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科) 湖南长沙 410006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病例数为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两组患者的SAS、SDS分数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ICU病房;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发生在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身上,由于外界或者身体内部的某些诱导因素,冠状动脉的粥样斑块破裂,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表面大量聚集,从而形成血栓,对冠状动脉腔造成突然的阻塞,引起心肌梗死。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最常见的几种外界诱导因素包括情绪过激、过度劳累、寒冷刺激、暴饮暴食和吸烟酗酒等等,并且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也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如果长时间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那么治疗依从性一定会受到影响[1],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还会干扰预后,减缓康复的速度。因此ICU病房护理中一定要重视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为了进一步探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我院选取了部分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对照研究,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病例数为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龄范围在52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66.17±5.1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23例,年龄范围在52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66.35±5.67)岁。组间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循医嘱开展抗生素治疗,营养支持,用药指导,病情监护等普通工作,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的内容和操作为:
1.2.1入院指导
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就要对其和家属进行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尽早的让他们了解到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预后和具体治疗步骤,反复强调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和恢复的负面影响,在手术结束后通过溶栓治疗技术和介入治疗改善预后,借助知识手册的发放,影视资料的观看等方式帮助建立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明确告知其不必过度担忧,以消除内心的紧张和恐惧,更重要的是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心声,尽量了解到引起不良情绪的具体原因,并且根据原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及时解惑答疑,使其保持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1.2.2住院护理
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工作时多采取鼓励性的语言和患者进行沟通,通过家属掌握其基本的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疏导,护理时不要与患者产生矛盾或者摩擦,尽量建立起护患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消除医患纠纷,如果心情格外烦躁,可以指导其通过自我放松,转移注意力,自我调节,自我鼓励等方式进行缓解,另外还要与家属进行沟通,使其可以积极配合医院工作,实时给予患者鼓励,提升对治疗的信心[2]。
1.2.3出院指导
待病情符合出院条件择日出院时,医生要向患者和家属反复叮嘱院外护理方法和具体措施,告知按时用药,定期进行心率和血压的检测,日常生活中不能过度劳累,家属要监督患者养成生活规律,合理饮食的好习惯,定期随访调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心理护理前和护理后1个月进行焦虑和抑郁程度评价,分别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其中焦虑自评量表包括20道题目,每一小题1~4分,总分为80分,如果得分超过50分,则可以说明患者仍旧处于心理焦虑状态,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而抑郁自评量表同样包括20题,每一小题1~4分,总分为80分,若分数超过50分则可以说明患者处于心理抑郁状态,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另外在出院前还要让患者填写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以收集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根据实际作答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4个级别。上述所有问卷和量表均要由患者独立自主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率接受X2检验,在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
研究显示护理两组患者的SAS、SDS分数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情况下由持续性的缺氧缺血所引起,患者会经常表现出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并不能有效缓解,而且此类患者还会伴有心力衰竭和休克等症状,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此外疾病的突然发作也会对其心理造成打击,加上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难免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研究指出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刺激,对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在认识到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之间的关系之后,ICU病房开始实施心理护理,用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改善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3]。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以患者为中心,给予其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ICU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叶林,周发春.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5):1781-1787.
[2]吴海燕,潘媛媛,吴红英,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 四川医学,2017,38(10):1221-1225.
[3]吴华静,张萍,孙苏阳,等. 心血管重症病房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11):1357-1360.
论文作者:王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理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