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1801)
【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血糖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4.8±0.5)mmol/L、(6.9±1.1)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5.9±0.8)mmol/L、(8.9±0.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2例,尿路感染1例,胎膜早破1例,妊高症1例;对照组剖宫产4例,巨大儿1例,尿路感染2例,胎膜早破3例,妊高症2例;两组妊娠结局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二甲双胍;妊娠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128-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耐糖量降低的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1],增加了母婴并发症,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严重威胁母婴健康。临床上治疗方法有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等,胰岛素治疗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依从性较差,易出现低血糖。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治疗,现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协会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酮症酸重度患者、原发性糖尿病患者、药物禁忌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5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为(27.3±3.4)岁;孕周19~32周,平均孕周为(21.3±3.9)周;其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3例。对照组患者15例,年龄23~31岁,平均年龄为(26.8±3.1)岁;孕周18~33周,平均孕周为(22.1±3.5)周;其中初产妇11例,经产妇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诺和灵30R进行治疗,诺和灵30R起始剂量为0.2~0.3U/(kg·d),早餐前注射量为全天注射量的2/3。晚餐前注射剩余剂量,注射时间为餐前30min。观察组给予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口服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肝肾功能情况及妊娠结局。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变化。产妇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3.3~5.3mmol/L,餐后2h血糖为4.4~6.7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各时间血糖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7.1±0.6)mmol/L、(11.0±1.1)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7.3±0.8)mmol/L、(11.3±0.9)mmol/L;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4.8±0.5)mmol/L、(6.9±1.1)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5.9±0.8)mmol/L、(8.9±0.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妊娠结局对比
观察组患者剖宫产2例,尿路感染1例,胎膜早破1例,妊高症1例;对照组剖宫产4例,巨大儿1例,尿路感染2例,胎膜早破3例,妊高症2例;两组妊娠结局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产科临床上常见疾病,在怀孕期间运通及雌激素等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胎盘催乳素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同时胎盘内胰岛素降解速度增加,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产后多数会恢复代谢异常,但长期高血糖状态下,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同时增加预后妊娠不良的风险[2];有研究显示,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环境中,会增加机体胰岛素抵抗,严重威胁胎儿健康。临床上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有口服药物治疗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等,虽然胰岛素能够达到一定的降糖效果,但应考虑个体差异性,应考虑多种抵抗因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同时使用胰岛素有较差的依从性,易出现低血糖。诺和灵30R是一种胰岛素抑制剂,其主要成分为地精蛋白锌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妊娠糖尿病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也会造成患者血糖的波动,同时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等不适症状。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见的降糖药物,该药物能够使胰岛素和受体的结合增强,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使β洗吧对胰岛素的分泌产生刺激效果,从而达到降血糖的效果[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的降糖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充分表明了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曾雅畅,李慕军,陈悦.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3,35:5906-5909.
[2]梅铃.二甲双胍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4,05:540-541.
[3]孟彬彬,陈哲红.二甲双胍治疗43例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5):57-58.
论文作者:孙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胰岛素论文; 糖尿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妊娠期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