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国梦认识的方法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15)02-0033-0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以来,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社会热议的话题,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思想理论界对中国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对中国梦的阐释、讨论中,也存在着曲解、误解等需要关注的倾向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意不要概念化,不要固化,不要庸俗化,不要好高骛远。这“四个不要”实际上深刻地揭示了深化中国梦认识的方法论问题。 “不要概念化”主要涉及的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问题。任何理论都有其抽象性,任何思想都要通过概念来表达,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理论的概念化。具体和抽象是辩证统一的,而概念化则忽视这种辩证法,脱离时空条件,用抽象的说教来取代鲜明生动的表达。对脱离了时空条件的概念的讨论,无疑变成了一种经院哲学的话题。抽象地讨论“天下雨好还是不好”,不会有实际的结果,也没有对错之分。“天下雨好还是不好”,只有与时空条件相关联,才有实际的意义。当屋漏偏逢连夜雨时,天下雨的否定性意义不言自明;相反,久旱之后下雨则是逢甘霖。毛泽东曾经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将中国梦概念化、抽象化的倾向,如有些人将中国梦的研究,引向对梦的概念的抽象讨论,热衷于从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角度解析中国梦;有些人则热衷于讨论梦之形态,所谓噩梦与美梦之区分。这些都是用梦的抽象概念代替中国梦的具体生动内容,这种概念化中国梦的说教往往是苍白无力的。 中国梦当然是一个概念,但无疑是包含着丰富内容的概念,不是一个脱离时空的先验范畴。如何防止对中国梦的阐释滑向抽象化、概念化呢?在这方面,要做到“四个要”。 一要结合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来讲中国梦。要重点阐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内涵。要深入研究形成这些基本内涵的时空条件,讲清中国梦的独特性。中国梦不是美国梦、欧洲梦,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由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还要讲清楚中国梦内涵中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要结合怎样实现中国梦来讲。离开了怎样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就容易被虚化。在很多国际国内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生动阐释了什么是中国梦,而且深入阐明了怎样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也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也是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也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三要结合具体目标来讲中国梦。中国梦是由具体的目标构成的,离开这些具体目标,中国梦就会变成一个不可触及的彼岸。中国梦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目标的形象化表达,是由“小康之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梦”相互衔接构成的。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对中国梦的生动诠释,使中国梦变得具体而真实。 四要结合各种具体梦想来讲中国梦。中国梦是由具体梦想汇集而成,没有这些具体的梦想就没有中国梦。没有强国梦、强军梦、科教梦等,何以谈中国梦。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军区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2013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号航天员通话时讲道:“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同样,离开了一个一个的个人梦想,何以谈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亿万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憧憬,对自己未来的憧憬,汇集起来就是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因此,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树立自己的梦想,并创造条件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梦。 因此,“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唯其如此,老百姓才能理解,才会喜欢,才会拥护。 “不要固化”主要涉及的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还要避免对中国梦作形而上学的理解,避免将中国梦绝对化、凝固化。“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① 中国梦是个历史性概念。中国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自然生成,不能离开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百折不挠的奋斗史来谈中国梦。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付出了巨大努力,作出了巨大牺牲。 中国梦是现实的反映,不能离开现实来谈中国梦。“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②中国梦是与我们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的”,是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任何固守本本,脱离活生生的实践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中国梦也是面向未来的。未来是开放的,实践是发展的,中国梦是个发展性概念。实践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是永无止境的。任何一种理论、思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萌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国梦重要战略思想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发展和完善也有一个过程,这就是伴随着实践创新不断理论创新的过程。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其活力。任何将中国梦固化、绝对化的做法,只能缩窄其发展的空间,甚至会窒息其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不要固化”,就是要立足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梦重要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的“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对中国梦重要战略思想的具体化和进一步深化。“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总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三个时间节点,也就有三个相互衔接的战略目标:到建党百年前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小康之梦”;到建国百年前后,我国基本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梦”;到改革开放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百年前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之梦”。 “不要固化”,还要讲清楚中国梦重要战略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中国梦重要战略思想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基于新的时代条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任何将中国梦重要战略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割裂开来、孤立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不要庸俗化”主要涉及的是大众化和通俗化的关系问题。人们追寻真理,并不是为了束之高阁。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一定是有用的。真理要实现其有用性,就有一个为大多数人所掌握的问题。中国梦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同样有一个大众化的过程。但在中国梦大众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太恰当的做法,甚至滑向庸俗化。 例如,碎片化理解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此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加以割裂,更不能相互否定。反对碎片化思维,强调整体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主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在谈到人民性和党性的关系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些人之所以把二者对立起来,其方法论的根源就在于搞碎片化。对此,他指出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概念,我们不能简单地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另外,针对有些人碎片化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面有一个前一句和后一句的关系问题。”“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再如,将中国梦泛化、口号化、标签化。对这类庸俗化的现象,邓小平在批评将毛泽东思想庸俗化的做法时指出:“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把毛泽东思想用得庸俗了,什么东西都说成是毛泽东思想。例如,一个商店的营业额多一点就说是毛泽东思想发展了,打乒乓球也说是运用了毛泽东思想。”④这类所谓的通俗化有损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也达不到大众化的目的。当前,要理解好、研究好、宣传好中国梦,一定要结合地区、单位、个人实际。但是,不能把什么都和中国梦联系起来,不能把中国梦变成一个大筐,什么都往里装。 如何避免在大众通俗化过程中滑向庸俗化?首先要紧扣中国梦的核心内涵。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适当拓展,但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要紧紧扭住这个主题激活和传递正能量”⑤。 另外,要讲清楚中国梦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的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⑥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和共同意志。中国梦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心声和愿望,和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切身利益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就能为个体提供享有尊严的生活、人生出彩的宽广舞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老百姓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唯其如此,老百姓才会自觉自愿,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自愿将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不要好高骛远”主要涉及的是自信与自大的关系问题。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曾经长期居于世界的领先位置,但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一步衰落,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人民的自信。这种自信应该说是一种现实的反映。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已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外汇储备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13年中国更是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不仅是因为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也是因为我们成功地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⑦ “不要好高骛远”,就要脚踏实地,要实干兴邦。“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要把中国梦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自信,但丝毫不能故步自封、夜郎自大,不能昏头,不能头脑发热。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较长时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我们要牢记,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才能实现中国梦。 “不要好高骛远”,还要处理好中国梦和世界上其他民族梦想的关系。中国梦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也引起一些误读。国际上有人借机散播“中国威胁论”,破坏中国形象,特别是西方一些敌对势力担心中国梦会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刻意矮化、曲解、抹黑中国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是我们处理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国梦和其他民族梦想的关系的重要依据。对此,我们要讲清楚,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2013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强调:“中国梦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相连的,也是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的。”⑧因此,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中国人民希望通过实现中国梦,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将与各国更多分享发展机遇,努力带动和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发展,使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他们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梦重要战略思想内涵丰富,且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在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研究中,只要我们做到“四个不要”,就能够不断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 收稿日期:2015-02-28 注释: ①⑤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10,71.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0.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3. ⑥⑦参见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05/c_1110528066.htm.深化中国梦理解的方法论_中国梦论文
深化中国梦理解的方法论_中国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