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的护理研究论文_龚慧珍

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的护理研究论文_龚慧珍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儿科) 内蒙 017010

摘要:众所周知,洗胃是抢救此类患儿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正确实施与否决定了抢救的成功与失败。食入毒物后如果能够早期、正确、彻底地进行洗胃,及时的将胃内毒物排出,则有利于患者的抢救。洗胃操作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急诊科护士应加强对洗胃技术的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急诊中毒;洗胃;护理

引言

小儿误服药物或毒物中毒为儿科急诊常见的急症之一,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多见,通过洗胃将患儿体内的药物或毒物及时、有效的清除,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或毒物的吸收,减轻对各个脏器的损害。为了提高洗胃技术的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许多临床专家一直致力于洗胃技术的研究与改进,现将洗胃时机、胃管的种类及选择、置管方式与改进、插入深度、洗胃液温度与用量、体位、洗胃液的选择及洗胃方法等方面综述如下。

1洗胃时机

当诊断明确后,除外强酸、强碱中毒,应尽快采取洗胃急救措施,越早采取效果越好。临床上普遍做法是在发生中毒后的6h内采取洗胃措施,如中毒时间>6h,则大部分毒物已吸收进入体内,此时如采取洗胃治疗效果不显著。中毒时间虽已>6h甚至更长时间,呕吐物中或洗胃液中仍闻有有机磷农药味,因此在临床上不能因中毒时间>6h而放弃洗胃治疗。

2胃管的种类及型号选择

恰当地选择胃管直接影响洗胃效果。为了提高洗胃效果,有人将胃管的管壁增加了侧孔,避免堵管情况的发生。还有使用导尿管、肠营养管以及改良气管导管等进行洗胃。胃管的型号应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在排除鼻腔水肿和狭窄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较大型号的胃管,避免堵管的发生。胃管韧性、弹性和硬度适宜,胃管前端带有侧孔的可以充分接触胃壁,更利于清除药物或毒物,减少胃管堵塞的情况发生,缩短洗胃时间;如果采用经口插胃管,胃管的口径较经鼻插管的口径粗,也利于药物或毒物的清除,缩短洗胃的时间。

3置管方式与改进

置管方式分经口和经鼻插管,经鼻插管优点是利于固定,患儿呕吐不会将胃管吐出;缺点是鼻腔狭窄或水肿时导致下管失败、困难以及鼻出血等情况。经口插管优点是可插入较粗的胃管,保证通畅性;缺点是易引起呕吐,患儿容易将胃管吐出。可以对胃管的置入进行了改良,改良后与改良前最主要区别是使用一次性牙垫,插管前将一次性牙垫置于患儿的上下臼齿间,将胃管从牙垫的中间孔道内插入口腔进入胃内,护士一只手固定牙垫和胃管,另一只手操作电动洗胃机,不仅利于胃管的固定,同时也有效减少对患儿牙齿、牙龈和口腔黏膜的损伤。在此基础上本院再次改良,提前3-5min让患儿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减轻对咽喉部的刺激,减少呕吐的发生,再将胃管从牙垫边缘插入,不从椭圆形孔道内穿过,确认在胃内后,采用气管插管固定法将胃管与牙垫用胶布固定,减少吐管和脱管的情况发生。

4胃管的插入深度

临床上大多数医务人员还是采用传统法对胃管的深度进行定位:鼻尖-耳垂-剑突或前额发际-剑突的距离,插入长度约为45-55cm。某学者研究发现,采用传统方法插入的深度胃管的顶端只能到达贲门部,胃管的侧孔没有完全进入胃内,导致洗胃不彻底,胃内仍有毒物残留,增加毒物的吸收。插入的深度应为前额发际至脐部的距离,可使胃管头端到达胃底或胃窦部。将胃管插入(62.27±5.26)cm,无论患儿采取何种体位,均可使洗胃液流出迅速而通畅,缩短洗胃的时间,且洗胃后患儿发生腹痛、胃出血的情况明显减少。

5体位

以往患儿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左侧卧位,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洗胃时应采取头低左侧卧位,使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上,其目的是将胃大弯处于左侧位,可使水流方向与胃的走向一致,可使毒物得到充分稀释,同时又可防止误吸发生。卧位能使毒物集中于胃的最底部,有利于毒物的吸出,还起到体位引流的作用,使不良反应减少。研究表明,变换体位洗胃法由原来采用头低足高左侧卧位改为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和仰卧位交替更换,及留置胃管间断、重复洗胃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有机磷中毒患儿的洗胃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本文认为在上述基础上同时调节胃管插入的深浅度,在洗胃过程中适当地变换胃管角度,保证每次洗胃液量要充足但不能过多,使胃内壁的各个角落得到彻底地清洗,不留死角,最后保持左侧卧位,再吸出洗胃液。采用变动体位的方式进行洗胃,可以有效避免洗胃时残留死角、不彻底等问题,更加有效、完全地清除有毒物质。

6洗胃溶液的选择

根据毒物的性质和种类选择洗胃溶液,在中毒物质不明确时,选择用生理盐水洗胃;当中毒物的性质和种类明确时,首先选用其对应的拮抗剂溶液洗胃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毒性,减少毒物的吸收。近年来在诸多学者的研究下,洗胃液的配方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改良,使用钠盐、钾盐洗胃液洗胃能使平均动脉压下降,防止低钾、低钠血症的发生。采用纯净水加氯化钠洗胃,能避免低钠血症及血压下降的出现,减少了肺水肿及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百草枯中毒较多见,采用活性碳、思密达和甘露醇洗胃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7洗胃方法

儿科的洗胃方法有注射器人工洗胃法和中心负压洗胃法,儿童不宜使用电动洗胃机,以免压力过大损伤胃黏膜,造成胃出血及穿孔。洗胃-洗食管-再洗胃法、间歇脱机洗胃法、动态改变胃管洗胃法、变换体位洗胃法、间歇小容量球囊洗胃法,均收到不同的临床效果。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儿采取剖腹洗胃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显著降低死亡率,促进康复,减少中毒后遗症的发生,对临床医护人员抢救严重的中毒病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8洗胃液温度与用量

8.1洗胃液的温度

在临床洗胃时较容易被忽视,通常认为温度以25~38℃为宜。据报道,洗胃液温度以30-35℃最为适宜,因为该温度接近人体的体温,液体进入胃内后对机体产生的刺激较小。如果温度过热可使胃内血管扩张,加速毒物的吸收,使中毒加重;过冷引起寒战,则加重病情。也有研究表明,采用固定冷热比例法将洗胃液温度控制在35-37℃的恒温,有效地控制洗胃液的温度。

8.2用量

用量是影响洗胃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洗胃液量过少,则洗胃不彻底、毒物有残留;洗胃液量过多,容易发生急性胃扩张,并促使毒物进入肠道加重吸收。一般<5岁患儿洗胃液的总量为1000-2000ml,5-10岁为2000-3000ml为宜。洗胃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发生脑水肿和肺水肿。根据患儿年龄决定每次灌入量,应为同年龄胃容量的1/3为宜,每次注入洗胃液的量不宜过多,按15ml/kg计算,最大量≤250ml,每次灌入量和洗出量应相等。

结语

总之,洗胃效果直接影响中毒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掌握正确、有效、科学、人文的洗胃技术,达到最佳的洗胃效果,仍需要对洗胃的各个环节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改良,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技术与服务,提高中毒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姚红玲,徐振富.小儿胃管插入长度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11):665、666.

[2]曲希莲,任秀菊,彭志红等.应用塑料开口器进行洗胃插管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52-53.

[3]董晓菁.急性中毒患儿洗胃法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1,16(8):489-490.

[4]章亚平,陈慧敏,许来娣,等.无菌灌肠袋、一次性吸痰管及低压吸引装置应用于小儿洗胃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6,20(12A):32433244.

论文作者:龚慧珍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  ;  ;  ;  ;  ;  ;  ;  

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的护理研究论文_龚慧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