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诊断骶尾椎骨折(隐匿性)的价值分析论文_陈丽花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诊断骶尾椎骨折(隐匿性)的价值分析论文_陈丽花

常州第三人民医院 213000

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诊断隐匿性骶尾椎骨折的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疑似骶尾椎骨折患者40例,这40例患者通过开展DR检查没有发现骨折,进而为其开展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对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涉及到VR(容积再现)、CPR(曲面重建)、MPR(多平面重建)等相关重建方法,并组织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重建图像结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重建,诊断出骶尾椎骨折患者34例,检出率为85.0%。结论:在为隐匿性骶尾椎骨折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技术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骶尾椎骨折

临床上骶尾椎损伤大多是由于追跌伤、交通伤等所导致的,在为其开展临床检查与诊断的过程中,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普通的X线平片检查往往难以对其实际情况予以准确的反映,这就很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隐匿性骶尾椎骨折患者的漏诊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文就主要对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处理重建在诊断隐匿性骶尾椎骨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予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隐匿性骶尾椎骨折患者40例,其中包含有21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2.6?2.8)岁。

1.2 方法

所有40例患者均开展DR检查,没有发现骨折现象,之后为所有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检查,患者在检查床上保持仰卧位,双膝微曲,为其开展扫描检查,扫面范围从骶椎上缘起一直到尾骨的下缘,在扫描结束之后,实施1.25毫米的薄层重建,并要见所获取的重建数据传输至ADW4.1图像工作站,开展VR(容积再现)、CPR(曲面重建)、MPR(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工作在骨窗任意斜面、冠状位、矢状位、横断面进行调整,以便于能够对骶尾椎的实际情况予以全面的显示,显示其骨小梁是否存在中断现象,骶尾椎骨皮质是否连续[2],并要通过软组织窗之间的切换,来对椎旁软组织的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在获得相应的容积扫描数据及后处理重建图像之后,由我院两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来对其进行判断,并分别给出诊断结果,对于二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由二人共同协商,最终获得统一的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经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重建,诊断出骶尾椎骨折患者34例,检出率为85.0%。其中通过MPR能够对34例骨折患者的所有椎体骨折予以清晰的显示,且其检出率高达100.0%;通过CPR能够在冠状面图像上对弯曲结构的骶尾椎全貌予以完整的显示,这对于骶髂关节全貌、骶孔累及情况、骨折线走行的观察;由于周围骨骼重叠的影响,通过VR对近骶髂关节边缘裂纹骨折及撕脱骨折进行观察时,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其在骨折整体观察及骨碎片移位观察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应用此种方法诊断出隐匿性骶尾椎骨折27例,检出率为79.4%。

3 讨论

在临床上的骨盆骨折当中,骶尾椎骨折所占比例比较大,骶尾椎在整个骨盆功能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其实脊柱与盆骨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承担着下肢与躯干负荷传递枢纽的作用,一旦出现骶尾椎损伤,将会对整个骨盆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出现骶神经损害的问题,为了防止病情延误导致患者出现骨盆环畸形愈合、性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慢性骨盆带痛、骨折错位等后遗症,尽早为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开展治疗是非常必要的[3]。

在出现骶尾椎外伤之后,首选的诊断方法就是开展常规X线射片影像学检查,这种检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经济的优点,但是由于周围盆腔脏器遮挡、骶尾椎在三维空间内弯曲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应用DR检查、CR检查等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式,难以对患者的骨折情况予以清晰的显示。尤其是对于隐匿性的骶尾椎骨折患者来说,其裂纹骨折、线性骨折的发生率比较高,并且患者通常具有完整的骨外观形态,没有明显的错位现象,这导致骨折线与正常组织之间没有形成足够的密度差,而很容易导致出现漏诊的问题。再加上普通的影像学检查大多是所有组织的二维复合图像,组织重叠干扰现象比较严重,并且投照角度、投照条件、投照体位等对照片质量的影响比较大,从而会对骨折线的显示产生影响,从而对其诊断准确率产生影响[4]。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不仅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广,而且其还具有高质量的图像以及非常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这使得其能够对隐匿性骶尾椎骨折情况予以全面、准确的显示,通过获取任意角度、任意层面的二维及三维图像,能够对隐匿性骶尾椎骨折的解剖形态细节予以清楚、直观的显示,并且能够很好的规避脏器遮挡、脏器重叠等的不利影响,在隐匿性骶尾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发挥良好的诊断价值[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重建,诊断出骶尾椎骨折患者34例,检出率为85.0%。由此可见,在为隐匿性骶尾椎骨折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技术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帆,储成凤,徐柏林. 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J]. 现代医学,2012,03(12):318-322.

[2]吴茂铸,倪淑红,应琦,应有荣,朱让腾. 多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价值[J]. 中医正骨,2012,07(21):29-32.

[3]陈国煌,黄志鹏. 浅谈多层螺旋CT图象后处理技术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06(16):1148-1149+1179.

[4]林益良,卢家灵. 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隐匿性腰椎峡部裂的价值[J]. 广西医学,2013,04(23):463-465.

[5]路洋,秦忠.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综述,2015,02(18):379-380.

论文作者:陈丽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诊断骶尾椎骨折(隐匿性)的价值分析论文_陈丽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