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土工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岩土工程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高边坡岩土工程问题。在实际设计当中要注意岩体的特点以及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处理好水的问题以及边坡个土层特点岩石倾角等因素,有针对性治理。
关键词:高边坡;岩土工程;设计
一、高边坡岩土工程设计要点
1边坡支护设计的计算。在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土墙逆作法施工时,通常分层施工,每层锚杆张拉后再开挖下层土方、施工下一层锚杆、腰梁等,这样做竖向格构梁的钢筋连接相当困难,施工中往往很难做到。工程实践中经常采用的作法如下:边坡按8—12m的竖向间距分为数级,每级之间设置平台,施工时以级为单位,各级边坡成型后整级施工锚杆,锚杆完工后整级施工格构梁,然后再整级张拉锚杆。
2高边坡支护中大承载力预应力锚杆。对于空气中水含量较高的区域,使用的高边坡支护材料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就会出现腐蚀生锈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杆体断裂。边坡支护的过程中,在一定的作用力下会产生细小的形变,想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就一定控制好作用力。通过研究发现,有些地区高边坡防护锚杆的保护措施不到位,通常使用10y之后就会由于锈蚀严重而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3岩质高边坡的坡率。对于地质结构正在发育的地区,或者是岩层属于顺层的区域,一般都会选择坡度较大的边坡。沿岩表面长时间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出风化的现象,而且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容易出现滑坡的现象,特别是边坡的岩土是性质比较特殊的岩石时,在雨水较大的情况下,边坡裂缝中的填充物就会顺势滑动,岩土层在这种作用力的影响下就会出现下滑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一定要选择坡度较大的边坡。
4动态设计法的应用。对于地势比较复杂的区域,其地址结构的稳定性是无法保证的,而且还会出现变化的情况,这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深入的勘察,掌握该地区岩土结构的具体分布情况,对于一些比较细致的结构来说,需要对该地区进行开挖出来才能进行详细的了解。现场的技术人员能力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对于岩土层内部的细节情况是很难进行分辨的,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多次的勘察,将勘查结果进行对比探究,并将实际情况报告主要负责人员。
二、高边坡岩土工程设计案例概述
某山地住宅小区项目,住宅小区的背面靠近山体,在施工过程中形成了高约20m,长约120m的边坡。为了避免边坡出现大面积的垮塌,对新建小区造成巨大的安全威胁,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该处高边坡进行治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地质勘查结果。通过对该高边坡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分析,高边坡属于顺层坡结构,主要场地地质为沉积岩,局部区域存在有粉砂岩、砂砾岩以及细砂岩等间杂分布的岩层,地质存在发育不良问题。
(2)工程设计重点。①为了提高高边坡岩土工程规划设计的质量,本工程对高边坡进行了地质测绘、边坡勘查以及地形图的测绘,最终确定了地质的稳定性状态,并对存在的不良地质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估,便于岩体高边坡结构的总体设计。②对本工程区域的地下水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勘查,同时在岩质边坡钻探过程中,受到区域内植被覆盖的影响,给钻机的搬迁以及水源的补给带来了困难,再加上岩层存在破损发育情况,导致设计取样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的问题。③在对高边坡坡脚以及坡顶进行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坡肩出现坍塌等问题,对排水沟与截水沟,截洪沟到坡肩设置了一定的距离。④本工程在进行边坡支护方案设计过程中,基于确保边坡支护质量的基础上,采用相对经济的支护方案。选择了经济和施工效果较好的格构式锚索挡墙方案。
(3)高边皮岩土工程设计方案。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最终的设计方案为:首先为了减少坡后的土应力,对高边坡坡后山脊坡度较陡区域的部分进行拆除处理,并对高边坡底部两级岩质坡的坡率进行了适当降低。然后放大了本工程高边坡中上部包括风化岩层部的坡率,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高边坡的支护方案采用锚杆(索)格构支护方案,并在高边坡坡面种植灌木等作物,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4)岩土高边坡方案的设计过程分析
动态化设计。本高边坡岩土工程设计属于丘陵地带,地质情况存在较大的变化。本工程在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了实地勘查,通过开挖施工,现场收集相关的地质数据资料,基于准确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减少了设计差错。
边坡支护设计。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支护方案设计过程中,没有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护面设计方案,主要是因为本工程的边坡存在裂隙发育情况,很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地下空洞的问题,不仅不利于高边坡的加固支护,而且在美观度方面,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存在不协调问题。
结语
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高边坡岩土工程合计中的重点,通过采用动态化的设计策略,深入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查,精准的掌握高边坡的实际地址构造,对高边坡岩土工程设计方案不断优化,有效的减少了高边坡岩土工程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丁希华。高边坡岩土工程设计初探[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2):369-370.
[2]刘平平。基于高边坡岩土工程设计的分析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6):259.
论文作者:黄光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岩土论文; 地质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设计论文; 情况论文; 过程中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