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与前苏联的演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前苏联论文,人道论文,民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对苏联演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戈尔巴乔夫提出和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是促进苏联演变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论文分五个方面,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苏联演变的重要原因;并在探讨原因的基础上,引出和概括了五条主要启示。
关键词 苏联演变 苏联解体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
苏联的演变和解体,是20世纪历史上震撼强烈,影响深远的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虽然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终止存在,苏联已彻底解体,但对苏联演变原因的探讨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苏联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早在50年代,赫鲁晓夫就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否认阶级斗争,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丢掉了列宁这把刀子。
苏共20大以上,赫鲁晓夫就要搞什么议会道路,丢掉了斯大林这把刀子。这些都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苏共从这时起就开始了思想上理论上的蜕变。而1985年3月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和推行的“新思维”以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更使苏共乱了思想,散了队伍,丧失了战斗力,领导权威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并在苏联培植起了一股敌视社会主义的反对派势力,它是促进苏联演变和解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一)大力提倡“民主化”、“公开性”和“人道主义”,为苏联的继续演变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和“攻心、夺人”的意识形态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后,在“革新社会主义”的口号下,提倡不分阶级的“民主化”、没有限度的“公开性”和抽象的“人道主义”,为苏联的继续演变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在理论思想方面,进一步影响、侵蚀全党和全国人民。
关于“民主化”。戈尔巴乔夫一上台就宣布:发扬民主“是国内政治中的一项根本任务”。他反复强调:民主是“改革的实质”、“改革的灵魂”,是“改革的主要动力”。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他又把社会民主化说成是苏联“现有政治体制变革的纲领”。如果针对过去民主不够,提出发扬民主的任务,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民主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前提。而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则不分阶级,不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一味提倡抽象的“一般民主”、“超阶级的民主”,甚至强调苏联要有“无条件的民主”。宣扬这种超阶级的民主化,实际上是为反共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公开活动创造条件。
关于“公开性”。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提出,扩大公开性是“原则性的问题”,“不公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民主”。以后,他还强调,要让公开性“大放光芒”,使公开性“成为社会生活的准则”等等。我们说,针对过去公开性不够,提出扩大公开性的任务也是可以的。但问题在于:公开性总得有个限度,不能允许利用公开性来反对社会主义。而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是不讲限度的,提倡“彻底的公开性”,主张“毫无保留、毫无限制的公开性”。世界上真有“彻底的公开性”吗?从古到今,有哪一个阶级、哪一种社会制度、哪一个国家搞过“毫无保留、毫无限制的公开性”呢?这实际上就是要允许敌对势力可以公开地攻击苏共和社会主义。
关于“人道主义”。戈尔巴乔夫在刚当选为苏共总书记时,就重申“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的口号。他在27大说,要显示苏联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真正人道主义”。他还说“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地革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终充分揭示我们制度的各个决定性方面——经济、社会政治和道德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这些说法,都是回避了人和人道主义的阶级性。我们知道,人、人道、人权都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在阶级社会,世界上没有空洞的、抽象的人,只有具体的、划分为阶级的人。
在戈尔巴乔夫上述理论的鼓动下,苏联出现了否定革命历史的现象。戈尔巴乔夫主张公开评论苏共历史,赞成公开评论苏联“历史上一度禁谈的问题”。于是开始批判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停滞”、“惰性”、“障碍机制”,进而批判斯大林时期的“罪行”和“行政命令”、“专横的官僚体制”,逐步出现了全盘否定苏联革命历史的倾向。我们认为,批判过去实际存在的错误是可以的,但问题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揭发批判,缺乏历史的、科学的分析,全盘否定,把过去说成一团漆黑。戈尔巴乔夫甚至提出要“粉碎”、“摧毁”、“炸毁”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的那一套。这就是说,斯大林建设的党和军队,斯大林时期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统统都要“粉碎”、“摧毁”和“炸毁”。戈尔巴乔夫不但自己带头来“粉碎”、“摧毁”和“炸毁”,而且煽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反共反社会主义的人物一起来“粉碎”、“摧毁”、“炸毁”。这实际上就把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和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了。这就为提出和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开辟了道路。
在“改革”的旗帜下,戈尔巴乔夫大反“保守”、“僵化”,成批撤换老干部。戈尔巴乔夫提出:对改革的态度是选拔干部的“决定性标准”。戈尔巴乔夫上任不到一年,截止1986年2月苏共27大前夕,已有140多名党中央各部、政治局、书记处和政府各部、部长会议以及加盟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和州委书记被撤换。27大选出的中央委员307人,其中新当选的135人,占44%,中央侯补委员170人,其中新当选的117人,占69%。戈尔巴乔夫上任时的10名政治局委员,到1987年10月,已有5名被撤换。应当指出,他们之中确有一些人是思想保守,反对改革的,但也不乏主张改革而反对“民主化”、“公开性”失去控制的领导干部。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管意识形态的,管宣传的,85%的人都被整倒了,新起来的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他们掌握了舆论工具,控制了意识形态领域,占领了思想阵地,进行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舆论导向。
在“民主化”的旗帜下,“解放”萨哈罗夫等持不同政见者,人为地培植政治反对派。萨哈罗夫这个人是苏联的“氢弹之父”,是有名的持不同政见者。他主张全盘西化,搬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还要允许他建立“保卫人权”的组织。1986年12月16日,戈尔巴乔夫亲自打电话把这个人召回莫斯科,允许并鼓励他从事政治活动。随后,苏联当局又从监狱中释放了140多名持不同政见者,这实际上是“放虎归山”,为反共反社会主义做组织准备。
上述的这三件事,即:否定革命历史,成批撤换老干部特别是撤换管意识形态的干部,培植政治反对派,是戈尔巴乔夫在“改革”的一开始就做出来的,也是在大力提倡“民主化”、“公开性”和“改革”的旗号下做出来的,这就既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提出与推行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也为苏联的继续演变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和“攻心、夺人”的意识形态。这是赫鲁晓夫丢掉“两把刀子”、否认阶级斗争、否定无产阶级专政,搞乱思想的继续与发展。
(二)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为苏联继续演变正式提供理论和路线
1988年7月,苏共召开了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戈尔巴乔夫第一次正式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并作了全面阐述。其基本观点是:
第一,提倡“多元论”。苏联一直是反对、批判“多元论”的,而戈尔巴乔夫是第一个赞成“多元论”的苏联领导人。最早他提倡“利益多元论”,在1987年苏共中央一月、六月全会上他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和职业类别具有“不同的利益”,它们之间存在“利益矛盾”,而改革就是要调整人们的利益。后来,戈尔巴乔夫又提倡“意见多元论”。在1987年7月14日会见报刊和文艺界负责人时说:“让我们的言论多元化一些吧!让全社会都参加,让社会主义的多元论充满每一种刊物。”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还重申:要广开言路,“使每一种报刊上出现社会主义的多元论”。在19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在“多元论”问题上比以前走得更远。戈尔巴乔夫在会议上,把“多元论”同“民主化”、“公开性”并列为苏共提出的三大“革命性倡议”,认为在社会主义内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领域里建立民主机制就是实行所有制多样性、党政分权化和舆论多元化。不仅如此,戈尔巴乔夫还主张把“多元论”引进政治体制,就是要在政治体制中形成“多元化”的机制。戈尔巴乔夫的这种主张,实际上为后来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打开了大门。
第二,对社会主义作了新的界定。戈尔巴乔夫在19次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的最后部分,提出社会主义有七大特征:①“真正的、现实的人道主义的制度”,②“有效而活跃的经济制度”,③“社会公正的制度”,④“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道德的制度”,⑤“真正民主的政治制度”,⑥“各民族真正平等的制度”,⑦“渴望和平”、同各国建立正常和文明关系的制度。接着,戈尔巴乔夫归纳说,苏联所要建设的社会崭新状态,“正是这种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面貌”。
第三,决定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在“首要地位”。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说:十月革命后形成的政治体制,不久就发生了“严重的变形”,结果导致了斯大林的独裁,大规模镇压和破坏法制,形成了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随着这种体制的消极因素越来越严重,最后形成“障碍机制”。戈尔巴乔夫说:现行政治体制已成了当前改革的“阻碍”,因此必须加以“根本改革”。会议决定:要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在“首要地位”。
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十分有害的。它把领导层和广大群众的精力放在政治方面,从而忽视了经济改革和生产建设。据统计:从苏共19次代表会议到苏共28大的两年间,全会共开13次,其中只有一次专门讨论经济问题(即1989年3月讨论农业政策的中央全会),其余全部主要讨论政治方面的问题。在此期间,开了三次苏人代大会,搞了三次群众性选举(即选苏人大代表、加盟共和国人大代表、苏共28大代表),并对宪法作了3次大修改。这样,苏领导人还有多少精力考虑和研究经济、生产问题呢?
在此期间,广大群众的注意力也集中到游行示威、争取民主、民族纠纷和建立非正式组织等方面,很少关心生产建设问题。尤其是民族纠纷连绵不断,流血事件多次发生,造成1000多人死亡,上万人致残,60万人沦为难民。
上述的民族冲突,社会动乱,政局不稳和经济危机等,这一切都发生在提出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在“首要地位”之后。这一切又促使戈尔巴乔夫的思想理论发生很大变化,从而推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我们还应当看到,广大群众、党员、干部和军队在大力提倡“民主化”、“公开性”、“人道主义”的情况下,思想就已相当混乱,又在这时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就使他们的思想更加混乱。这恰恰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进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即演变的大好时机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思想、理论上的混乱,这也是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必然结果。
(三)《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性改革》一文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作了进一步论证,为苏联继续演变扫除了理论障碍
1989年11月26日《真理报》刊载了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性改革》一文,该文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作了进一步论证,为苏联继续演变扫除了理论障碍。现略举以下几点以作印证:
第一,提出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
戈尔巴乔夫在该文中说,我原来认为,改革“只是纠正社会机制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制度”,现在看来,“必须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第二,为社会民主党恢复名誉。
戈尔巴乔夫在该文中宣布:社会民主党也是社会主义的政党,并批评有人对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术语抱“消极态度”。文章说:“社会主义是一个世界性进程”,它包括社会主义的“各种流派”,其中包括“社会民主派”;社会民主派长期以来对“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有贡献,要给予“应有的评价”,苏联要努力利用它们“丰富的、各方面的经验”。他还强调,今天需要对社会主义有“新态度”和“新观点”。可见,戈尔巴乔夫已经准备向社会民主党靠拢。不久,戈尔巴乔夫就在另一篇文章《未来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宣布:共产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正变得彼此接近起来”,“从前使他们分裂的鸿沟已不复存在”。
第三,重申“全民国家”的观点,主张“三权分立”。
“全民国家”是赫鲁晓夫早先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企图抛弃无产阶级专政。而戈尔巴乔夫的文章不仅对此重新肯定,而且在文章中还批评说,50—60年代提出了“全民国家”,但并未对政治体制加以相应的改变;为了体现“全民国家”的精神,目前应实行人民自治与“代表制议会民主机制的辩证结合”,保证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分开,司法权的独立。这是戈尔巴乔夫第一次肯定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原则。
第四,公开宣称列宁“根本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完整纲领。
过去,戈尔巴乔夫一直打着列宁的旗帜搞改革,如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强调说:“向列宁求教是改革的思想源泉。”还说:“改革要以完全恢复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构想为前提。”而戈尔巴乔夫在这篇文章中完全推翻了上述说法,公开宣称:列宁“根本没有”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完整纲领。既然如此,改革也就不必再“向列宁求教”了。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戈尔巴乔夫纵容、包庇、默许一些人反对列宁、反对列宁主义的立场和态度。
第五,大力论证社会主义就是人道主义。
戈尔巴乔夫在该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实实在在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全面发展”,“布尔什维主义就吸收了俄罗斯伟大文化的先进的人道主义传统”;要使社会主义结构“人道主义化”,要“彻底实行人文标准在社会生活一切领域居先的原则”,等等。戈尔巴乔夫并宣布:苏联正在建设的“不仅是人道的社会主义,而且是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这样,“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成了苏联的奋斗目标。
总之,这篇文章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作了进一步论证。可以说1989年是戈尔巴乔夫思想上大转变的一年。从戈尔巴乔夫在1990年的新年讲话中得到了证实。他说:“过去的一年,我们收益匪浅。许多问题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今天我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已经与一年前不同了。现在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我们为之奋斗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建立自由的社会和公正的社会。”
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为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扫除障碍、准备干部、建立组织基础,在这阶段,戈尔巴乔夫加紧对苏共中央的领导干部实行大换班,先后动了三次“大手术”。
第一次:1988年9月30日,苏共中央举行特别会议,对领导班子实行改组。①撤换5位老资格的领导人。葛罗米柯被解除政治局委员职务,随即辞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职务,由戈尔巴乔夫兼任。此外,索洛缅采夫(政治局委员)、多勃雷宁(中央书记)也被解除职务。②降低“传统派”代表人物利加乔夫的地位,使他不再主持书记处和主管意识形态工作,不再成为第二号人物,而担任党中央农业政策委员会主席的职务。③提升梅德韦杰夫等四人进入政治局和书记处,决定由梅主管意识形态的工作。
第二次:1989年4月25日,苏共中央全会决定让100名已退休的中央委员、侯补中委和中央检查委员辞职,从而消除了一支可能起来抵制和反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潜在力量。
第三次:1989年9月19日—20日,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撤销政治局委员切布里科夫、谢尔比茨基、尼科诺夫以及政治局候补委员索洛维约夫、塔雷津的职务。其中切布里科夫原是“克格勃”主席,主张对民族分裂、社会动乱和非正式组织的活动采取强硬政策。而政治局委员谢尔比茨基的解职,意味着戈尔巴乔夫上任时的政治局委员,除戈尔巴乔夫本人外,全部退出政治舞台。
(四)苏共28大为苏联共产党改变性质、向社会民主党方向转变提出了基本原则,也为搞垮苏共,从根本上毁灭社会主义事业作了充分的准备
在28大召开前,在1990年,苏共中央召开了二月、三月全会,作了几项重大决定:①提出要修改苏联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②准备实行多党制,允许各种政党存在并开展活动;③建议实行总统制,并要求“赋予总统一切必要的权力”;④对民主集中制要“重新考虑”、“重新认识”;⑤准备改变苏维埃国家体制,建立“各种联邦联系形式”。
1990年7月,苏共召开了28大。这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性声明、苏共章程以及其它一系列文件,既标志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形成与系统体现,为苏联共产党改变性质,向社会民主党方向转变提出了基本原则,也为搞垮苏共、从根本上破坏社会主义事业作了充分准备。
28大的主要内容,集中表现为:①改变苏共性质;②确定市场经济的方向。
首先来看一下是怎样改变苏共性质、向社会民主党方向转变的。这主要表现在六大变化上:
第一,指导思想变了。过去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苏共,在全部活动中“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现在,只提“创造性地发展马、恩、列的思想”,“继承摆脱了教条主义解释的马、恩、列的遗产”,同时强调“利用进步的社会思想的成果”。
第二,奋斗目标变了。过去讲,苏共的最终目标是在苏联建立共产主义。现在讲,苏共“以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保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为自己的目标”。
第三,阶级性质变了。过去讲,苏共“已成为全民的党,而就其阶级实质和思想体系而言仍然是工人阶级的党”。现在,只提苏共是“按自愿原则联合苏联公民”的“政治组织”。
过去讲,苏共是“苏联人民的久经考验的战斗先锋队”。现在讲,苏共既是先锋队,又是议会党。戈尔巴乔夫说:苏共“将在民主过程范围内在中央和地方立法机构选择范围内争取执政党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看,苏共起着议会党作用”。
第四,地位变了。过去讲,苏共是“社会政治组织的最高形式,是政治体制的核心,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现在,已经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宣布苏共将“在同其他社会政治力量自由竞争中捍卫作为政治领导的权利”,苏共同其他政党、社会政治团体是平等竞争、合作的伙伴关系。
第五,组织原则变了。过去讲,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机构、全部生活和活动的指导原则”。现在,“民主集中制”的提法虽还保留,但其实质内容大都已被否定。例如,①虽然规定少数必须服从多数的决定,但允许少数人利用党的舆论工具捍卫自己的不同观点;②虽然规定不许建立“具有自己内部纪律的派别”,但允许党内横向组织活动,允许党员“按纲领进行联合”,可组织各种俱乐部、辩论中心、论坛等,这实际上是允许党内存在派别组织;③还明文规定:“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是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党中央如不同意苏共中央政治局涉及本共和国的决定,有权不执行;所有苏共组织,从基层组织开始,“在安排自己内部生活和活动方面是独立的”,等等。
第六,作用变了。过去,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由先进分子组成,基层组织建立在工作单位,成为各单位带领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核心、坚强的战斗堡垒。然而在多党制的条件下,这种作用必然要丧失。为什么呢?实行多党制,各党派竞争,甚至相互拆台,为了保证各单位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必然要求各党派从工作单位撤出,机关、部队实行非政治化。党组织只能在居民点(区)建立。这种党就不能起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了,它的任务只能组织竞选,争取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然后从事议会斗争,争取政治权力了。这样,党的作用改变了,党成了议会党。
(五)苏共28大后,极力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导致苏联的政治、经济、民族和社会总危机,使苏联已变成“另一种国家”
我们应当认识到,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形成过程,也是这种理论和路线逐步实践的过程,尤其是在28大后,戈尔巴乔夫在这种理论和路线指引下,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权体制,提出向“主权共和国联盟”和“市场经济过渡”。
例如,由于苏共28大通过的党章等文件中,改变了苏共的指导思想、性质和取消了苏共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而在苏联开始了多党制。这样,在苏联,非正式组织一下子就达到9万多个,其中具有政党色彩的数以百计,仅莫斯科就有15个政党。如十月革命以前唯一的资产阶级保皇党——立宪民主党也复辟了;格鲁吉亚社会民主党,部分成员1921年就逃往国外,停止了活动,现在又公开举行了代表大会。这就导致了:在经济上劳动生产率从正增长下降到负增长,市场商品奇缺,内外债务累累,通货膨胀;在政治上国家机构危机,民族矛盾激化到苏维埃联邦面临解体的严重地步,15个加盟共和国有14个发布了独立宣言或主权宣言;社会动乱,犯罪率增加,人民生活没有保障。
就是在戈尔巴乔夫极力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在苏联党内、国内造成了严重困难、极端混乱和全面危机的情况下,发生了“8·19”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这是戈尔巴乔夫六年多来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必然结果。由于种种原因,“8·19”事件失败了。失败后,苏联国内政局发生强烈震荡和急剧变化。1991年8月22日以来,国内反对派在戈尔巴乔夫的配合下,不顾苏联宪法和有关法律,乘机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新浪潮,全面夺取了中央大权。在短短的时期内苏联已变成“另一种国家”,“加速了资本主义复辟的进程”。这主要表现在:①执政70多年的苏共被无限期停止活动,已处于解体状态;②苏联的政权已被反共、反社会主义力量纂夺;③原来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基本瓦解;④苏联的意识形态已发生质变,反共、反社会主义、反马列主义和否定十月革命的思潮泛滥;⑤苏联的对外政策进一步向西方倾斜,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响进一步下降。这是苏联70多年历史上的根本性变化和最严重的挫折。
在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联合进攻下,戈尔巴乔夫及中央政府一再妥协退让,致使统一的联盟国家一步步走向崩溃瓦解。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的俄罗斯等11个共和国的总统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会晤,共同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等6个文件,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终止存在,苏维埃联盟彻底解体。至此,根据革命导师列宁的“按苏维埃形式组织起来的各个国家通过联邦制结合起来”,以便向真正的民主集中制和完全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思想和主张,成立于1922年的联盟国家苏联的历史宣告结束。
通过对苏联演变原因的初步探讨,对我们应有哪些主要的启示呢?
第一,苏联的继续演变,尤其是“8·19”事件后苏联局势发生剧变,加速演变,不是偶然的,可以追溯到赫鲁晓夫,是戈尔巴乔夫背离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必然结果。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政治上出问题,往往是从思想混乱开始的,而思想上的混乱是由理论上的混乱引起的。
第二,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打着“人道”、“民主”和“改革”的旗号,挂着“社会主义”的招牌,因此它比资本主义有更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西方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国家无法直接办到的事情,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内的民主社会主义者办到了,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事实确实是如此。苏联演变的现实,难道不是这样?!
第三,从苏联演变的进程,提出一个如何看待70多年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问题。这个问题集中到如何看待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及其间形成的体制与模式的问题。不容否认,旧的僵化体制应当否定,斯大林也犯过严重错误,但历史事实毕竟是: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及世界范围内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同斯大林连在一起的。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超级大国的基础是斯大林时期为其奠基的。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体制尽管有许多弊端,但在社会主义发展一定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也发挥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在改革旧体制,需要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入手,但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社会主义的过去。在总结历史社会经验问题上,苏联和戈尔巴乔夫用“斯大林主义”的提法,将其全盘否定。如在苏共19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对30年代以来的体制做了一个简单化概括:30年代以来形成了一套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障碍机制,建立了一个专制极权和行政命令的官僚体制,政治上专横独裁,个人迷信,经济上停滞,思想上僵化。戈尔巴乔夫对旧体制的问题缺乏辩证的、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偏重于对其从人道主义原则上谴责。同时,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这样,就最后逐步导向对70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全盘否定的舆论的形成,从而打开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泛滥的缺口。因而敌对势力就利用苏联共产党、利用共产党的总书记对自己历史的否定来攻击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来提出应该恢复资本主义。这样的自我丑化、自我否定,就为自我垮台创造了条件。这是我们应引以为戒的。
第四,苏联的演变过程是从多方面进行的,这个过程是我们亲自看到的。应当认识到,苏联的演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不是马列主义本身带来的,完全是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这些人搞的一条路线所造成的。是戈尔巴乔夫的路线把一个有90多年历史的苏共搞垮(从1898年社会民主党算起,有93年),把一个有7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大国搞垮(从1917年算起,有74年)的。社会主义只有70多年的历史,不能受到一些挫折就得出社会主义完了的结论。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暂时现象”,“社会主义在前进中遇到暂时困难和挫折,不会也不可能阻止它的继续发展”。而资本主义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历过多次封建势力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我们应当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信念。
第五,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一定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指导方针,必须进一步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必须坚持正确估计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必须坚持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建设好,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纲领而努力奋斗!
标签:斯大林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政治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巴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