌生环境,对急诊科环境不了解,加之,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对治疗方案、预后效果持怀疑态度,因担心病情和生命安全,患者心理容易产生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治疗配合度较差,对治疗康复也极为不利,因此,加强急诊科患者护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据相关资料统计[2], 2/3以上护患纠纷源于非技术性因素,其中因沟通不畅引起的护患纠纷达到15%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医学模式出现了较大改变,在急诊科患者护理时,不仅要做好急诊急救常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还要注重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呵护。
人与人思想传达、情感交流、信息交换均需通过沟通交流实现,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通过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可更清楚地了解到患者痛苦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应激源,拉近护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根源上减少护患矛盾发生。而就患者而言,通过沟通,患者可以更详细了解到自身病情情况、治疗方案、预后效果及注意事项,心理紧张情绪可得到一定的缓解。通过沟通护患双方可在友好、理解氛围中,达到双赢目的[3]。本研究对我院急诊科90例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环境(4.89±0.42)分、服务态度(4.86±0.27)分、健康教育(4.97±0.33)分、心理护理(4.96±0.32)分、护理结果(4.89±0.30)分,明显比对照组治疗环境(3.12±0.33)分、服务态度(3.10±0.41)分、健康教育(3.21±0.38)0分、心理护理(3.18±0.33)分、护理结果(3.17±0.38)分更高,且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4.44%)比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7.78%)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急诊科护患沟通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
参考文献
[1] 巴东才赛克.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26):187,189.
[2] 李娜.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5(13):53,64.
[3] 刘伟.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29-130.
论文作者:何海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患者论文; 满意度论文; 急诊科论文; 风险论文; 事件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