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以经贸研究
张杨卿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 从中以两国经贸发展的历史背景、“一带一路”下中以经贸取得的成效及“一带一路”对中以的倡议意义作探讨,结论对中国“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继续实施以及中以双方未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以经贸
位于亚洲东端的中华民族和亚洲西端的犹太民族,是亚洲大陆上现存的至今仍然烨烨生辉的两大古老民族。这两大民族虽然在面积和人口上相差悬殊,但双方在文化上却具有许多接近甚至可以说相同的地方,这种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得中以经贸关系自中以建交以来就发展迅猛。 2013年9月和10月,习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是我国着眼未来打造的国家大战略。这一倡议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升以及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角色的转换。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这种特殊的身份定位,使得促进中以经济发展供应链的协同性成为当前中国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
1 中以发展经贸关系的背景原因
1.1 政治因素:中以外交关系的不断推进
中国与以色列经贸关系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多方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政治上,中以经贸发展演变轨迹与中以外交关系的发展线几乎一致,可以说中以经贸发展史是中以外交发展史的缩影,中以外交关系对中以经贸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二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回顾中以建交的历史可谓风雨兼程,中以经贸发展也因此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在中东地区,以色列第一个就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性。很意外的是,它却是中东最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爆发,使得中国与以色列关系冻结。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以关系才开始缓和。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中国与以色列开始尝试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合作,例如双方派学者互访。不过这时的合作仅限于非官方层面。1992年1月,以色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戴维·利维访华,双方签署建交联合公报,至此两国终于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随着政治上外交关系的确定,双方在经济方面也开始加紧合作,双方双边贸易以及投资的各项协定被一一签署。经济协定的签订使得双方经贸合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2 经济因素:中以经济结构的互补性特征
中以特殊的资源人口环境,决定了双方经济模式的差异。正如以色列驻华大使馆经济商务部的参赞艾立仁(Eliran)所说“以色列是一个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国家,我们没有石油也没有天气,我们唯一拥有的是我们的头脑。”面对不利的自然状况,高科技立国被以色列列入国家战略的高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色列国家第一要务,科研开发费用的投入远高于其他产业。最终使以色列跻身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科技立国的战略方针使得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发达。这种对高科技产业过多投入的发展战略,导致以色列传统工业经济的薄弱,加之以色列国家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满足不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中国正相反,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原料、资源充足,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最强大的制造业。这种结构上的优势使得中国可以满足以色列经济结构上的原料以及劳动力需求。加之中国目前提出科技发展战略,这就促使中国必须迈大步走出去接触学习更先进的科技。以色列高新技术正好是中国学习借鉴的部分。中以经济结构的这种互补性特征为双方经贸发展提供巨大潜力。
1.3 文化因素:中以悠久的人文交流历史
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一样都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从古代汉唐时期双方就频频接触,有些犹太人甚至定居在中国参政做官。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犹太商人陆续来中国经商,甚至在中国定居。中以建交后,随着中以关系的迅速发展,中以人文交流和文化融合也在不断推进。中以之间不断开展和深化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例如:教育交流以色列孔子学院的建立,留学生互换项目、中以友好城市的结成、农科领域的合作……中以悠久的交流历史这使得双方在感情上紧密相连,成为中以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农业是中以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重农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农业市场根深蒂固,而以色列在农业科技方面则是全世界的先驱者和领导者。1993年中以《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开启了中以农业合作的大门。从那时起,两国在农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深,中国充分借鉴以色列的先进技术,在养殖、滴灌、温室栽培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现在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以色列农业合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技术层面的学习了,而是更注重农业技术及管理经验,建设以种植养殖示范、特色农业展示、加工物流、农产品交易、科研培训、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性农业合作,进而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2 中以经贸合作成效
进出口贸易一直是是中以双方经贸发展的主要形式与内容,可以说双方进出口贸易数据是中以经贸合作最真实也是最直观的反映。“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以经贸关系取得飞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更是从建交后的不到一亿飙升至2017年的一百多亿美元。同时中国也是以色列出口的第三大目的国,2017年以色列出口中国总额更是达到33亿美元,这一出口额占据了以色列年亚洲出口额的37.5%。以色列经济与产业部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以色列出口总额提升了80%,甚至跃升至15.5亿美元。今年1到9月,双边货物贸易额甚至达到1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
2.1 进出口—贸易额屡创新高
中国与以色列自1992年建交以来,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上,两国合作密切,可谓硕果累累。合作囊括进出口贸易、旅游、教育、农业、科技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的倡议后,两国经贸往来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在“一带一路”引领下,中以经贸合作成果显著,尤其是进出口贸易、农业、科技和旅游业方面成果颇丰。
2.2 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立
采用Excel 2016对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计算。利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Kriging空间最优无偏插值和空间分布图的绘制。
随着中国与以色列商业、贸易方面更加密切的交流,近年来,中国赴以色列的企业和商务人士数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越来越多中国的商旅人士将商旅出行和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商务旅游业成为目前以色列和中国经贸发展的热点方向。据了解,今年1月至10月,全球入境以色列的游客人数已经超过340万人次,以色列入境游客数创新高,其中,中国赴以游客累计达到8.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也创下历史新高。以色列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专门为中国游客量身定制了符合中国游客的特殊服务,例如配备有中餐厨师、中文导游以及中文的提示标语。中国方面也积极配合,采取各种旅游政策欢迎以色列人来华旅游投资,例如17年在中以两国建交25周年的时候,为了更好的促进中以合作交流,湖南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就对以色列藉公民实行免票开放。近日,腾讯又宣布计划要将微信支付服务在以色列推出;而早在今年1月,阿里巴已经把支付宝服务提供给了在以色列游玩的中国游客。现下商务旅游已经成为中以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
2.3 旅游业—商务旅游成为新的增长点
云南中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就是当下中以农业现代合作的典范。 中国的云投集团与以色列西玛公司联合打造的云南中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设施和管理堪称一流。项目采用的以色列先进技术涵盖从生产到加工到产品整个农业生产产业链。把云南有特色的农产品和以色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把以色列无土栽培技术与云南有土栽培技术相融合,探寻适合云南特色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之路。现在云南中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利用高科技种植番茄的水、肥、温度、空气湿度、土壤都有了量化标准,就连番茄甜度都精准控制。现代农业示范园现已完全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示范意义非常大。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此意义上,作为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出现的协商民主,也是经济形态演进的必然产物。多样化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利益,是国内外协商民主得以彰显的内在致因。
“二战”以后,欧美发达国家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不公问题成为它们恢复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1955年,Kuznets针对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关系,首次提出了库兹涅茨曲线。其含义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收入分配状况将会随经济的增长趋于恶化,但当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将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状况;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状况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倒U形”曲线。显然,他分析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状况间的关系是基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工业产业转变的过程,这也就决定了库兹涅茨曲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4 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开展
以色列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全球公认的,网络科技,高科技农业,水治理这些技术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说全球一部分科技成果就是在这里研发的,因而以色列有“中东硅谷”之称。同样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是中国科研的中心,这里是中国创新领域的核心区域,汇聚了中国顶级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拥有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和活跃的创新人才。“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后不久,为了促进双方在科技工业等领域的联合创新合作,中国和以色列方面建立了创新联委会机制。2017年,中以建交25周年之际,为了加强政府及企业层面在创新领域的联系,中以双方又发表联合声明,“创新全面伙伴关系”正式建立。在中国和以色列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战略下,中以两国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2018年,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蓝创投资有限公司、兹利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中以科技创新合作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为各界人士提供探讨交流的平台。本届盛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关注“硬科技”的国家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知名高校院所及研究机构、以色列知名加速中心HAC创始人、以色列“国家加速器”国家顾问及多家以色列高科技类初创企业、知名国际协会组织及相关领域龙头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以科技创新发展之路。至此双方共同搭建的中以创新新模式正式开启。
2.5 文化教育:高校合作办学
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两国在基础科研、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2016年末,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大学合作成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标志着以中学术合作达到新高度。又如四川省的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7月成立了以色列研究中心,致力于为推动两国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平台和高端智库。此外以色列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协作办学也成为新的趋势。最终实现高科技人才培养、国家科学研究、与企业技术转化的无缝对接。中以双方在文化上交流合作可谓遍地开花。
中国与以色列外交经历虽然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在和平中稳步前进,也算是苦尽甘来。经济结构上相互补充,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这些都为“一带一路”下中以经贸合作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带一路”有两个含义:一是政治与外交的生态链的平衡性;二是经济发展的供应链的协同性。因而自“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提出以来,中以两国政治领导频繁接触,政经高层互访频繁,稳步推进重大合作项目,重点加强科技创新、水资源、农业、医疗卫生、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最终双方在众多领域达成共识,实现优势互补,合作深度不断延伸,成效显著。合作的纵横向延伸对增强中以关系,提升中以双方科技质量、文化教育强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和以色列意义深远。
每晚十点,当我听人读诗,并和这些并未谋面却情趣相投的人一起读诗的时候,内心的压力、心中的烦闷渐渐转变成工作和生活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彤彤.“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巴基斯坦贸易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1).
作者简介: 张杨卿(1995-),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世界史。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