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碳减排是国际海运业转向全面减排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程。本文旨在讨论国际海事组织(IMO)主导下国际海运黑碳减排机制的发展,包括其讨论缘起、演变现状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黑碳减排机制对我国的挑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IMO;黑碳;应对措施
一、引言
黑碳(BC),又称为黑碳气溶胶,主要形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它是大气气溶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际社会逐渐注意到黑碳的气候效应,从而关于其研究和规制的讨论日益增多。由于航运仍普遍使用的柴油燃料,被认为是产生黑碳的主要污染源。因而,在国际海运组织(IMO)的主导下,旨在规制国际海运黑碳减排的国际规范不断发展。考虑到我国作为柴油燃料的主要使用国之一,日益严格的船舶排放规则,无疑将影响到我国的利益。因而,本文旨在对IMO层面的进展予以梳理,分析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考虑其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
二、缘起:船源黑碳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国际海运黑碳减排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黑碳排放总量巨大,而船源黑碳排放污染更为严重。在所有影响气候变化的人类排放源中,黑碳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污染源。另外,黑碳是柴油机产生的主要短寿命气候污染物,而船舶是柴油机黑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虽然在全球黑碳总排放量中,来自国际海运活动中黑碳排放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当前国际海运活动仍以低质量燃料为主,使得船源黑碳排放比其他污染源具有更严重的危害。第二,从气候角度来看,海运黑碳排放对北极的影响尤其令人担忧,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在北极地区,当黑碳沉积到冰雪表面时,会导致雪表变暗、反照率降低、雪温增加和消融加速等情况发生。有研究指出,虽然目前船源黑碳排放量在北极地区黑碳总排放量中仅占2.5%左右,但是船源产生黑碳排放量预计会增加,如果不采取额外控制措施,在2004年至2050年期间,由于航运需求的增加,北极地区因船舶改道而使得排放量将增加一倍。与此同时,保护北极地区,对于防止全球暖化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目前北极地区正以地球其它地区两到三倍的速度升温,而其不断升高的温度有可能会推动全球走向“临界点”,由此导致全球快速变暖,并通过生态系统引发一系列的变化。
在认识到船舶黑碳减排的必要性的同时,也应看到其所具有的现实可行性。作为一种短期污染物,黑碳在大气中留存时间相对较短,在排放后几天至几周内,会沉积到地球表面。这使得人们认为可以通过有效控制措施,在短期内实现黑碳减排,从而减缓严重气候变化。例如,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的估算,到2040年,实施针对以黑碳和甲烷为主的SLCP的减排,可使气候变化速率减缓0.5oC。正因如此,从注意到黑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到展开相关讨论,并即将2019年提出海运黑碳的减排措施,可以说是进展迅速。而在这一过程中,国际海事组织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
三、演进
关于黑碳问题的初步框架形成于MEPC第62次会议。在该次会议上,关于船舶排放黑碳对北极影响的讨论,指定由MEPC下属的散装液体和气体分委会(BLG)负责(其职责后来被PPR污染预防及响应分委会取代)。另外,还拟定将关于黑碳排放控制的讨论分为三个阶段,包括1)讨论并确定关于黑碳定义;2)审议合适的测量黑碳排放的方法;3)建立针对国际海运活动中船源黑碳排放的有效控制措施。
2018年2月,在PPR(污染预防及响应分委会)第5次会议上,框定了船舶黑碳排放测量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部分国家强调,由于黑碳测量具有复杂性,以及有关黑碳测量的研究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而难以确定黑碳测量方法。但是,更多国家同意将过滤烟度计(FSN)、光学分析仪(PAS)和激光诱导炽热仪(LII)作为目前最合适的船舶黑碳排放测量方法,会议还强调随着技术的发展,如果其测量方法更为合适,可以在分析和证实后进一步考虑。这意味,关于最合适的黑碳测量方法仍未形成定论。与会期间,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和BIMCO等国家或组织提出,应按照PPR和MEPC决定的“三步走”方案,先确定合适的黑碳测量方法,再开展识别黑碳排放控制工作。但是,比利时、爱尔兰、波兰等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和FOEI、CSC等环保组织建议成立通讯组开展黑碳减排措施研究工作。
四、展望
由于到目前为止,国际海运业对全球黑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我国一致积极主张应采取慎重的方法。正如我国在PPR 第5次会议上指出,正对黑碳减排措施应当增加“安全性、商业可获得性、可靠性”研究,得到大多数代表团的支持。这在短期内,为我国赢得了应对减排措施的时间。然而,考虑到国际社会关于黑碳减排的呼吁日益强烈,有必要对相关减排措施予以深入分析,从而更好的应对可能的变化。
国际海事委托研究机构对减少国际海运黑碳排放的可能技术进行调查,并编写了2012版的报告。该报告基于黑碳清除率,吸收备选以及可用性等考虑因素,列出了六种优先的减排方案,具体包括:采用液化天然气、柴油微粒滤清器、油包水型乳化燃油、洗涤塔、重油转向蒸馏燃料、减速航行等措施。随着讨论的深入,形成了2017新版报告。此外,在没有新的BC排放规定的情况下,任何新技术的实施都有赖于从降低燃料消耗中获得的投资回报,以及遵守现行排放条例。
五、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应对建议
长期以来,IMO与“气候公约”之间不确定和有争议的关系使在海事组织范围内处理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变得复杂。关于控制航运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由于原则冲突,存在着特别的争议:虽然共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变化制度的基础,但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制更侧重不歧视和普遍性。这意味这规则适用于所有船舶,不论其所有权或船旗国。正是因为不歧视原则的存在,使得讨论如何减少排放的承诺以及资金和技术转让等支柱机制。因此,IMO需要如何处理国际航运中的黑碳排放问题进行讨论,但迄今尚未制定具体措施。
黑炭排放是在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之上新增的排放控制要求,对我国的船舶及海工装备新造、船队运营、发动机制造业带来新的压力。明确黑碳定义以及允许不同的黑碳测量方法,同时收集数据,推进了IMO加速制定黑碳控制措施的进程,建议我国应该加强黑碳检测分析研究并采集分析相应的数据,为应对具体措施做好充足准备。
随着全球排放控制的日益临近,航运公司、燃油公司以及造船企业应当尽早规划应对措施,共同探讨黑碳排放控制的最佳方案和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T C BOND, S J DOHERTY, D W FAHEY, et al. Bounding the role of black carbon in the climate system: a scientific assessment [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13, vol 118, no 11: 5380–5552.
[2] 胥苗苗,IMO“黑碳”减排行动 [J].《中国船检》2015, 3.
[3] CORBETT A G, CHARLES D, et al. Who Pays a Price on Carbon? [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10, 46(3): 359-376.
论文作者:刘贤权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