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后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_成人教育论文

高中后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_成人教育论文

高中后成人教育的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导向论文,路径论文,高中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0)07-0100-03

高中后成人教育价值导向问题是高中后成人教育健康、科学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问题。办学主体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了正确选择,才能在相应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安排等教育教学服务环节作出妥当的安排,才能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成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讨价值导向有不同维度和视角,在教育目的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选择上,本文认为高中后成人教育应该坚持个体本位的价值导向。

一、高中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

研究高中后成人教育的价值导向,首先需要明确高中后成人教育具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是我们分析高中后成人教育价值选择的依据和出发点,影响着高中后成人教育的价值导向。

高中后成人教育的第一个明显特性是职业性,这在求学动机、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及形式等方面都有体现。职业性是世界各国成人教育普遍具有的特征。

众所周知,崇尚普通教育而鄙视成人、职业教育在我国已根深蒂固,崇尚本科、鄙视专科亦是“深入人心”。在这种文化或价值观念的统摄和支配下,高中后成人教育被认为是培养操作工人而受到歧视,中学后成人教育类学生被认为是高考“差生”或高考“落榜生”,其直接后果便是学生不愿意报考高职院校、成人院校。在投资结构、经费状况、社会观念、职业地位、生源结构、教师队伍、学生自我意象、学校层级和品牌影响等多个因素作用下,我国的高中后成人教育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这个尴尬地位的直接受害者就是学生,尤其是中学后、脱产学习的学生。高等教育区分层次、等级,各类教育之间地位悬殊,在客观上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成教生、高职生要想获得社会认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都具有职业性和专业性,但在职业的性质和定位上有所区别。从享受的教育资源、智力水平、社会地位判断,普通教育尤其是重点大学受教育者应该承载更多的社会价值。成人教育、高职教育除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之外,也是满足适龄青年教育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

高中后成人教育的第二个特性是非义务性。接受高中后成人教育不是国家强制的,而是学生的自主、自愿选择。在成本分担上成人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免费教育,成人教育是收费教育。从这个角度看,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教育服务的交易关系,既然个人投资于成人教育,必然要求实现其应有的个人价值。

高中后成人教育具有职业性和非义务性的特点,依据这两个特点高中后成人教育应该从个体的需要出发,为个体的幸福、成长、成熟等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二、高中后成人教育坚持个体本位价值导向的原因

高中后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既要符合自身的特点,也要遵循各类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与教育起源上的依据

讨论教育的目的价值取向必须先明确教育的本质。“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1]。高中后成人教育的本质也是培养人、完善人的人格和综合素质。其次,从教育目的结构来看,教育目的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而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2]。教育目的的核心部分就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素质的提高,个体的发展、成长与幸福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不仅我们现在如此认识,从教育源头上看也是这样。

在原始社会,教育还没有独立成为专门化、制度化的活动,只是帮助人们生活的一种手段,儿童和少年主要通过模仿、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和仪式来学习,来实现个体化和社会化,“人类从事和热衷于教育是基于一个简单明了、毫无浪漫色彩的原因:人类为了能够满怀信心、自由自在和卓有成效地生活必须知道很多事情,但儿童和青年的学习能力都非常有限,这就是原因所在”。[3]就是说,教育的个体价值出现在人类历史的第一天,具有先天性,而代表着国家利益的社会价值是在教育历史的“第二天”才有的,社会价值具有后天性。高中后成人教育主要体现的是教育的个体价值。

2.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互动机制的依据

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以个人受教育、个人发展为前提的,如果违背个体利益,个人就会拒绝参与高中后成人教育活动,所以高中后成人教育个体价值是其社会价值的起点和前提。可以讲社会价值寓于个体价值之中,个体受教育的需要和满足对社会价值实现程度和方式具有极大影响。说得绝对些,在民主社会中,没有个体价值就没有社会价值,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反过来,在原始社会没有社会价值出现时,个体价值也几乎独立存在。个体的自利倾向恰恰是历史前进的原动力,离开了人的利益、人的幸福,任何关于社会理想先进性的论说都是不可能被认可的[4]。

在集权制国家,高中后成人教育的主办和管理权力大多来源于政府,学校中由于大量的课程、一系列的媒体灌输、内外渗透的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基本是不需要担心的,因为客观上存在一个机制体系在强化、复制和传递着社会价值。而学生是弱势群体,维权组织不健全,个体价值的实现问题才是高中后成人教育更基本的问题。虽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正在走向统一,但两者的意义不同,对于社会价值来说是更加理性、成熟,社会价值的实现更加依赖于个人价值;对于个人价值来说是回归本真、发展和强化。

3.后现代知识观与高等教育市场化推动个体价值成为本体价值

后现代知识观的出现掀起了知识与教育的一场“革命”,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本观点是:知识具有个体性、情景性、文化性与价值性,知识不仅要有客观性、严密性和逻辑性,重要的是要有实用性、针对性和个性化。简言之,相对于知识的客观性来说,知识的个体价值更为重要。“知识领域正在和其他领域一样,知识分子能否拿到顾客的订单,就成为制约知识生产和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5]高校是创造、传播和交换知识的地方,简化来讲学校是个知识交易市场、知识交易平台,在这个平台中知识交易构成这个场域的核心活动和关键事件,从这个角度看,学校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是“私—私”关系。但这里的知识交易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交易的主要区别是,学校还肩负着对客户、学生、受教育者的“德育”责任,具有使学生“成人”、“社会化”的责任,这样学校又是公共价值和社会利益的代表,学校和学生之间又有“公—私”关系。教育活动和知识交易过程中“公—私”关系的行政性、公共性和“私—私”关系中的民事性、交易性交织在一起,往往同时进行,使得这里的交易过程变得复杂,也引发各种争议。高校作为民事主体和行政主体的统一体具有“双界性”特征和权力,利用职务之便遮蔽交易责任的行为时有发生。学校活动的两个关键特征是交易性和教育性,二者不是互相否定的关系,恰恰是互相肯定促进的关系。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在“民本,君轻,社稷次之”的传统文化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而学生就是学校中最大的人民。

4.“以人为本”成为中国政治与政策的主导价值

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教育价值个体化的最佳条件。我们深入研究、倡导和着力践行的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不是以“社会为本”的发展观,这不是政府的包容、亲善和妥协,而是对政治规律的深刻认识使然,成为一种政治智慧和政治自觉。政党利益和普遍利益具有统一性,政党利益也必须以人民普遍利益为参照物和保护伞。“以人为本”的教育政策不仅是一种主观选择,更具有客观必然性,成为不可逆转、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规律和必须遵守的规范。因此,高等教育“以人为本”、遵守教育规律和个体价值也是在按照事物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来办事。高中后成人教育、高职教育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价值选择、价值导向上都应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尊重个体价值,这不仅是讨论的问题,也是在规律面前教育主体的选择、判断力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促进人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本体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派生功能、工具功能”,“若在教育功能上本末倒置,把教育的社会功能放在首位,这就把教育作为社会的工具,必然带来教育本质的异化”。[6]

三、高中后成人教育实现个人本位价值导向的路径分析

从理论分析上看,高中后成人教育应该选择个人本位的价值导向,这是解决高中后成人教育中师生矛盾、校生矛盾和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个前提条件。在实践中,任何组织的愿景、目标的实现都是在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的,高中后成人教育的愿景和目标的实现也要遵循这一共同规律。然而在办学实践中实现个人本位的价值导向也有其关键路径和关键条件,办学主体的认识条件、制度体系的完善与办学资源配置是实现这一价值导向的三个关键要件。

1.办学主体的认识条件

办学主体只有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了正确选择,才能在相应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安排等教育教学服务环节作出妥当的安排,才能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成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满足人民群众根本教育需求”是我们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的一个主要依据。他指出:“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是不是真正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教育需求。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教育需求是什么?主要是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为多样教育的需求。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7]所以,发现需要、定位需求、满足需求成为高中后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高中后成人教育存在的依据。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高中后成人教育价值的实现需要每个教师对这个问题认识到位、认识清楚。

2.成人教育制度体系和资源保障上的条件

科学、正确的认识是实现高中后成人教育价值的主观条件,除此之外这一价值诉求还要内嵌在不同层级的制度体系中,体现在中央政府、学校、部门等组织的每项制度上,制度保障是价值与愿景实现的必要条件。考核专业制度、教学制度、就业制度等是否合理、科学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其是否体现了高中后成人教育的个体价值,是否做到了“以生为本”。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普及化的趋势将带来各个院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这也为高中后成人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外在条件。在当前高等教育卖方市场的历史条件下,完善高中后成人教育的问责机制、监督机制,尤其是在制度上允许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转学、流动必将有效地推进高中后成人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除了制度保证之外,一定的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也是实现高中后成人教育个体价值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家正在加大教育投资,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学校多方筹措办学经费,客观资源条件在优化,与此同时还要优化成人教育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这是提高办学质量、实现个人教育价值的必然选择。

高中后成人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是个历史的过程,需要一整套认知、制度和资源体系,整个体系的科学、系统构建是至关重要的,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展开论述。

标签:;  ;  ;  

高中后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