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三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矛盾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进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开辟了科学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实践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邓小平肯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且认为,“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但是从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来,这个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当。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①
对这个主要矛盾的认识,有个曲折的过程。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主要矛盾被“以阶级斗争为纲”所取代。邓小平肯定“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②并且重新指出这个主要矛盾。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作出明确的规定:“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需要和生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矛盾,但它作为特定的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人类历史上,却经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新的肯定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进行生产,以取得自己需要的物质,成为主要的中心的任务。并且,尚未出现阶级对抗,人们就能集中力量来解决需要和生产的矛盾。于是,这个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了。剥削者阶级要实现对劳动者阶级的剥削,首要的任务是镇压劳动者阶级的反抗。劳动者阶级要保住自己生产出来的物质成果,首要的任务是同剥削者阶级进行斗争,推翻他们的统治。所以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需要和生产的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剥削者阶级作为阶级已被消灭。虽然局部的阶级斗争还长期存在,但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了。因而需要和生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中国现阶段,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显然,需要和生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社会全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这个主要矛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客观根据,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落后的社会生产,则是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的客观根据。
邓小平反复指出:改革和开放都是手段或方法。当然,改革和开放更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手段或方法。而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市场经济也就是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手段或方法。
二、在生产力的矛盾统一体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要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就要研究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最强大和以最高效率推动生产发展的生产力要素。这是从当代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所必须研究的新问题。就是说,要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早在1975年,邓小平就说:“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③1977年,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④又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⑤还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⑥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地位、在发展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宣布“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以后在有关会议的讲话和其他谈话中,反复论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1988年,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⑦这是至少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深思熟虑之后,才得出的论断。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根本的现实意义何在?在邓小平的理论中,大体上从如下几方面来考察。
第一,从理论上来考察。
邓小平说:“大家知道,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⑧这里表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因素之一,是同人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
人的生产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体力是人的身体器官的力量,这是很有限的。智力是思维能力即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及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能力。人脑正确反映自然物质的力量和运动规律,就成为科学理论。依据科学理论来构成遵循自然物质运动规律以发挥其力量的物质体系,就是技术或机器。所以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就是科学技术应用自然力量来改造自然。自然力不仅是强大的,而且是无限的,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有无限性,因此人通过科学技术应用强大的自然力量来改造自然是无止境的。这是人的体力和由体力所运用的生产工具所无法相比的,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科学的产生来说,它是建立在生产的基础上,因为生产提供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和提出科学研究的课题,并使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从生产的发展来说,科学的发展为生产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从两个方面决定生产的发展:一是决定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邓小平说:“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⑨科学从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的规律进到研究物质的分子、电子、原子核等的运动规律,生产技术也就沿着科学这种发展方向而发展。二是决定生产发展的速度。科学通过技术应用物质分子、电子、原子核的力量,而这些物质层次由浅层到深层,其力量多倍增加,因而劳动生产率多倍提高,生产日益迅速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⑩这些都是人的体力和由体力所运用的生产工具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对生产技术发展方向和生产发展速度的决定作用,表明它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从历史发展来考察。
邓小平说:“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掌握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都大不相同。今天,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变革,都非常迅速。”(11)
古代的石器、青铜器和铁器作为生产工具,其中凝结着人的智力,即人脑反映这些物质的力量,并使之成为改造自然的力量,所以也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然而,这些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仍然主要是赖于人的体力。
近代,经过了两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技术革命,其科学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而蒸汽机所应用的自然力量,则是水分子热运动所产生的力量。第二次是以电力为主要标志的技术革命,其科学理论基础是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而电动机所应用的自然力量,则是电子运动的力量。这两次技术革命,都是应用自然力来代替人力,并且电子运动的速度和力量比分子运动的速度和力量多倍增加。
现代,进行了近代以来的第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这是以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技术革命。其科学理论基础除了电子理论等之外,主要是原子核物理学。而原子能发电站、原子弹等则是应用原子核的力量,这比电子的力量又强大得多。由于科学已深入到研究和发现原子核内部的力量和运动规律,必然在技术上引起深刻而广泛的革命。正如邓小平所说:“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12)
历史发展表明,科学技术愈来愈深广地应用强大的自然力量,在社会生产中,它是最强大的生产力,并且日益深广地改造自然。也就是说,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人类历史日益迅速而深广地发展。
第三,从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考察。
邓小平考察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矛盾统一体中的地位和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其高速发展服务的。他说:“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发展速度应该高于资本主义。”(13)又说:“我们要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14)还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劳动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15)这些论述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主义生产就一定比资本主义生产以更高的速度发展。所以邓小平断定:“我们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16)
邓小平还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方面,同资本主义引起战争而自残之后的发展,进行比较。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方式搞起来的,不过它们主要是引进技术、专利。”(17)我们怎么办?邓小平说:“我们要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18)又说:“我们的经济建设曾经有过较快的发展速度。现在我们总结了经验,纠正了错误,毫无疑问将来会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都快,并且比较稳定而持久。”(19)
怎样才能使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呢?邓小平指出:“现在要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所谓进一步,就是说,在方针问题、认识问题解决之后,还要解决体制问题……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20),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其中的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就能推动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邓小平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作的种种论述,根本的落脚点是要使社会主义经济比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迅速地发展。他说:“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21)这一思想,在南巡讲话中,从哲学理论上作了概括:“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而“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学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2)科学技术使经济日益迅速发展,因而要在迅速发展中求稳定和协调。运动发展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事物的运动发展按其自身具有的速度来进行,才能保持平衡,才能生存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手段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实践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手段的矛盾。他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23)这是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是矛盾对抗的,而是内在统一的,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力方法。他又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4)
市场经济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考察。这里,从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的运动过程——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内在统一,就可以得到证明。
这种统一,具体表现如下:人的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直接结合就是生产。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就在于推动生产的发展。商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有用劳动产品,其价值来源于这种劳动中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所以体现在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应归劳动者所有,别人不能无偿占有,即消灭剥削,才不违背价值规律及其等价值交换原则。这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素之一——消灭剥削是一致的。在商品交换中,当然必须以价值为共同尺度,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即交换关系中消灭剥削,商品交换才能进行,才是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交换,那么任何人都不能无偿占有别人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即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和消费关系方面消灭剥削。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都消灭剥削。那么在分配上必须消灭剥削。消灭剥削才有可能消除两极分化。而市场经济运动过程的结果则是生产社会化和产品社会的日益发展,于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不仅与市场经济手段内在统一,而且更与科学技术内在统一。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家拿来为资本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国家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5)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素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发展最强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本质自身的规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要素,那么其他要素都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目的和手段内在地统一起来的。而其他要素既是社会主义本质自身的要素,又是实现目的要素的手段,本质和手段内在地统一起来了。因此发展科学技术,既是社会主义本质自身的规定和内在要求,又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就是说,社会主义本质自身内部以最强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来推动自身发展。并且,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自身,而且向共产主义过渡。
然而,科学技术更是通过市场经济来发展的。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商品生产,经过商品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和实现商品的价值。随着社会需要的发展,商品生产者日益组织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社会化生产,而价值规律所引起的竞争则日益激烈。因此商品生产者日益依靠提高和发展科学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取得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之差的经济利益。于是,科学技术日益迅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则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可见,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更是发展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手段。
综合地说,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在内的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手段是内在统一的,通过市场经济来发展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发展科学技术,使社会主义生产空前迅速发展,不断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贯串在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中的主线。
注释:
①③④⑤⑥⑧⑨⑩(11)(12)(13)(14)(15)(16)(17)(18)(19)(2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2、32、40、48、68、88、87、87、88、87、312、104、88、153、198、111、167、111页。
②⑦(20)(21)(22)(23)(2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74、108、355、377、148、373页。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社会矛盾论文; 科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