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家庭和学校都比为教育者,并告诉我们学校和家庭两方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应当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推动孩子健康成长。
家班共育,智慧共生。教师做为孩子的教育者,在教书育人之余,应当积极主动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引导家长正视“教育者”的身份。沟通的途径是多样的,例如:邀请个别家长来校面对面沟通,借助微信或电话等工具进行线上沟通,组建正能量的家委会,进行一对一家访。当然无论通过何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都要保持耐心。
本文借助笔者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家班共育的实际案例,谈谈家班如何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形成合力,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一、案例背景
初入学校的一段时间,小明上课认真听讲,学习积极主动,由此可见该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较好。慢慢的,小明以课余时间为“突破口”,开始有些松懈,小毛病开始凸显,随后在各方面都有所改变,具体表现为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差,例如:上课难以长时间端坐,时不时会翘凳子,较喜欢插嘴,不可否认的是该生思维较活跃,上课注意力较集中,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集体活动时,有时会充当扰乱者的角色,偶尔甚至会违反班级纪律、学校纪律。例如早晨排队进校时,与同学推搡,早操活动时,选择在队伍里影响他人;午饭用餐较拖拉;打扫卫生时,喜欢追逐打闹,难以完成自己的任务。
随着时间的流逝,该生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不良表现逐渐凸显。一旦“脾气”上来,软硬不吃,且攻击性较强。以上一系列现象,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困扰着老师与周围的同学们。
二、解决过程
(一)师生配合
从该生入学第一天,我就担任班级的语文老师及副班主任。对小明相对熟悉。虽然该生综合能力较一般,但上课时非常活跃,思路很跳脱,老师的提问,他总能回答个八九分,值得称赞。但他上课的状态是随意的,从他的坐姿和不喜欢举手发言的习惯可见。
起初,我仅仅以为该生只是胆子大了些,规矩稍差了些,小毛病多了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改变。于是我想当然地把自己掌握的方法用在他身上。每当他犯错的时候,我会先让他认识到错误,再慢慢引导该生明白犯错之后需要去道歉,需要付出一些努力。
一段时间过后,该生的身上发生了一些突变:该生因为自身的好奇心,连续犯错,每当陷入犯错、难以收场的情况时,该生会格外倔强。出现此类情况时,我表面上不强求他认错,而是在谈话过程中告诉他合格的小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犯错后知错就改,按时完成作业,争取进步。
(二)家校互动
1.调动学生家长积极性
教师单方面的作用是局限的,教师应当引导家长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者”身份,共同投入到学生的教育中来。因此,为了能想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我开始寻求该生父母的帮助。
该生的家长是一位乐于沟通,并善于沟通的家长。该生在学校如果犯了什么错误,我便选择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家长的态度是积极配合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现状,我一边习惯于向家长陈述事实,一边对该生循循善诱,从而对该生的担心开始减少。
2 .家班共育具体措施
针对小明身上存在的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成绩不错,经常有意无意地影响他人学习、生活,与同龄人及老师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制定以下措施:留意观察他的日常言行举止,投其所好,寻找与其沟通的切入点,为接下来的有效沟通做准备。教师与家长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做到耐心、细心,有爱心。同时也别忘了及时鼓励学生、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可以交付一些任务,发挥其长处,帮助学生收获成效感。
每一位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至宝。负面事实的不断累积,并不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学会换位思考,能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问题。拒绝因为孩子犯错,而出现给孩子“贴标签”行为,因为这会让家长反感,从而拒绝教师接下来的合理建议;教师在家校沟通时要将自己和家长放在统一战线上,让家长感受到双方是一样的,都迫切希望看到孩子的进步与良好的发展;教师根据家长的心理需要和实际情况引导制定适切的家庭教育方法,只有提出的建议与方法切实可行,家长才能更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教师面对家长想法与学校教育理念相悖的情况时,要婉转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在恰当的时候指出其不足之处。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心理上,都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是全方面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都说“家班共育,智慧共生”,单靠学校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要学会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拧成一股绳,推动学生成长。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小明正在一点一点地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慢慢地融入班集体中。
三、案例反思
通过以上案例,我明确了教师乃至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可能花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上的时间会比较多,但是将来的收获会是无穷的。
由此,我也得出以下几点心得:
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与专业素养。这就像两盏明灯,能够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孩子们是一张白纸,大人给他们什么,他们就吸收什么。我鼓励小明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受大家喜爱的人。当他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且激励他,使他感受到老师们和同学们时刻的关心。希望他在成长中逐渐转变,逐渐明白做人的道理,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其次,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此间家长和学校缺一不可。教师需要多一点耐心和鼓励,多和学生沟通。教师还要收获家长的支持,帮助家长明确教育的任务,共同培育。
再次,从班情出发,以解决班级实际问题为目的制定主题,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既要体现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两种作用结合下,引导孩子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去寻找解决途径,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乐于与家长沟通。例如,遇到问题及时与家长进行线上或者线下沟通,如通过微信和电话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基本规范,及大部分学生在校的表现,以便家长比对自己的孩子;教师定期进行家访,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具体情况,保证遇到问题时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书和育人两者都离开不了教师的爱。因此,教师要多用爱心去浇灌学生,多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在与家长和孩子沟通时多一点耐心,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在教师与家长共同协作下,孩子们定能茁壮成长。
论文作者:苏晓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家长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校论文; 小明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