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呈现了新的发展状态。作为人们生活和居住的重要场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中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分析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措施
现阶段,社会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上升,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筑事业的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不断增多,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建筑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必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增强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经济发展。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应用项目管理法的要求主要是:①对项目经理在建筑工程的作用有正确认识。建筑工程应用项目管理法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项目经理是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因素。项目经理是管理决策人员,对施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并对建筑工程整体建设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要对项目经理的作用有正确认识,并依照要求配置人员,以发挥项目管理法的价值;②建立和健全管理体制。项目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涵盖着极为广泛的内容,必须要将健全的管理体系作为项目实施的有效支持,确保工作能有明确依据;③明确安全管理的价值,建筑工程在施工中面临较多风险,假如未有效控制这些安全风险,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一方面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工期延误。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的地位非常重要,项目管理法的应用中需要对其加以注意,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分析
2.1 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项目投资审批改革和监管方面。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投资审批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最多跑一次改革”和营造营商环境更是从上到下的重点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在材料精简、流程优化、便民办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各种改革工作的推进,各种新生事物如春笋般林立,也滋生了不少问题。例如:(1)部分法律法规更新跟不上,(2)改革精神短时间内吃不透,步子不敢迈的太大,(3)部门组织机构改革短期内工作交接不够顺等。让项目投资改革走的更加顺畅更有成效,对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二是项目人员监管有待加强。项目人员挂证现象普遍存在,证在人不在,人证不合一,这一现象助推了相关中介机构的蓬勃发展,中介机构又反推“挂证”,使“挂证”在中国建筑业发展史上存活了这么多年,许多政府主管部门也是绞尽脑汁,推出了诸如实名制和签到打卡制等制度来加强监管,有一定成效,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期住建部花大力气开展了工程领域挂证整治,查出大量的疑似挂证人员,对于这部分人员怎么处理?是壮士断腕一刀切还是先礼后兵循序渐进规范市场?如何让“挂证”现象退出中国建筑历史,而又能不让建筑施工企业陷入危机是一大难题。三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新生的服务理念不相适应。近年来大多数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已逐步将项目管理理念融合到其服务中,但其管理体制和方法仍然沿用传统模式,服务功能、人才结构、技术管理体系等无法满足项目管理的服务要求,例如:(1)未建立系统的项目管理手册和工作程序,信息管理和数据收集能力不足,管理方法偏经验型,项目管理理念和专业软件使用较少;(2)专业能力单一,缺乏通晓技术、法律、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先进项目管理模式的高级管理人才;(3)项目管理涵盖范围需要拓展。我国工程成本控制中普遍存在因设计深度不足、设计质量较差导致工程不确定性增加的问题。
2.2工程变更管理不严
工程项目造价应严格控制在经批准的额度内。但很多建设方未做好必要准备就急于开工,例如:(1)未严格审查建设方案、工程标准、设计深度是否满足建设要求,导致施工阶段不断修正内容,造成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2)未确认招标文件和工程合同内容是否完善即用来招标和签约,易引发工程索赔和变更;(3)在需求部门提出对原备案方案进行修改后,未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审批即同意变更方案,且未采取相应的责任制约。即主管部门在需求部门提交资料齐全,流程到位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了审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质量管理风险
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施工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及按设计文件施工,但实际仍有不少施工方没有法律意识,任意违反操作规程,技术选用不合理,造成质量管理名存实亡,主要表现有:(1)施工组织设计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指导施工,导致质量管理形式化;(2)技术交底不细致,作业人员不掌握质量控制重点;(3)过程质量监督不到位,作业人员违规操作,而质检人员未能及时发现;(4)质量控制关键点和控制方法不合理,在人员、材料、设备、工艺等关键环节控制不能满足质量管理需求。
3、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为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更好地应用项目管理法,需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以提升工程效率,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节省工程成本。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要从工程计划、核算成本、安全监督和责任落实等方面着手:①制定工程计划,要求建筑工程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严格依照计划开展工作;②核算工程成本,保证不会有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谋取私利,对工程成本进行严格控制;③加强对工程安全的监督,保障不会出现人员伤亡,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开展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让工程所有参与人员都重视安全施工;④为确保工作人员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不会在施工中发生推卸责任、消极怠工等问题,要将工程细化并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确保责任明确。同时,要建立激励制度,及时奖励和表彰工作认真且符合规范的工作人员,纠正和适当处罚工作不认真且违反规定的人员,避免再出现这类错误。激励制度也能将施工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出来,确保工程的完成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3.2人员安排妥当
建筑工程中项目管理法规定的主要负责人和项目实施者是项目经理,通过对项目经理行为加以规范来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经理是施工方在建筑工程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对项目管理各项要求加以明确并落实,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理论。项目经理要明确了解和建筑工程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签订合同和实施项目要遵守安全原则,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项目负责人需要做到负责、认真严谨和专业,从而有秩序地安全实施建筑工程,达到项目管理法的要求。
3.3小组分配
在管理建筑工程中,对施工人员开展小组分配是必要环节。小组分配的内容主要是部署与分配任务,保证工程所有项目都有具体负责人。建筑工程的施工方需要规范各项目负责人的具体活动,依照秩序顺利实施各自负责的工程项目。完成建筑工程的小组分配之后,建筑工程各个项目已经具体到岗位,专门的负责人员依据工程制度与注意事项开展施工。工程施工方应该成立专门小组定期考核项目和岗位工作的质量,假如施工中有不符合规定的操作,必须及时纠正,比较严重时需要有一些处罚措施,以彻底杜绝因为不遵守安全规范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另外,小组分配能健全各项目运行的模式。项目管理法中所采取的小组分配在工程施工方管理层和决策层得到主要应用。决策层成员主要是工程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主管安全的副经理等。管理层成员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工程计划、施工和检测等层次的主要负责人,比如安检员、技术员、工程管理员等。建筑工程安排的管理人员应该是能力和工作相当的人员,在应用项目管理法的基础上确保安全、高效、有序地实施建筑工程。
3.4全面掌控施工过程
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全面掌控时,项目管理法的体现方式主要是控制工程成本、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其一,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方提高所得利润会节约施工成本,尽量降低损失,加强对员工的管理,防止员工因旷工、返工和误工等出现额外支出。其二,在施工质量上,施工方要对员工进行严格要求与监督,确保施工中不会存在质量问题,保障工程质量达到规定标准,顺利通过国家检测。所以,施工方要定期检测工程质量。其三,控制工程进度。监督人员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监督,依据规定进度开展各个项目的施工,高效率、有序化开展工程。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领域中,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往往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加强管理,尤其是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带动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佳钰.建筑工程全过程精细化项目管理中的BIM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8):180-181.
[2]李莉.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3):101-102.
[3]杨谦.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居业,2018(08):144+147.
论文作者:赵苗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建筑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方论文; 管理法论文; 人员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