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改善现行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必须实施人性化管理。学校教育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处理好人性化与制度化、人性化与人情化、人性化与人治化的关系,同时要探讨学校教育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学校教育;人性化管理
学校教育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和实施的必要性
所谓学校教育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教育管理要充分考虑救师、学生的个性和利益,尊重师生的价值和人格,满足其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合理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性,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学校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管理必须尊重人性,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尊重人性是指尊重人的自然性(表现为生理需要)、社会性(表现为人际交往、安全、自尊、价值等的需要)和主体性(表现为自主需要)。学校教育管理要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真正做到依靠师生,尊重师生,发展师生,以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中小学普遍推行了校长负贵制、教师聘用制、岗位责任制、教师聘用制、岗位责任制,这种教育管理体制注重教育管理的过程和教育成本,提高了教育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的发展。但这种管理体制来源于以科学主义为导向、以效率为核心的企业管理,随看时代的发展,它的弊端也日渐显现。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把教师看成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工具,把学生看成是学校教育管明产品,忽视了人的本性,忽视了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劳动的事业,仅仅视教师为执行命令的工具,无意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便教师屈从于机械的管理体制程序和某些领导人的独断专行,挫伤了教师的主现能动性。同时,视学生为被动接受教育者,无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迫使学生在僵化的学校管理体制之中循规蹈距,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的劳动具有间接性,教师的工作机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又有较大的自由创造空间,教师的劳动成果不能用定量的方法去衡量和评价,刻板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个性化发展,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正朝者建设一个和谐社会的目标奋进,和谐社会是在法治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人性,重视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促进人性的自由发展,真正以人为本的社会。时代的发展呼唤学校教育回归于人性的教育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以人为本 制订明确的教育管理目标 学校的教育管理目标是全校师生员工努力奋斗的方向,必须依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各职能部门必须围绕教育目标开展工作,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首先,要改变育人观念,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育人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人才的成长。但许多学校总是以高分率、升学率作为奋斗目标,并以此作为争取学校声誉的手段,认为考试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种片面的狭隘的育人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尊重个性,创造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上,学生在学习,行为表现上,都有自已独特的个性特点,学校教育管理对此不能以整齐划的标准去衡量、规范、约束他们,而应当为他们创造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对教师和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学校教育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并因势利导,使其发扬光大;对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学校教育管理者应给予耐心的帮助,使他们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智,发展自己的个性。再次,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管理实际上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生既在学校学习生活,同时又与家庭、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会受到各式各样的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学校教育管理者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影响,并与家庭、社会互相联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尊重人性就是尊教师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学校教育管理的链条中,教师处于中间环节,既要接受领导者的管理,又要承担管理的责任,因而在学校管理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教育管理必须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充分利用群众的智慧,积极调动教师的创造性。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的前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的关键。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此基础上,要建立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目标管理的依据,又是达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保证。在法治时代,必须依法治校,学校教育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必遵、赏罚分明。为此,学校必须完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育人机制。引进竞争机制可以激发教职工的进取精神,从而增强学校的活力;制订激励机制可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实施育人机制主要指制订教师培训制度,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培训制度可以增加教师的归属感,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激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
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学校、家庭与社会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学校是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纽带,学校教育很重要,也很关键。学校应当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三方形成合力,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家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家庭对子女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是学校教育的依靠和保障。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将孤掌难鸣,难以发挥作用。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各种现象都可以在家庭里反映出来,因此,家庭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社会教育的影响作用必将进步增强。作为教书育人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联系,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培养出健康合格的建设人才。
论文作者:汤伟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家庭论文; 社会论文; 人性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