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97年民主党派转型的思考_政治论文

对1997年民主党派转型的思考_政治论文

对1997年民主党派换届几个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党派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和省级组织将召开代表大会进行换届。历史赋予了民主党派这次换届以异常重要的历史使命。在这次换届中,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既要实现由老一代向新一代的人事交替,解决领导班子成员中实际存在的“终身制”问题;又要完成政治交接的任务。同时,处于迈向新世纪之际,新一届领导班子需要回答如何带领广大成员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继续沿着多党合作的道路前进的问题。

根据目前民主党派换届各项工作的酝酿和准备情况,特别是从讲政治的高度要求,感到有些问题尚需作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现结合民主党派负责人和部分成员的一些想法,就以下三个问题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一、关于在换届中如何讲政治的问题

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具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这就决定了民主党派要讲政治。民主党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决定了民主党派必须讲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政治。由此,也决定1997年民主党派的换届,既要为坚持上述政治原则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要以上述政治原则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并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

1997年换届是当前民主党派工作中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是民主党派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讲话的集中体现。在换届工作中讲政治,首先,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动员广大成员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继续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要抓住换届这个契机,将章程修改过程作为学习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参政党职责、民主党派历史的过程和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要结合工作报告的起草讨论,认真总结五年来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发挥作用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一次民主党派光荣传统和历史使命的再学习、再教育。要将人事安排方案的酝酿,作为一次学习先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机会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纪律性的重要实践。要根据讲政治的要求,加强换届准备工作和代表大会期间的思想引导、工作引导,以保证圆满完成换届的各项任务。

其次,要坚持标准选准人。1997年民主党派换届能否圆满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决定的因素是能否选准人。选人的标准要明确、具体和有操作性,被选的人要有群众基础和得到会议代表的公认,选举要符合章程和程序。具体看,人选在政治上,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团结一心;品质上,要作风正派,处事公道,善于协调;工作上,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代表性上,要在本党派有威信,在社会上有影响。总之,应选择综合素质比较优秀的人士进领导班子。

第三,要认真研究和明确政治交接的具体内容和落实措施。政治交接不是口号,明确具体内容和措施,才能保证在顺利实现新老交替的基础上,圆满完成政治交接的任务,从而使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光荣传统,在新一代领导人身上得以继承和延续。

第四,要讲团结,讲民主集中制。讲团结、讲民主集中制,既是民主党派在换届中讲政治的内容,也是保证民主党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应使新老两代领导人、新老成员在新的基础上,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使民主集中制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头脑中扎下根来。

二、关于政治交接的根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1997年民主党派换届,要在顺利实现领导班子新老交替的基础上圆满完成政治交接的任务,这在民主党派内部已经成为不争的认识。但圆满完成政治交接的根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是什么?还有待于进一步地认识和深化。

政治交接是这次民主党派换届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本身就决定了政治交接的目的和要求。具体地说,就是巩固和扩大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继承和发展民主党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政治交接的主要内容:一是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光荣传统。民主党派在成立之初和几十年的历史中,形成并坚持了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传统。这是民主党派历史的主线,是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和成员积累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继承并发扬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光荣传统,是民主党派新一代领导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二是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宏伟目标,是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政治信念,也是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民主党派新一代领导人从思想上、信念上接好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班,才能带领广大成员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三是正确把握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宝贵经验。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有丰富的政治阅历和参政议政的经验,在几十年的历炼中,特别是在正确把握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带领广大成员经受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考验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历史是在前人成就的台阶上向前迈进的。民主党派新一代领导人应从老一代领导人那里吸取政治营养,使自己尽快在政治上成熟起来,成为合格的参政党领导人。

四是热爱民主党派工作的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是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在成员中享有很高威望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对民主党派领导人的一项重要要求。民主党派新一代领导人参加民主党派或专职从事民主党派领导工作的时间较短,只有继承和学习老一代的敬业精神,热爱、钻研民主党派工作,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胜任领导工作,带领广大成员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五是清正廉洁、民主团结的道德修养。许多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从而使他们在成员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并成为中青年成员的学习楷模。清正廉洁、民主团结,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民主党派新一代领导人应注意向老一代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关于形成领导集体成员能上能下的机制问题

1997年民主党派换届的改革意义,集中体现在能否解决实际存在的领导班子成员终身制和形成领导集体成员能上能下的机制这两个问题上。而且,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目前,由于明确了民主党派中央和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退、进的年龄界限,解决实际存在领导班子成员终身制只是一个换届时的程序问题。但形成民主派中央委员会、省级组织委员会等领导集体成员不因年龄因素而能上能下的机制,尚待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明确。突出强调和建立能上能下机制的实际意义在于:

一是将领导班子成员退的年龄界限作为能上能下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保证解决实际存在的领导班子成员终身制这一政策的长期意义。

二是适应民主党派新一代成员的特点。民主党派新一代成员与老一代成员的经历不同,社会威望和影响也不尽一样。新一代成员所在的单位或民主党派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已同国家公务员制度接轨或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加之民主党派的成员增多,分布较广,代表性呈多样化等因素,根据工作需要的原则而不是到年龄再退的办法,能使领导集体构成较好地反映出民主党派成员的新特点。

三是有利于不断培养选拔新人,保持领导集体的活力。民主党派中央和省级委员会,是培养、锻炼民主党派新一代代表人士的台阶和场所之一,也是后备干部的蓄水池。建立不因年龄因素而能上能下的机制,有利于对委员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的人选并补充新人;有利于形成要求委员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不断进步的压力,保持领导集体工作上的活力和政治上的坚强。

建立能上能下机制的措施,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对领导集体的总体年龄结构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形成七十岁、六十岁和五十岁三个年龄段的合理的梯形年龄结构。换届时和换届后,不符合年龄结构总体要求的人,及时进行调整。

二是考虑人事安排方案时,除按年龄杠杠进行进、留、退外,还应将根据工作需要和各方面表现,不到年龄界限也要进行必要调整的政策思想突出地强调出来,并付诸实施。

三是换届后对委员会的成员,只要超过换届时规定的退的年龄杠杠或不称职、不符合条件的人,不到下次换届也进行届中调整,并及时补充新人。

建立领导集体成员能上能下的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从1997年换届时就着手,通过一、两次换届时的努力,是可以将这个机制建立健全起来的。

标签:;  ;  ;  ;  

对1997年民主党派转型的思考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