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子宫脱垂行盆底康复治疗的预后效果,为子宫脱垂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治疗的80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1:1比例分组。对照组40例子宫脱垂患者接受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40例子宫脱垂患者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比较2组子宫脱垂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盆底肌1、2类肌纤维肌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脱垂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盆底肌1、2类肌纤维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可以提高子宫脱垂治疗效果,利于盆底肌改善。
关键词:盆底康复;子宫脱垂;盆底肌;盆底肌肉锻炼
子宫脱垂即子宫沿阴道下降的情况,直接影响器官功能,导致生活质量受限[1]。子宫脱垂是产后女性常见问题,主因是女性妊娠、分娩损伤导致的支持组织受损。为了提高子宫脱垂患者的生活质量,需重视盆底康复治疗工作。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子宫脱垂患者为例,总结盆底康复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12月-2018年9月,总计80例。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的子宫脱垂患者;(2)患者知情配合参与,且临床资料完整;(3)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2)肾功能障碍患者;(3)合并精神、意识障碍患者。进行80例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25-42岁之间,年龄中位数(28.8±4.2)岁。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23-40岁之间,年龄中位数(27.5±5.3)岁。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子宫脱垂患者一般资料接近,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子宫脱垂患者行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指导患者学习盆骨操。排空膀胱后放松身体、平缓呼吸,持续收缩肛门3s后放松,休息3s后继续重复,直至患者感到肌肉疲劳。
观察组——本组子宫脱垂患者行盆底康复治疗。康复仪治疗,电极片置入患者阴道内,让电流逐渐加量直至患者感觉盆底肌肉收缩,若患者有胀痛、刺痛等主诉需降低电流强度。生物反馈机治疗,结合患者体质、病情分级程度治疗,30min/次,2次/每周,子宫脱垂患者平躺、双腿放松且分开进行有节奏肌肉感觉、力度训练,为了稳定患者身心状况需在治疗中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转移其注意力。指导患者哑铃、重物抬举,以促进患者肌肉功能恢复,一般情况下哑铃托举20min/次。另外,指导患者日常运动、休息、饮食、个人卫生,通过清淡饮食、有规律作息、合理运动方式、阴部清洁,促进患者恢复。
1.3观察指标
记录子宫脱垂患者临床疗效、盆底肌(1、2类)肌纤维肌力变化情况。
1.4效果评价标准[2]
参考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检查标准——POP-Q,分为0-Ⅳ度,盆底肌力值分为0-Ⅴ级。
0度——无盆腔器官脱垂;1度——处女膜>1cm;2度——处女膜上、下1cm;3度——处女膜虽然>1cm,但<阴道长度;4度——下生殖器道外翻。
0度为治愈;2度变为1度为显效;其余作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80例子宫脱垂患者实验观察指标数据结果以软件SPSS21.0计算。临床总有效率以%形式展开以及X2值检验;盆底肌肌纤维肌力均值以x±s形式展开以及t检验。P<0.05情况下,表示子宫脱垂患者组间观察指标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子宫脱垂患者临床疗效见表1,总有效率分别为%、%。经统计学计算,X2=13.0909,P=0.0002。
表1 子宫脱垂患者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n(%)]
3 讨论
女性子宫脱垂情况较为常见,病情、盆底肌肉纤维联系密切,妊娠、分娩以及长期腹内压增加均可导致子宫脱垂,且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针对子宫脱垂建议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盆底康复治疗从多个角度促进盆底肌肉运动、修复损伤、促进盆底血液循环,相对于盆底肌肉锻炼更直接、效果更佳。另外,降低子宫脱垂率,除治疗外,还需重视预防、健康教育[3]。有利研究指出,盆底康复治疗子宫脱垂可以不同成度改善子宫脱垂状况,是有效的理疗方法[4]。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子宫脱垂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50%,治疗后1、2类盆底肌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边振宇,王淑艳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Ⅴ级42.5%高于对照组25%,子宫脱垂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2.5%[5]。
综上所述,子宫脱垂发生率较高,盆底康复治疗有效可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谭健坤,谭燕萍,梁晓丽等.女性盆底功能恢复中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5):183-184.
[2]吕岚,赖慧超,邱胜凤等.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6,51(8):803-805.
[3]闫梅,王晓银,温琦等.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障碍的的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7,38(11):1295-1300.
[4]由利.盆底康复治疗对子宫脱垂的疗效解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160-161.
[5]边振宇,王淑艳.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9):159,162.
论文作者:王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子宫论文; 患者论文; 脱垂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肌肉论文; 肌纤维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