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高校创业农民培训案例研究_农民论文

中国农民大学培训创业型农民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案例分析论文,中国农民论文,农民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25-0037-03

中国农民大学是一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大北农集团等单位举办的民办高等院校。1985年,中国农民大学正式成立。2003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大北农集团正式校企合作、携手举办中国农民大学,开创了由国家最高农业科研机构和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办大学的先河。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大北农集团总裁邵根伙博士担任理事长、常务副校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教授担任校长。从办学体制上来说,主要由企业提供资金、管理,农科院提供师资、场所,日常经营按企业化进行运作。从此中国农民大学以培养有志农村青年成才,促进中国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发展为己任,开始了新时期的快速发展。

建校20多年,学校围绕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共培养各种层次的农业实用技术人才20多万名。另外,学校根据发展和实施校企合作职教模式的需要,积极探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新机制和新形式,在为各地县域经济建设培养创业型农民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促进创新型农民发展的机制。

一、创新体制机制,实行校企合作联合办学

中国农民大学最早由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13个单位发起创办。因为有着一批具有厚重使命感的人士的艰苦奋斗及全力支持,和由多家学术实力雄厚的单位联合办学,它在没有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也能够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举办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

探讨中国农民大学进行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不难发现学校创办者——邵博士、翟院长的主观愿望——为国家的教育出一份力,为农民的培训出一份力,通过校企合作这种办学体制和模式都得到了实现。按照马斯诺的需求五阶段论,当人们的自我价值通过校企合作得到实现的时候,他们会有更饱满的热情。同时,中国农民大学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办学之后,又创新出了联合各地农牧类职业院校配合各县市政府或畜牧局等相关部门的模式,充分整合资源联合培养了一大批兼具科技素质、管理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农村科技创业人才,促进了中国农民大学的蓬勃发展。“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校企合作客观上也宣传了农科院和大北农集团的品牌,扩大了市场带来了收益。实际上,办教育就需要热情的付出,之后才有收获;如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带来校企双方的共赢,他们将会继续他们的热情。中国农民大学在开展“百万工程”的过程中,作为农科院和大北农的统一体与各地县市政府和创业型农民又构成了另一个双赢。中国农民大学为各县市培育创业型农民,带动各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各地县市政府可以从中受益;而中国农民大学本身也可以实现主办者的教育情结,实现中国农民大学的办学宗旨。另外,在实施“百万工程”的过程中,大北农集团与各地县市政府、创业型农民,农科院与各地县市政府、创业型农民之间也存在着双赢关系。而这六对“双赢”构成了大北农集团与农科院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百万工程”共赢体系(如图1)。

图1 校企合作共赢图

二、健全机制,培训创业型农民

(一)明确思路,培训创业型农民

从2003年起,中国农民大学由国家最高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著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北农集团联合举办,成为由行业内的著名企业和权威科研机构校企合作举办的具有企业特征的大学。这对于整合各方资源办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样一种办学体制在当时甚至目前中国的高校中并不多见。

现在,中国农民大学开始实施“百万工程”,着手联合县级地方政府来共同培养农村科技创业人才。目前,学校已与河北省怀安县、滦县、无极县;山西省绛县、山阴县;河南省尉氏县、舞阳县、夏邑县等50多个县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另外,中国农民大学目前正积极与荷兰、丹麦、韩国等国家的相关机构联系,探索利用国际上的先进教育资源来培养农村科技创业人才。

1.建立促进创业型农民发展的机制。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中国农民大学明确了培育现代农民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促进创业型农民发展的机制。综合培育现代农民的几种思路,中国农民大学认为培育中国的现代农民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方面是推进农业产业化,降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交易成本,使农民从事专业化经营更为便利;第二个方面是建立适应创业型农民成长的整套机制,清除创业型农民成长的障碍并扶持其成长;第三个方面是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推动更多的农民成为从事规模经营的创业型农民。在这三项工作中,建立促进创业型农民成长的机制既是关键也是当务之急。这是因为,首先农业产业化本身需要一批产业主去推动,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更多是由龙头企业推动的,这些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是将农业当作一项投资价值高的产业来经营的资本拥有者,这种特征的产业化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有学者指出,农业产业化不是让企业家投资农业,而是让农民成为企业家,农业企业化让农民成为企业家应当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其次,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推动农民成为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创业者很有必要,但是如果创业型农民的发展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创业型农民发展和壮大的道路障碍会很多,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的效果就会大受影响。

2.培训创业型农民。在中国农民大学的理念中,建立创业型农民发展机制的当务之急是培训创业型农民。促进创业型农民发展的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增加机会的机制,一个部分是增加能力的机制,增加创业型农民发展机会的机制主要包括资金贷补机制、经营风险防范机制、技术和信息支持机制等。增加能力的机制则是指创业型农民素质提升的机制。目前,以促进农民更加便利地获得贷款的机制正在试点,各种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的资金补贴政策也在逐渐增多,旨在降低农民经营风险的农业保险机制也正在试点,推进技术和信息进入农户的机制更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创业型农民的能力提升机制目前却还没有起步。因为一切其他因素都要人去利用和整合,所以人是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而机会需要能力去把握。因此建立起创业型农民素质提升的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对创业型农民进行系统的培训,转变其观念,提升其专业技能,增强其管理能力,使其成为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现代化生产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家型的农民。安徽蚌埠学员吴国茂说,来中国农民大学学习前还有些顾虑,没想到来这里后,是真正的学习,通过洗心(提升品格)、洗脑(转变观念)、洗手(提升技能)、开眼(开阔眼界),我们学习到了成功者的经验。通过短暂的学习,我也有了初步的规划,希望中国农民大学以后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后来这被总结为中国农民大学有名的“三洗一开”教学经验。

(二)以县为单位开展创业型农民培训

除中国农民大学校企合作的校企双方以外,还有不可或缺的另一方——各地县市政府——有力地保证了“百万工程”的有力实施和推动。

从2005年4月起,中国农民大学开始实施“百万工程”,期望通过对100万创业型农民进行培训,培养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民。在探索过程中,学校发现,以县为基本单位是开展创业型农民培训比较理性的选择。首先,选拔学员是开展创业型农民培训的一个难点,在一县之内选拔学员难度较小,我国县级单位的平均人口规模是45万,很多县级单位的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以上,要从如此大的人口总量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创业型农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要从更大的范围内选拔学员难度将更大。其次,开展创业型农民培训如果能够辅以相关的扶持机制效果会更好,在一县之内,县级政府可以调动各种力量来为创业型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范围越大,构建这样的成长环境就越难。另外,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比较强的地域性,因此以县为单位开展培训将更具针对性,并且成本更低;最后,调查显示,创业型农民能够接受的培训时间一般在每次一周之内,以县为单位能够较少地耽误创业型农民的时间,并且还能够节省交通、食宿等费用。

在实施“百万工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市县政府意识到了开展创业型农民培训的重要性,纷纷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期望通过培训创业型农民,强健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筋骨。2007年以来,河北、安徽、河南、新疆、江苏、湖南等地的50多个县与中国农民大学开展了合作,已经开展或者计划开展创业型农民培训。

比如邯郸市是2007年第一个以市为单位与中国农民大学合作的地级市。经过多次洽谈,邯郸市决定依托中国农民大学在2007年选择6个县开展创业型农民培训。邯郸市农业局副局长程志强介绍说,邯郸市之所以与中国农民大学合作大规模地开展创业型农民培训,主要是基于农业产业发展的考虑。邯郸市在2006年曾经对农业系统的科技人员进行了一次系统培训,但农业产业这块的培训还是个空白,中国农民大学所开展的创业型农民培训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对种养大户和农资经销商这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主体进行培训,对于提升邯郸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邯郸市对这一工作比较重视。

实践表明,中国农民大学所开展的创业型农民培训事业贴近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可以预见,它的不断成长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各合作市县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突出特色,培育农民金字塔的顶端

(一)农民金字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功的关键不但包括转移出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育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在农村的汪洋大海里,广大的传统农民是金字塔的底层(如图2),政府各部门各个计划、工程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着力培育的新型农民是从广大农民中脱颖而出的中层。而中国农民大学培训和塑造的目标市场定位于,就像鲁艺校长所说的:是农民金字塔的顶层,更确切的说是顶层中的中下层——创业型农民,更上层还有一些农民企业家等。它们三层之间并不是壁垒分明的,而是浑然成一体的。广大传统农民中本来就孕育着新型农民和创业型农民,而新型农民是政府着力要培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后的状态;创业型农民是广大传统农民和新型农民中富有创业意识、渴望学习新知识的群体,他们一般是农村中某个行业的佼佼者,经营也具有一定的规模,或者是种植大户或者是养殖大户等,在解决周围农民就业、带动周围农民致富奔小康之路上发挥着巨大的示范作用。

图2 农民金字塔模型

(二)创业型农民的培育模式

中国农民大学校企双方合作的市场定位是培育创业型农民,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学校特别强调携手政府的作用,因为只有各地政府的支持和配合,才能节省交易成本,以后的工作才好开展。培育创新型农民中国农民大学有下列严格的程序:携手政府——遴选学员——系统培训——观念为重。

携手政府——学校开展创业型农民培训的第一个环节是与地方政府洽谈合作,确定合作方案,明确双方职责。中国农民大学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负责课程设置、师资调配等工作,并承担师资费用、培训主管的差旅费用、县级辅导员的补贴等费用,地方政府负责培训的组织和协调、负责配合中国农民大学选拔学员,负责当地培训场地的提供等,并承担培训期间学员发生的部分食宿费用、交通费用和教材费用。

遴选学员——学校主要按照4个标准来选拔学员,第一,学员应当是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推荐的专业大户或农民致富带头人;第二,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20-45岁之间;第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第四,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学习知识的渴望。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学校选拔学员的基本程序是,先由地方政府推荐,每一位学员都要有一份学员推荐表,接着学校根据学员推荐表进行初选,然后学校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对初选学员进行面试,接下来再对面试合格的学员进行抽查,通过层层筛选,合格者最后会获得学校发放的录取通知书,成为学校的正式学员。

系统培训——学校所开展的创业型农民培训是一种以提升农民综合创业能力为目的的系统培训,培训包括创业文化、创业观念、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军训拓展、参观考察6个模块的内容。根据培训计划,创业型农民培训共分4期进行,每期3天,共计12天时间,第一期培训一般在北京进行,其余3期在当地进行。

观念为重——学校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将转变学员观念作为培训的重心,大部分课程的设计都着重于开阔学员眼界,转变其观念,增强其开拓进取的能力。专业技术方面的课程也侧重于让学员深入了解行业的特点和前沿技术。

四、“百万工程”基本培训模式

(一)两种合作模式

中国农民大学采取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来实施“百万工程”,中国农民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与市县人民政府合作,将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作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事项,在市县范围内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全面开展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培训范围涉及大部分主导农业产业。中国农民大学与河南省辉县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的辉县市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项目采取的就是这种合作模式。第二种模式是与市县畜牧水产局、农业局等农业主管部门合作,围绕某一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培训。中国农民大学与邯郸市农业局合作实施的邯郸市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项目、中国农民大学与阜阳市畜牧局合作实施的阜阳市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项目等都属于这一模式。

(二)职责分工和费用分担

在培训过程中,中国农民大学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负责课程设置、师资调配等工作,并承担师资费用、培训主管的差旅费用、县级辅导员的补贴等费用;地方政府负责培训的组织、市县培训中心的管理与运营、负责配合中国农民大学选拔学员,并承担培训期间学员发生的部分食宿费用、交通费用和教材费用;学员负责承担培训期间学员发生的部分食宿费用、交通费用和教材费用。学员和地方政府承担的相关费用的比例由地方政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标签:;  ;  ;  ;  ;  ;  ;  ;  

我国农民高校创业农民培训案例研究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