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胜县职业中专 武胜 638400)
所谓心理疲劳,是大脑长时间工作后,引起大脑质量的保护性抑制,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它与生理疲劳有所不同,生理疲劳是疲劳在生理上的反映,是为工作所倦,是不能干了,并且干不了了,而心理疲劳是疲劳在心理上的反映,是倦于工作,是不想干了。而学生在课堂上更多表现为心理疲劳,一旦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心理疲劳,轻则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感知与思维迟钝,反应变慢,兴趣减弱,重则表现为厌烦情绪,注意散涣,不想听教师讲课,甚至影响教学秩序,不能自我控制,打瞌睡等。从生理机制上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疲劳是由于课堂刺激过强,或持续作用过久,(或刺激太单调),超过了神经细胞兴奋限度,都会引起大脑抑制过程的发展,出现大脑疲劳现象。导致学生课堂心理疲劳的原因很复杂,现将引起学生在课堂上心理疲劳的常见原因简析如下。
一、教学内容陈旧、繁琐、冗长、枯燥,往往使学生感到不新不奇,无兴无味,学起来厌烦、吃力,它是引起学生课堂上心理疲劳的原因之一
二、学生本身原因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第一,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不能充分认识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对社会或对个人的意义,更不具备为实现这个目的学习动力,学习行为必然变得被动和勉强,很显然,这种学生在课堂上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第二,学生个性特点差异引起。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爱好、信念等特点不同,有的某方面能力较强,而其他方面能力较弱,从事该方面学习就显得吃力和困难;有的学习踏实、勤奋,有的学习懒惰、松懈;有的对学习有兴趣,有的对学习毫无兴趣;有的爱好某门学科,而对其它学科毫无好感;有的对自己的学习和前途充满信心,有的由于失败较多,已经灰心丧气。一般来说,学习非常吃力的学生,较为懒惰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对自己已经丧失了信心的学生,在课堂上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第三,与学生的心境、情绪状态有关。比如有的学生的学生家里处境不良,或家庭多次发生不幸事件;有的学生在学校由于同学间或师生间关系没处理好,显得处境不佳,从而产生忧虑、苦闷、不安、烦燥等情绪状态,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心理疲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四,学生生理疲劳也常引起心理疲劳。学生体力活动过度或休息严重不足(尤其是睡眠不足)常造成生理疲劳,比如学生在星期一上课打瞌睡较多,主要是星期天活动过度,由生理疲劳所引起;有的学生晚上看小说、电影电视时间太久等,第二天上课打瞌睡,都是该种原因引起。
三、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常成为学生心理疲劳的重要原因,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第一,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常与教师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和课前准备有关。教师上课精神不振,无精打采,情绪急燥,或课前准备不足,对教材理解不深,设计不精,引导不力,使课堂缺乏生气和情趣,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第二,教师语言表达欠佳,包括语言含糊不清,讲课声音过大或过小,“口头禅”较多,常使学生听起来很吃力,从而产生心理疲劳。第三,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疲劳相关性很大。教师不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能力和年龄特征,教学方法单一化、程式比,组织形式唯一化,常常是引起学生心理疲劳的直接刺激因素。比如“满堂灌”,一讲到底,独占讲台。有的教师讲课机械重复,反复啰嗦。诸如此类现象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气氛单调、压抑、沉闷和烦倦,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第四,课堂管理不当。教师课堂管理过严,处处专横武断,干涉指责,滥施处罚,学生常受心理挫折,情绪不安,呆板枯燥,神经过敏,这样的课堂气氛,也常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
如何防止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呢?特提出如下措施。第一,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调动内部学习动力,改变主观精神状态。以加强内在心理力量来减少心理疲劳的产生。第二,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包括知识水平的修养、教学艺术的修养、表达能力的修养等,要努力掌握学生的自心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巧,要善于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多样的教与学的活动,善于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或交叉使用,能恰当地对那些乏味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通过各种形式把课堂组织得更有吸引力。这样,就容易排出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的直接刺激因素。第三,改进课堂管理方式,采取民主管理,建立民主、平等和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地学习,创造轻松愉快的心理气氛,可有效地防止心理疲劳。第四,保证学生足够的休息与睡眠,避免生理疲劳。教师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负担,作业负担和考试负担过重的问题,并与家长密切配合,保证学生活动适量,学习、休息和睡眠的节律性。
论文作者:李巧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疲劳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课堂上论文; 教师论文; 生理论文; 课堂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