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能力供需关系与家族企业成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需论文,企业家论文,家族企业论文,能力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而民营企业普遍采取家族制形式。因此,家族企业成长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家族企业成长有一般性成长、购并成长和跨组织成长3种方式,分别与“科层制”、“市场”和“混合”组织模式对应。目前,有“市场结构-定位”、“交易费用-制度”、“社会-文化”、“资源-能力”4种研究范式。其中,“企业家能力—企业成长”成为重要的研究思路。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把“企业家能力—企业成长”研究思路和“平衡”思想有机结合,分析企业家能力供需关系对家族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 1 企业家能力供需关系与家族企业成长 企业家能力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由多种关键能力组成,它可以通过企业家的具体经营管理活动体现。企业家能力与家族企业成长呈显著正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加快企业成长。一方面,企业家能力决定了家族企业获取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从而决定了企业成长速度、方式和界限;另一方面,企业家通过把自己的心智模式转换为企业惯例,把个人能力转换为企业能力,形成企业成长的内生基础。家族企业家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而组织能力直接影响家族企业绩效和企业成长。上述结论容易导致人们忽视企业家能力的实际需求及企业家各种关键能力之间的平衡,过分强调企业家能力供给,导致企业效率降低。因此,Stevenson等对企业家能力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提出了异议。 孙学敏指出,企业成长是企业内外复杂关系共同作用和相互平衡的结果。平衡是指构成企业成长的各种资源、要素、能力处于适当的均衡状态。目前,企业成长理论都涉及平衡思想,如“交易费用-制度范式”强调了交易费用的平衡,而“市场结构-定位范式”、“社会-文化”则强调市场、社会等外部环境与企业的平衡。“资源-能力范式”的奠基人Penrose认为,由于客观原因,企业在使用现有资源时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即总有未被有效配置和使用的资源,而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完全利用现有资源的过程。 家族企业成长是企业家不断发现和利用机会的结果,是一个不断对企业家能力产生需求并获得相应供给的过程。企业家能力供需比较结果决定了家族企业运行效率边界和企业成长规模边界,如图1所示。企业家能力供给(s)与需求(a)构成企业成长的平衡关系G=(s,a)。企业家能力供需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有OC、OU、OD3种关系曲线(见图1)。OC代表企业家能力供给等于需求,如点B、A、C表示企业能稳定成长。不在OC上的点D、E、F、U则表示企业家能力供需关系处于非平衡状态,企业可能快速成长,也可能萎缩、破产和倒闭。 1.1 理想成长:企业家能力供给等于需求(OC线) OC线是企业成长最优规模点的轨迹,表示企业实现能力供需状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OC线是企业成长的最佳路径。在OC线上的点B、A、C,表示企业成长的代表性平衡点。越离开原点,企业成长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即G(C)>G(A)>G(B)。企业要沿着OC线成长必须有高度有效的战略,在成长过程中要自觉保证企业家能力供需等比例提升。通过平衡性调整,使能力供需关系保持应有的平衡,以最节约的方式沿OC线持续成长,即由B→A→C。 1.2 安全成长:企业家能力供给大于需求(OD线) OD线表示企业家能力供给大于需求。受市场机会的影响,企业家能力存在剩余,如图1中OD线上的E点,企业家能力需求为,而企业家能力供给为,企业未使用能力为()。在此状态下,企业成长状况良好,但企业家能力存在闲置,企业具有扩张潜力,未来存在最佳成长空间为()。 1.3 危险成长:企业家能力供给小于需求(OU线) OU线表示企业家能力需求较大而供给不足。受某种因素(如人为因素)的影响,企业在F点的能力需求达到,此时企业家能力已无法满足需要,供给能力缺口为()。能力供给不足导致企业管理控制效率下降,使企业处于一种失控和紊乱状态,在市场中处于劣势,甚至其生存也随时会出现问题。 1.4 实际成长:动态的企业家能力供需平衡 理想成长模式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影响家族企业企业家能力供需的因素很多。现实中企业家能力供需状态是一个由不平衡到平衡、由低一级平衡到高一级平衡的动态平衡过程。家族企业成长从第2种状况(OD线)开始,逐步进入第1种状况(OC线),即平衡状态。然而,不平衡是永恒的而平衡是暂时的,第1种状况很快会被打破,出现新的平衡。当新的平衡出现时,企业就实现了一个更高的成长目标。企业家能力供需状态在平衡和失衡中不断交替,从而推动了企业成长。然而,第3种(OU线)成长模式会把家族企业置于危险境地,与之相较,第2种成长方式更为稳妥。因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企业家能力供给存在“剩余”,企业必须尽量增加企业家能力供给,产生“剩余”,从而实现可持续成长。 2 企业家能力供需四大矛盾形成家族企业成长困境 “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特色,而是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4年,30%家族企业能够传承到第二代,只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淘汰率高达90。在家族企业中,由于企业家能力供需存在4大矛盾,导致能力供给不足。 2.1 能力供给有限性和能力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导致绝对能力供给不足 能力供给有限性表现为在某个时点,企业家能力通常存在一个最大阈值。典型的中国家族企业起源于个体户、小作坊,依靠个人能力获得发展,当企业规模未超出企业家能力的最大阈值时,未被使用的企业家能力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动力。在市场机会允许时,激发尚未被使用的企业家能力可以推动企业成长,企业家能力供给水平与企业成长表现为一种正向因果关系。随着家族企业不断成长,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家能力应不断增强以维持企业能力供需均衡。但企业家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一个学习过程,受企业主个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制约,在某个时点上,企业家能力供给具有一定的有限性。一方面,企业家能力越强,再提高能力的边际效用就越低,个人对再提高能力的愿望就越不强烈;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主个人的知识、经验、体力等会出现先升后降的现象,如图2所示。当企业发展规模和复杂性超过一定限度时,企业家能力供给就会小于需求,导致运营效率降低,企业成长陷入困境。浙江民企为代表的家族企业过不了5 000万元营业额这道“坎”的现象,就是最好的例子。 2.2 能力供给刚性与能力需求柔性的矛盾,导致匹配能力供给不足 企业家能力是一种能力束。结合企业资源需求,形成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家能力结构,才能使企业成长。能力束的形成,表现出一种“路径依赖”。在通常情况下,能力类型的重要性是有序排列的,企业家会把时间、精力和金钱优先分配在重要能力的培养上,从而保证能力达标。企业家一旦形成某种特殊能力的发展轨迹后,都有沿着该路径前进的“惯性”。如果能力供给进入了锁定状态,纠偏归正就会十分困难。这导致某些能力供给不足甚至缺失,即为能力供给刚性。但是,能力需求却表现出一种柔性。环境的多变性导致企业家能力需求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家能力供给也必须具有一定弹性,能迅速调整能力结构并提供相应供给。否则,原有能力供给就会与市场能力需求不匹配,使企业成长陷入困境。 2.3 能力供给专业化与能力分工亲缘化的矛盾,导致组织能力供给不足 企业家能力供给专业化是增加供给的内在要求。在家族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企业主同时承担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以及生产者等职能。当家族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时,企业家能力需求水平超出了家族企业主个体能力供给水平,提高企业家能力供给只有依赖于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通过“分工-协作”系统,实现企业家能力供给主体的专业化和多样化,让拥有经营能力的人拥有经营控制权,让拥有管理能力的人拥有管理权,从而增加企业家能力供给。然而,家族企业职能分工不是专业化分工,而是亲情化或关系化分工。这种分工的基本准则是以与企业主关系的亲疏来选择分工对象。基于信任建立的非正式制度体系,既不能使专业化水平提高,也无法享受到专业化分工的益处。这种粗线条的管理,不能真正让企业家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导致企业家能力供给不足。 2.4 能力供给间断性与能力需求持续性的矛盾,导致即时能力供给不足 企业家能力需求是一种常态,只要企业存在,需求就存在。然而,企业家能力不是最大恒定值。家族企业能力供给者主要是个人,即家族首领或家族成员。受精力和时间限制,一个企业家具备的各种能力无法在同一时点上发挥作用,导致某些能力“短暂失效”。同时,受企业家个人的生理、心理限制,当个人身体、心情不佳时,能力供给就会下降甚至短暂消失,而当影响因素消除时,能力又可能恢复原状,即出现供给能力“抖动”现象。另外,能力代际转移问题也会导致企业家能力供给不足。企业主喜欢将并不具有企业家能力的子女确定为接班人,而企业家能力是不可传承的,在能力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家族接替就会造成企业不稳,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 3 提升企业家能力供给,实现家族企业可持续成长 企业家能力供给不足是家族企业的重要特征,因此,提升企业家能力供给水平是实现家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用不同的企业家能力供给提升方法,会形成不同的家族企业成长路径,如图3所示。 3.1 提高企业家能力供给水平 (1)提升企业家能力理论供给(或潜在能力)水平。企业家能力理论供给(或潜在能力)是指某一阶段企业家能力最大供给量,如果企业家理论供给能力越大,企业家能力现实供给的可能性就越高,反之亦然。企业家能力是企业家通过学习和实践所形成的一种学识积累,与企业家的个性、兴趣、天赋、机缘、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企业家能力处在不断变化中,既可以通过生活、工作得到提高,也可以通过教育学习或参加培训进行提升。 (2)提高企业家能力现实供给水平。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效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如企业家的目标、能力结构以及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等,也受到个人时间和精力限制。能力是有方向的,受市场、企业目标、生命周期等因素影响,企业家能力供需匹配度会下降(见图4)。在企业家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匹配度越大,企业家能力现实供给就越好,反之亦然。如美国铱星公司,能力强大却倒闭了,其原因就是与市场的匹配度不高。如果动机不纯,企业家能力越强,对企业发展越不利。由此可得以下公式: 实际能力供给量P-理论供给能力量*匹配度(COSα) (1) COSα(-1≤COSα≤1)即为企业家能力供需一致性程度,如图4所示。 3.2 降低企业家能力需求水平 企业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制度与管控没有到位,企业成长便会逆转,使公司失控。因此,需要通过减少能力需求来达成供需平衡。首先,可以考虑收缩业务领域。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实力的强弱、市场竞争状况与企业家能力需求有着密切关系,缩小市场和经营范围,可以直接减少企业家能力需求;其次,企业家能力需求与现代化技术水平有关,交通、通讯等技术不断发展,企业反应时间变短而控制力变强,能间接减少对管理、监控的需求;再次,适当地控制成长速度,减少企业家能力需求,可以保证企业可持续成长。由此可得以下公式: 实际能力需求量P=理论能力需求量/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 (2) 3.3 增加企业家能力供给主体数量 家族企业主个人能力的提高是有限度的,解决这一困扰的捷径是分工和授权,实现专业化供给。在优化家族企业主能力结构的同时,引入更多供给主体,借助他人能力弥补自身不足。 能力供给专业化遵循价值链的思想,如图5所示。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一个特定战略环节上具备的优势,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控制住这些关键战略环节就等于控制了整个价值链。事实上,同一时期不同类型企业家能力的关键程度也不一样,企业主拥有了关键的企业家能力,就等于控制了整个企业。家族企业主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在企业内部通过制度化或关系型分工,把不重要的职能分给新的分工角色承担,从而增加企业家能力供给。 制度化分工可以使企业形成组织能力。企业通过内部产权结构调整,建立管理框架,合理选择企业家主体。钱德勒发现,美国很多大型工商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它们逐步形成了极强的组织能力,充分保证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当组织能力无法形成时,钱德勒式演进过程就会发生变异,网络组织开始出现。企业利用关系、契约进行分工形成网络能力,从而出现网络化成长。在企业内部,企业家会利用血缘关系进行授权,形成家族式管理。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时,利用契约,将部分车间、工厂、业务分包给熟人、亲戚,发展为分包制。在企业集群中,企业家们会利用社会网络相互学习、共享信息和分工合作,获得“局部能力优势”。在企业之间通过商业网络,形成如虚拟公司、战略联盟、准联合、松散的企业集团等多种网络化形式。 网络能力是一种虚拟能力,是一种借力。这种没有企业家能力提升的网络化成长,是不稳定的。在经济景气时,家族企业可以利用关系能力获取政策、金融资源,导致企业过度扩张。一旦经济不景气,市场能力供给不足,强大的生产能力就会使企业陷入困境。因此,需要及时提升企业家能力和组织能力,否则就会使企业成长出现不连续性。由此可得以下公式: 实际能力供给量P=个人能力+组织能力+网络能力 (3) 4 结语 企业家能力是影响家族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企业家能力对家族企业成长的影响体现在企业家能力供需关系上。企业家能力供需比较结果决定了企业成长状况。当能力供需匹配或“能力剩余”时,企业能够稳定发展或快速成长;当企业家能力供给不足时,企业可能萎缩、破产和倒闭。 能力供给不足是家族企业的重要特征。由于企业家能力供给有限性和能力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导致绝对能力供给不足;企业家能力供给刚性与能力需求柔性的矛盾,导致匹配能力供给不足;企业家能力供给专业化与能力分工亲缘化的矛盾,导致组织能力供给不足;企业家能力供给间断性与能力需求持续性的矛盾,导致即时能力供给不足,就会造成企业家能力供给不足,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 因此,谋求企业家能力供需平衡或供给“剩余”,是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在现实中,常通过提高企业家能力供给水平、减少企业家能力需求水平、增加企业家能力供给主体数量等方式,实现供需平衡或供给“剩余”,从而形成不同的成长路径。企业家能力供求与家族企业成长关系研究_家族企业论文
企业家能力供求与家族企业成长关系研究_家族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