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莱镇胶莱小学 266315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认知能力、逻辑思维水平发展都未完全,所以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学习数学知识。在这一教学背景下,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开展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就变得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数学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
1.情境素材的现实性。每一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每一名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基本的积累是学生进一步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如果情境的素材选择违背了学生的认知习惯,甚至严重脱离生活的实际,这样的情境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2.情境创设的目的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善于、乐于和易于去理解教学的内容。因此,情境的创设应该看成课堂的有效补充,千万不可将其看作是额外的内容。所以,数学情境的创设千万不能背离于教学内容,否则只能是与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
3.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数学情境的创设切忌游离引发学生思维的本质。作为一种有效激发学习的工具,情境的创设应该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产生思考的冲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情境创设必须要科学而有效。
二、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疑”中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制造悬念,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生活常识,因此,我直接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开始新课的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4个桃子,2个盘子”和“1个桃子,2个盘子”。师:把这4个桃子平均分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装几个?生:每个盘子装2个。(师板书:2个。)师:如果把1个桃子平均分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能装几个?生:半个。(师板书:半个。)师:“半个”能不能用数字来表示呢?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这种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分数的强烈愿望。
三、以实践情境培养学生能力
在新课标当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了现代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传统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师所要做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还有更为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依靠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可用之处及其魅力所在。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知识学习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办法,来测量出自己手中两个纸质三角形的面积。学生有的剪、有的拼、有的画、有的量,最终都得出了自己手中三角形的面积。之后笔者与学生一同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大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相互提问解答,并在笔者的引导下最终得出了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方法。在这一次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还深刻意识到了学习过程当中动手实践的重要性,他们意识到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当中勤于动手的好处,进而在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可谓是事半功倍。
四、创设冲突式情境,让学生在“思”中学
学生认知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创设冲突式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作支撑,挖掘思维潜能,实施有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先让学生分别拉正方形、长方形、四边形的框架,学生很快得出正方形、长方形、四边形的形状可以发生改变。然后我提出疑问:“如果是三角形呢?”有些学生想都没想就认为也可以改变,可再拉三角形的框架时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这时学生的心理形成认知冲突,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五、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和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
总之,我们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创设完善乃至完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去实践,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赵明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110-112。
论文作者:张会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角形论文; 数学论文; 认知论文; 自己的论文; 盘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