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 创伤骨科病房 疼痛感 睡眠影响率 效果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5.36.08
作者单位:277800,山东枣庄,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创伤骨科
作者简介:胡凤蕴(1975—),女,山东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创伤骨科主管护师。
The Application of Pai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in Traumatic Orthopedic Ward
Hu Fengyun,Wang Lili,Li Xiaojun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ain nursing management in traumatic orthopedic ward. Methods 71 patients admitted by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2008.1 to 2010.12 without pain nursing manage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ast group. Pain score change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satisfaction toward nursing job in this group were analyzed; 71 patients in the traumatic orthopedic ward admitted from 2013.1 to 2014.12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 and are treated with pain nursing management. Result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ain scor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hospital stay tim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tisfaction rate in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 study conducted among the patients affected by the treatment process showed that the sleep affect ratio among the research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ast group. It featured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of data,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traumatic orthopedic, pai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pain, with shorter hospital stay, lower sleep affect rat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for nursing job and a more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words: pain nursing management; traumatic orthopedic ward; pain; sleep affect rate; effect
创伤骨科是医院骨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般收治的患者均是因为创伤导致的骨折或骨骼错位的患者,患者从受伤到治疗,从修养到痊愈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疼痛期。尤其是急性的创伤性骨病疾病当中,患者由于剧烈的疼痛会出现心率过快,血压持续升高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诱发感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对创伤骨科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引入优质化服务理念,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治疗过程中[1]。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分析的对象根据其时间不同被分为两组,每组均有71例患者。其中对比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27例,患者的年龄从19岁至6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1.26±10.23)岁。患者中出现胫腓骨骨折的共有25例,发生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共有22例,发生髌骨骨折的患者共有13例,发生脚踝部骨折的共有11例。造成患者创伤的原因中交通意外的有36例、摔伤的有5例、高处坠伤的有12例,重物砸伤的共有18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从20岁至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2.07±10.26)岁。患者中出现胫腓骨骨折的共有35例,发生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共有16例,发生髌骨骨折的患者共有11例,发生脚踝部骨折的共有9例。造成患者创伤的原因中交通意外的有36例、摔伤的有18例、高处坠伤的有7例,重物砸伤的共有1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采用分时段分析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还未进行疼痛护理管理工作时的患者病例中选出71例,作为对比组,其采用的是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再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骨科创伤性疾病的患者中选出71例,作为研究组,其采用的是在疼痛管理模式下的创伤骨科护理方法。其疼痛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在传统的护理理念下,一般的对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均是在患者已经感觉到疼痛,甚至于无法忍受疼痛时再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做就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容易让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而疼痛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于“提前阵痛”的理念下,而这就需要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转变以往的护理理念,重视提前阵痛的护理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疼痛感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第五大临床病症体征,消除疼痛感是对患者进行优质化护理服务的基础。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疼痛病学专家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骨科护理人员能够掌握专业的镇痛技巧,并且了解如何通过药物和非药物的方法为患者进行镇痛,在镇痛药物服用后如果控制和处理不良反应。同时,还要培训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各种疼痛症状的记录的规范性,包括疼痛类型、疼痛级别、疼痛时间、镇痛用药种类等多个方面[2-3]。
1.2.2确立疼痛护理小组
在完成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之后,就需要对护理小组进行确立。其中主要包括创伤骨科护士长、主治医生、科室主管人员以及护理人员等。其中主治医生和科室主管人员主要是起到一个配合和整体管理的作用,当患者病情发生异常时护理人员需要通知主治医生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而主管人员主要是监督护理人员的相关工作是否到位。护士长起到的作用是主导和调整的作用,对护理人员的值班表进行安排,并根据各护理人员能力的不同为其安排不同的患者,同时护士长还需要进行定时的巡房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开展进行监督[4]。
1.2.3疼痛评估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的两小时内,要对患者的骨折患肢进行首次疼痛评估,其疼痛评估值主要是通过数字评估表和面部表情评估表来进行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要随身携带这两种表格,对患者疼痛发作的日期、时间、部位、原因、疼痛评分以及对睡眠是否造成影响等情况进行记录[5]。
1.2.4疼痛干预方法
在创伤骨科的疼痛护理管理方法中,疼痛干预共分为两种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方法。其中非药物主要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修养环境,因为嘈杂的环境会加剧患者的疼痛感,并且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保证患者居住的病房处在安静的状态下,调节室内的温度,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其次是要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及时的调整,由于患者骨折处所处位置不同,因此在对其体位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于患者患处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护理,保证患者的患者处在自然抬高状态,并尽量保持其自然外展,这样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第三是对在手术结束后的早期患者进行冰敷,这样可以减轻患者患肢出现的水肿或血肿,然后隔一段时间为期进行热敷,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而药物治疗主要利用的是镇痛类药物和非固醇类抗炎药物等的联合使用,另外还包括弱阿片类药物,如果患者疼痛感较为强烈,则需要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6-7]。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的分析,将其汇总制成如下表格:
表一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对比表( )
小组名称治疗前 术后1天 术后2天 术后3天
对比组2.21±0.47 2.65±0.21 1.92±0.41 1.43±0.13
研究组2.23±0.49 1.63±0.17 1.10±0.12 0.98±0.05
表二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睡眠影响对比表[n(%)]
小组名称小组例数 治疗前 术后1天 术后2天 术后3天
对比组 71 42(59.15%)29(40.85%) 10(14.08%) 3(4.23%)
研究组 71 41(57.75%)3(4.23%) 0(0.00%) 0(0.00%)
表三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满意度对比表[n(%), ]
小组名称住院时间 满意率 不满意率
对比组 15.82±2.17 58(81.69%) 13(18.31%)
研究组11.41±2.06 68(95.77%) 3(4.23%)
从上述三表当中可以看出,研究组在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比对比组要低,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比组,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对比组。另外,在对治疗后睡眠情况受影响的患者进行调查时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睡眠受影响的比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创伤骨科患者一般为急性创伤,能够引发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感,并且疼痛感会在漫长的恢复阶段持续,给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疼痛护理管理工作,对提前镇痛的理念进行充分重视,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类疼痛情况进行回避,为患者营造更好的治疗和恢复条件,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第二版)[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5-55.
[2]王巧玲,刘雁红,王瑜等.多模式疼痛管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06):3558-3559.
[3]张春玲,孙胜男,张春燕等.创伤骨科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02):25-27.
[4]庄玲玲,汪铮,修忠标.中医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2,04(19):105-106.
[5]王增英.加深对疼痛和止痛的机理认识提高护理质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2,12(06):258-259.
[6]裴天容,李刚平.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个体化护理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3(14):801-802.
[7]李萍,邓惠英.综合疼痛评估图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J].护理学报,2011,13(09):46-47.
论文作者:胡凤蕴,王丽丽, 李晓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骨科论文; 创伤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术后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