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兴起,社会对于辅导员的工作有了新的要求,面对95后甚至00后的大学生,社会对学生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要求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而现阶段辅导员传统的工作模式,又使得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和专业化研究上不能兼顾,并且学生对于传统的辅导员管理教育模式也变得不感冒。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和小程序的智能辅导员的建立,能够妥善解决目前辅导员自身工作和发展及陈旧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新时代的学生需求等问题。
1.大数据时代下传统辅导员工作的困境
1.1传统工作模式跟不上学生的变化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中辅导员的九大主要工作职责,辅导员要进行网络思政教育。其中首句就提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而在传统的辅导员的工作模式中,一直是“一对一”、“一对几”、“人对人”或“面对面”的管理模式,辅导员通过人力进行日常观察,平时交流,或是对学生档案的翻阅成绩的梳理来了解学生,很少用到信息化的手段来辅助工作。
1.2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当前工作状态的冲突
新时代社会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在传统的要求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强化自身的科研水平。我们对周边4所高职院校校共100名辅导员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其中专业完全相关的辅导员共6人,专业相关的是12人,剩下的82人都是与思政教育不相关的专业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不相关的辅导员要在思政工作领域的学术研究上要有所建树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积累更多的经验。而在日常事务性工作所占比例一栏有91名选择了占50%及以上,而在平时做的最多的工作一栏有83位老师选择了回答学生重复性的问题,在你平时工作时会有多少时间进行研究一栏,有91位老师选择了10%以下。因此在这种工作生态下还要抽出时间进行职业化专业化的研究就更加显得难上加难。
2.大数据时代下青年学生的特点
2.1更愿意通过网络来想法
“95后”和“00后”学生有其区别于以前的大学生的自身的特点。他们在数据时代,信息时代包裹下诞生成长的一代。他们有更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认可与依赖,区别于“80后”和“90后”他们自身就携带着大数据时代的属性,他们更愿意和机器数据去交流,他们通过手机网络更能表达自己,而当你和他面对面时他又不那么愿意表达自己。
2.2更容易在网上表达真实的想法
和新时代的学生相比,“80后”和“90后”学生的生活圈子非常简单,能见到能联系到的范围也很窄,因此辅导员工作中想要了解一个学生只需要从和他关系亲近的人处了解,基本就可以掌握他的详细情况。而新一代的青年学生的交流活动范围就会非常大,虽然某个学生足不出户,但是很可能他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并且都有亲密联系。甚至是平时寡言少语,但在网络上可能会掀起舆论的狂风骇浪。并且往往学生的情绪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察觉,而在网络中却会有明显且真实的体现,如果辅导员能早一点察觉到这种变化,或许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除此之外,有太多的高校学生自杀的惨剧给了我们太多惨烈的教训,而每次事后我们都能在学生生前的一些微博、朋友圈、甚至评论中发现一些端倪。网络的虚拟性和便携性以及在学生在网络中的真实性和自由性使得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智能辅导员的优势
3.1智能辅导员更能吸引眼球
本文研究的智能辅导员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型小程序的部分功能所实现的对学生进行智能管理。新时代的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非常高,微信使用的覆盖率基本达到了100%,《掌控》这本书中提到成年人和青少年平均每天查看手机的次数高达150次以上,相当于除去睡眠时间平均每6-7分钟查看手机一次。某跨国公司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微信用户人均一年刷微信292小时。在如此高密度高强度的使用率下,使得我们辅导员工作必须要和微信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不再是单纯的聊天的工具,它开始承载了更多的功能,分享、学习、传播、表达、支付等各种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丰富多彩的交流形式更是使得人们对它爱不释手,即使是相同的知识,学生也更愿意选择通过微信的渠道去学习而不是传统的听授的方式,因此学生有很大一部分知识,信息的获取都依赖于微信平台
3.2智能辅导员可以24小时“一对所有”
我们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模式一直是“你问我答”,在“一对一”的时候我们还能游刃有余,但当“一对多”的时候就会有些力不从心,更不用说学生经常会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进行提问,而且经常会问一些非常基本的,我们已经回答或者强调了很多次的简单的问题,而且往往简单的重复性的回答同一个问题最为消耗精力。
3.3智能辅导员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作用
智能辅导员可以做到回复大家通识性的问题,但回答不了个性的问题。虽然不能回答个性的问题,但是智能辅导员可以做到收集信息的作用,对于学生提出的个性的问题或者需求,我们也可以进行单独的指导。而我们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往往是那些会提出个性需求的同学,这样可以把辅导员的精力集中到更需要帮助的同学,来了解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主要关心的问题,我们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解答和帮扶。
3.4智能辅导员是网络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
辅导员要进行网络思政教育,而智能辅导员就是极好的网络教育载体,利用智能辅导员通过文字,语音,小视频等形式经常向同学们推送一些思政相关的有趣的内容,既能做好网络思政教育又能使辅导员的现实身份和智能辅导员的虚拟身份相统一,拉进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距离。
4.智能辅导员的劣势
4.1智能辅导员帮助的范围有限
智能辅导员是基于微信平台的自动回复功能而实现,因此对于所能解答的学生的问题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没有特定答案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解答。因为机器识别的单一,不能有效识别同学问题,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4.2更新维护不便
微信公众平台的维护必须要通过网页完成,而对于学生的各项回复有时会有变化,这时就必须及时的进行内容的更新和维护,一旦更新慢了,就很有可能回复给学生一些错误的信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学生有了新的变化,因此我们辅导员的传统的工作模式也需要随之发生改变,如何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利用大数据手段实现精准帮扶,智能辅导员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和载体,虽然目前我们的智能辅导员还不是很完善,但相信在信息社会潮流的带动下,智能辅导员一定能会承载更多的网络思政教育的重任,成为辅导员在网络世界最好的代言人。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中辅导员的九大主要工作职责,辅导员要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智能辅导员正是辅导员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最佳方式,智能辅导员是传统辅导员工作的延伸,是真实的辅导员在网络世界的投影,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黄俊,论大数据时代辅导员的新素养[J].大学教育,2015,(5)34-35
[2]谢晨琳,自媒体时代性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路径探究,2019,3(36)57-60
论文作者:黄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辅导员论文; 智能论文; 工作论文; 学生论文; 传统论文; 网络论文; 数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