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论文_潘俊伟 1 付永霞1 王祥 2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论文_潘俊伟 1 付永霞1 王祥 2

潘俊伟 1 付永霞1 王祥 2

(1甘肃省陇西县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甘肃 陇西 748100)

(2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我院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93例。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83.4%,差异显著(X2=9.19;P<0.01);内镜诊断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1.19%明显高于对照组80.31%,差异显著(X2=9.35;P<0.01)。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显著(X2=42.45;P<0.01)。结论: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起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

【关键词】?雷贝拉唑;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胃食管返流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082-0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s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组织损伤和(或) 慢性炎症,临床典型症状有反流、烧心(胸骨后灼烧感)等[1],属于多因素导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之一。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因反流物可损害咽喉、气管等部的组织,所以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引起Barrett食管、食管狭窄、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许多研究[1]表明: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386例采用新一代PPI制剂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的治疗方案,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胃食管返流病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386例患者中男性224例,女性162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43.6±4.3)岁。按照入院顺序给予患者编号,用单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9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如表1。

表1??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n,例,岁)

组别N(男/女)平均年龄???洛杉矶分级标准

A级B级C级D级

观察对193(128/65)43.3±4.089533912

照组组193(138/55)44.1±4.787514313

注: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洛杉矶分级均无明显的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及入选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入选患者均符合胃镜检查的洛杉矶分级标准,具有典型症状反流、烧心(胸骨后灼烧感)等症状。洛杉矶分级标准:A级:粘膜皱襞表面粘膜破损,但破损直径<5mm。B级:粘膜皱襞表面粘膜破损>5mm,但破损间无融合。C级:破损间相互融合,但尚未环绕食管管壁四周。D级:破损间相互融合并累及至少食管管壁四周的75%。

1.2.2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具有以下情况不纳入研究:①近1月内接受过其他抑酸药和促胃动力药;②伴有活动性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疾病;③具有原发性胃食管动力紊乱;④有胃、食管和十二指肠手术史;⑤伴全身性疾病;⑥己妊娠或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患者雷贝拉唑10mg po,2次/d;联合多潘立酮10mg po,3次/d,连续口服8周。对照组:给与患者奥美拉唑20mg po,2次/d;联合联合多潘立酮10mg po,3次/d,连续口服8周。医嘱患者定期复查,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和症状评估。

1.4 观察指标

根据反流、烧心(胸骨后灼烧感)等症状制定临床症状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有轻微症状;2分:有明显症状,轻度影响生活与工作,可以忍受;3分:有明显症状,严影响生活与工作,不能忍受。

1.5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下降2~3分;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1分;无效:症状积分不降低。

1.6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在SPSS19.0软件上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我院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与患者连续8周的药物治疗,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有效率的比较

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83.?4%,差异显著(X2=9.19;P<0.01);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比较(n,例,%)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193117(60.62%)?63(32.64%)13( 6.74%)180(93.3%)

对照组193 94(48.70%) 77(39.90%)32(16.58%)161(83.4%)

X2???? 9.19

P????<0.01

2.2 两组患者胃镜诊断有效率对比

经治疗8周后,按内镜评估标准复查内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1.19%(176/193)明显高于对照组80.31%(155/193),差异显著(X2=9.35;P<0.01)。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的对比

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显著(X2=42.45;P<0.05)。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症状和并发症,为消化道系统常见的疾病。2014年中国胃食管返流病专家共识[2]指出:GERD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GERD的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造成组织损伤和慢性炎症引起的,而造成反流的因素很多,其中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排空障碍和食管清除功能的下降等为主要因素。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减少胃食管反流,降低反流液的酸度,增强胃食管动力,促进其排空及保护胃食管的豁膜。因此治疗GERD的有效方案为抑酸联合促进胃动力药物足疗程治疗。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抑酸药物主要由H2受体阻滞剂和PPI。有报道单用PPI治疗GERD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用H2受体阻滞剂;而在PPI中以雷贝拉唑的效果最好,其优于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本研究探究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GERD的效果,选取我院386例GER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与观察组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经过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83.4%,差异显著(P<0.01);胃镜复查观察组有效率91.19%高于对照组的80.31%,差异显著(P<0.01)。这表明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GERD的效果要优于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且和胃镜检查结果一致。在早期的GERD治疗中,奥美拉唑以其起效快、作用强、控酸作用持续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应用后起效慢;此外,其对胃酸抑制不稳定性,半衰期短等都影响了临床效果。雷贝拉唑是新一代的PPI制剂,相比于奥美拉唑其起效快、药效持久、抑酸水平稳定,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雷贝拉唑的代谢途径主要为非酶代谢途径,小部分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2C19代谢途径代谢,而大部分通过CYP3A4途径代谢;因此雷贝拉唑具有肝脏首过效应低,药物利用率高,在患者中均可达到有效的抑酸作用,个体差异小的优势。报道[3]单独应用PPI治疗GERD的效果均没有PPI联合促胃动力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此外,治疗疗程8周的患者治愈率要远远的高于4周,复发率明显低于4周患者。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起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真,李延青.2013国际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6(5):57-63.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10):649-661.

[3]谭谈,陈新君.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5):309-311.

论文作者:潘俊伟 1 付永霞1 王祥 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  ;  ;  ;  ;  ;  ;  ;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论文_潘俊伟 1 付永霞1 王祥 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