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大村中心中学 266000
数学课堂的枯燥无味,数学教师都有同感,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老师注重评价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我们如何让学生像喜欢音体美课那样喜欢数学课, 让数学课堂吸引学生,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一味强调升学率的今天,我们已经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就只有一个要求:只要会算题,能得高分就行了。既不给他们讲有关的历史,也很少向他们介绍这些数学知识的实际用途,以致于使学生怕上数学课,不愿意上数学课。
为什么刚学数的小孩子不觉得它枯燥,是因为老师在教他们的时候,都是用的现实中的例子,他们能现学现用。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影响下,学生只是被动地与那些干巴巴的抽象数字打交道,毫无兴趣可言,学生上到音体美课的时候就欢呼雀跃,兴致勃勃,一上数学课无精打采的。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呢? 因此据我了解,学生厌倦数学课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1.学生看不到它的用处所在,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
2.学生参与的机会(既包括课堂上,也包括野外)太少,他们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因此,要让学生彻底改变对数学课的认识,还得对症下药。对此我仅代表个人提几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而不是用耳朵听。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操作活动,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在学习长方体的时候,我提前一天将这个任务交给他们,让每个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要学生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时,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能不活跃吗?
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为你的讲解内容创设情境,如在教循环小数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这些都是他们非常熟悉的东西,这样先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中 “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我相信这样要比我们纯粹地使用数字说明效果要好得多。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多思善问,就会发现很多和数学知识有直接联系的东西。
数学绝对不仅仅只是和枯燥无味的文字符号、抽象演绎打交道,或者是玩那些煞似好玩的数字游戏,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让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应用于数学教学,让数学更加具体化、趣味化。在数学里,当我们把一类事物放在一起考虑时,便说它们组成了一个‘集合’!”这肯定比一上来就给学生集合的定义,或者只是把书本的例子重复一遍印象更深刻。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是整堂课的主导者,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老师, 必然也喜欢这个老师上的课, 形成老师越喜欢我, 我越喜欢这位老师上的课, 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老师要具有“亲和力”, 老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 友好的眼神, 期待的目光, 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差距, 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老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做一个有学力的老师,从而让学生佩服;还要有渊博的学识,不仅仅研究数学,还喜欢人文历史、新闻时事等,讲课的时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学生们个个都很崇拜敬佩。
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优秀大学生数学学习规律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理由很简单,可能只是因为老师随手就可以画出标准的圆和椭圆。另外,展示人格魅力,让学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学生,比如幽默、严谨。有位名师说自己储备了至少200-300条笑话,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也有很多学生喜欢老师的理由是:“她认真负责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会什么的,干啥啥行!”
总之,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备好教材,让学生置于平等民主、和谐、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其中,学生就会喜欢数学,数学与学生也会成为知心朋友,也一定会吸引住学生。
论文作者:封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数学论文; 长方体论文; 数学课论文; 喜欢论文; 课堂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