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云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七里乡中心校 132600
摘要: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自中国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人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为重视,而未成年人正是国家发展之基,因此,对未成年人的品德教育就更为重要。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活动课程的提出,借助主题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做法得到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重视,其中德育教育主题活动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系列化过程展开叙述,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字: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现状反思
德育教育主题活动作为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极为深刻的教育性,它使学生通过一系列充满趣味且易于接受的活动习得学校德育教育主题中所蕴含的道德要求和行为习惯,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然而,关于德育教育活动系列化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又有着复杂的一面。如何与时俱进地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教育主题活动便成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切身关心的问题。在德育教育实践中,各地德育教育主题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出现了各种形式新颖的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同时深刻挖掘了活动教育的内涵,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将结合本人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及相干理论参考,就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实践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及其系列化步骤作出阐述。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实践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一)活动章程制定脱离实际
部分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在制定活动章程忽视具体问题,章程内容千篇一律,拿来就用。教育内容忽视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教育要求忽视教育对象的行为能力,将中学,成人德育方法套用到小学教育活动上,无限拔高。甚至只重活动规模,盲目追求形式新颖,忽视内容形式的内在联系,导致活动主题的目标与内容严重脱节,无法起到德育主题活动的教育功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
(二)过分限制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主动性
随着我国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动性成为重中之重。然而,个别学校仍然存在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限制学生主动性的现象。长此以往,非但打击学生在德育教育主题活动中的积极性,影响活动实效性,甚至会妨害我国教育改革健康长远地发展,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三)活动开展缺乏系统性
学校对于主题活动缺乏宏观统筹,系统指导,活动前未作好充分准备,导致在主题选择和各活动前后次序安排上存在明显的混乱,个别活动甚至有重复的迹象。而各班级单位自主性过大,未纳入学校统一指挥之下,造成各自为政,实效性下降的后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活动过程缺乏趣味性
学校在制定活动章程时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认识到趣味性对于小学德育的重要性,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化、成人化,缺乏新意,因循守旧,不易为小学生接受,因而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不利于活动的长远开展。
(五)活动完成后缺乏必要的反思和反馈
教师和学生在参与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和审视,学校也没有在活动结束后对参与者的评价进行征集收集工作,因而不利于活动的持续改进和长远发展,缺失了形式上收获的重要一节,更妄论思想道德的收获和升华。
二.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的系统化做法及一些原则
德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自有其内在的复杂性,德育教育主题活动更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德育工作者若要开展成功的主题活动,更需认识到小学德育教育的特殊性,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目标,以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要对象,深入了解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内在逻辑制定小学德育教育系列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有关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理论办法,不断指导实践。具体方法如下:
(一)调研与评估
开展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前,应就本校主题活动现状即主题目标、内容、形式、主体、方法乃至预期效果进行调研与分析,做到有的放矢,为后期主题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做充足的准备和铺垫。
(二)制定主题活动规划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开展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离不开一份科学的活动规划。活动规划需兼顾整体性,科学性和务实性。在内容的选择与次序的编排上更要做到科学有序。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概括。
第一要横向整合,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广泛性和多样性,在同一年级,同一年纪中,立足不同的基点,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的人生观。但同时也要注意在追求广泛性多样性的过程中不要面面俱到,离题万里。
第二要纵向衔接。须知,德行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德行教育活动也应当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道德思维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存在种种差异,若只是简单粗暴地一刀切一锅炖,苛求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处于同一等级道德水平,则非但与德育无益,反而有可能揠苗助长,得不偿失。因而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可贪功冒进。
总之,主题活动的制定必须以科学为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运动性,体现层次性和系统性,结合阶段性和连续性,做到纵成序列,横有联系,步步深入,使得活动紧扣主题、重点、要求,提高主题活动的实效性,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三)信息反馈与收集
学校在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结束之后应组织征集、收集活动参与者对于活动的相关评价、反思和总结,以引导老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敦促学校不断改进,开展更多更好的德育教育主题活动。
三、小结
本人凭借多年教育工作经验及相关理论知识,就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现状中暴露的问题作了阐述,分别是:活动章程制定脱离实际,过分限制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主动性,活动开展缺乏系统性,活动过程缺乏趣味性,活动完成后缺乏必要的反思和反馈。并基于此提出主题活动开展的系统化做法和一些原则,分别为:信息反馈与收集,制定主题活动规划,调研与评估。然而由于个人阅历所限,仍存在不足之处,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 陈宗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3
[2] 赵倩;浅谈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年2期
论文作者:姜秀云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主题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论文; 学校论文; 教育活动论文; 内容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