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德育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在这里,毛主席是把德育、有社会主义觉悟放在第一位的。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国四十周年讲话中也明确指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加强对青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市场经济的大潮对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人,思想产生了困惑。在新的形势下,德育教育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强。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再次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要针对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革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课教育。”认真搞好德育教育,这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反对自由化、抵制和平演变的需要,是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的需要。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院领导到每一个师生员工都必须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把德育族在首位,否则就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二、要有完整的德育教育计划,向德育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和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德育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是要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来完成的,因此学校要遵循德育教育规律,制定一个完整的德育计划,使学生从一入校到毕业离校,始终处于有计划的德育教育活动中,直到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离校返回单位或走上社会。
遵循成人大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和学制较短的实际,依照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我们的教育内容基本上是这样安排的:一是,要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教育,当前要突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使学员较系统地掌握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在学员基本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结合成才教育对其进行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员对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走好大学生成长之路有较明确的认识。三是进一步由爱国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学员由热爱祖国的情感上升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激发学员为振兴中华,为实现共产主义发惯学习的热情。四是,结合成人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教育,使其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需要雷锋精神的滋润,仍然要发扬共产主义道德,要树立遵纪守法、公平竞争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勤勉敬业精神。使学员将来能出色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学员的特点调整教育内容,突出重点。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好课外活动项目,做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活动相结合。逐步实现德育教育学科设置科学化、教学规范化、活动制度化。层次由低到高,内容由浅入深、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形成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
三、适应成人的特点,改进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突出时代特征。
我们的学员多是来自基层的干部和生产骨干,他们是在生产、工作实践中感到了自身知识贫乏,不适应时代潮流,带着较强的求知欲入学的,同时由于他们来自生产和改革开放第一线,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有切身的体验,入学后仍同社会保持密切联系,社会思潮在他们当中反馈较快,他们对事物具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因此,他们在求“知”同时更注重求“实”,对没有理论深度,脱离实际,空洞说教式的政治教育感到厌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是对学员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要不断加强“两课”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同时要注意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作用。理论课教学一定突出重点、难点,要“少”而“精”,“要管用”,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避免平铺直叙,照本宣读。要贴近现实,突出时代特征,及时改革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注意吸收改革开放实践中产生的新的科学成果,能够面对现实,不回避矛盾,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加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内容,帮助和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德育教育内容,不仅指思想政治方面,还要包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如要有改革开放意识,创新精神,组织领导才能,社交才能,善于做思想工作,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才能,等等。要处理好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调整课程间不必要的重复内容,注意各相关学科的联系,渗透和衔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要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不能“高射炮打蚊子——空对空”,也不能“隔靴搔氧——不解决实际问题”。教育方法要形象生动,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力求避免简单生硬的“填鸭式”教育法,适应成人学员自我教育能力强的特点,加强引导,努力启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由被动受教育的客体向主动学习的主体转变,调动学员内在的积极因素。课堂教学要采用启发式,增加课堂讨论、课外辅导。还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作法。走出去,即到社会上参观、学习、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从传统中受到教育、请进来,即请专家学者,先进人物来院讲学、介绍经验。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守纪律的人讲纪律;有贡献的人讲奉献,让榜样贴近学员,看得见,摸得着,增强教育的可信度、有效性。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结合教学内容安排系列课外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变呆板、生硬为学员喜闻乐见,使学员在各种活动中加深对政治思想教育内容的消化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共产主义道德的熏陶。
在加强德育教育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德育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二者存在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一种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统一思想调动积极性完成各项任务,而德育教育在于启迪人们的灵魂,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四有”新人。德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要把德育教育纳入学校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和方法,使学员逐步加强对共产主义道德的认识,培养共产主义道德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其共产主义道德水平。德育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二者不可替代也不可偏废,要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五、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德育教育目标的最后实现,光靠说教是不够的。严格管理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即管理育人。没有严格的、科学的管理也造就不了思想过硬、作风严谨的高质量人才。而且在学习及集体活动中一些用以维护正常的生活和教学秩序的规定,也是与学生的利益一致的,学生也是欢迎的。
由于学员来自工作一一生产第一线,学习的目的性很明确,往往重理轻文,重专业轻政治,因此,要严格品德课、马列课等政治课的考核,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作法,加大日常行为、平时学习考核分的比例。在校期间出现重大违纪行为要降低品德课成绩,重视和搞好操作评定,使学员首先从思想引起重视。
其次,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日常管理能培养学生自觉尊章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中的严格要求能培养学生对学习、对工作严肃认真的负责精神,踏实勤奋一丝不苟的性格;鼓励学生克服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当然严格管理要与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管理人员要做好管理育人的工作,尽可能做到管理科学化,启发学生自觉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精神。养成团结友爱,艰苦朴素,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和风尚。
六、领导要重视,各方要配合。
德育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学校的每个部门、每个同志都有进行德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而党政领导的重视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中发〔1990〕12号文件时确规定“校长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学校党委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领导,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93年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又再一次强调高校党政领导要重视和加强对“两课”教育工作的领导。因此,德育工作应列入党政领导工作的重要议程。党委领导要参与研究制定德育教育计划和“两课”的教学计划,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形成领导定期听课和听取学员对德育工作的意见的制定,并及时解决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心德育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德育质量。德育活动经费要列入预算予以保证。领导要及时协调职能部门对德育工作的支持,保证各项措施和活动的落实。要重视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选配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政治立场坚定,知识丰富,思想解放,政治业务素质好的优秀教师担任德育教学工作,在政治、生活待遇上制定倾斜政策,以保证德育课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领全院教职工以自己勤勉敬业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