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19年两会报道看智媒时代媒体报道的新趋势
黄立佳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摘 要: 2019年两会成为各家媒体展现智媒技术的大舞台。在智媒时代,两会报道经历了从智媒创新到全面运用、技术运用转向技术融合、渠道融合传播到特色传播的发展轨迹。基于智媒技术与媒体升级转型的需求,未来媒体报道中特色报道依然是媒体报道的核心;但是,智媒技术综合运用将成为报道的主线,智媒体矩阵报道将取代新媒体渠道报道。因此,我国各大媒体必须加快智媒技术转型升级,推动新闻报道发展,实现媒体报道与大众需求深度融合。
关键词: 全国两会;智媒时代;融合报道
两会报道不仅是媒体报道内容生产形式、运用手段的竞技场,也反映了媒体报道发展趋势,折射出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2019年两会报道精彩纷呈,报道内容生产已经从两会内容干货到精准有趣地传播,从智能级产品昙花一现到整个报道行业的创新。人工智能使新闻报道从单纯的硬核技术转为花式呈现,新闻报道不再是传统基本功扎实就能取代的,更多的是想象不到的视野、格局与创新。人工智能推动传媒业进入智媒时代,注重智能化、创新化与体验化的新型主流媒体以绝对的优势主导了2019年两会舆论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直播与体验共生共荣,传播力、影响力明显增强。
1 智媒时代全国两会报道现状
从2019年全国两会媒体报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全面使用,成为报道的主流模式。与此同时,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在全国两会智媒报道中得到高度重视。媒体报道呈现出技术与创新并行、内容与亮点同行的全新报道格局。
村长家的大门敞开着,老鳜鱼瞅了下四周没人。一闪身钻进去。村长四细狗正在院子里的银杏树下吃茶。有几片树叶在他脚下滚动。树底下还有两只公鸡,它们被捆在一起,两只公鸡都伸着脖子喘着粗气。
1.1 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
两会一直是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抢时效、夺独家、抓热点、建专题是媒体在两会报道中最基本的定位。如何在众多媒体中获取主动权、占据报道先机?各家媒体都注重传播技术的迭代,各种新技术在两会中全面应用。新华社进一步推动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在两会中的运用,如《新小萌上两会》短视频推出了首位“AI合成女主播”;光明日报社突破了AI虚拟人物刻板的形象,增强了合成人物形象的质感。5G技术与VR技术双向发力,凸显现场震撼画面。5G网络全覆盖首次出现在报道现场,4K超高清信号助力媒体报道;中国经济网采用“5G+6K全景”融媒体技术手段,推进现场全景与新闻融合发展,将传统的信息阅读体验提升到“现场阅读”新闻模式;央视网在主题主线报道中采取“VR+AR”报道模式,将现场实景与三维动画有机结合,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政府工作报告。另外,以5G终端设备和VR全景相机综合打造了信息同步传递,实现报道的及时化[1]。
1.2 内容生产全线智能化
新华社小萌、《光明日报》AI小明、封面新闻小封、长城网冀小蓝等众多媒体的AI智能机器人活跃在2019年两会报道一线。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全线进入智能时代,这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新闻采集环节。全景无人机、VR全景摄像头搜集现场素材,大数据挖掘技术深度捕捉公众对两会新闻的观点、关切度和情绪,实现新闻信息采集智能化发展。(2)新闻制作环节。在智媒技术的支撑下,中国网微信公众号策划的Vlog短视频,生活化地呈现两会中代表与记者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梳理了网页中两会舆论热词,生产发布了适应年轻群众媒介偏好的《快戳,2019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来了!》。同时,多种数据自动抓取、自动生成图片、自动剪辑与自动语音合成等智媒技术的运用,直接推动多种智能视频的生产。(3)新闻发布环节。算法推荐成为新闻发布重要的技术,将报道线索、策划、现场采访、新闻生产与信息反馈等集中起来,全新闻链路成为发布的重要形式。
从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可以看出,各大媒体大数据、可视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凸显,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为代表的媒体新技术的使用成为报道中的亮点[4]。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新技术逐渐转向以智媒体技术运用为主的新闻融合报道趋势,以AR技术为代表的“现场新闻”成为报道的主要看点;从2019年两会新闻报道来看,全景无人机、VR全景摄像头、AI技术、5G+6K全景技术等逐渐从单一的技术运用转向技术融合,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新闻报道中心,促进了新闻的发展与进步,推动新闻报道技术创新。
1.3 报道形式创新亲民
为探究不同菌渣含量对土壤持水性和保水性的影响,本实验分别设置了0%,3%,5%和7%菌渣配比的土壤,控制土壤含水量为38%,分别在0,72,96,120和144 h测定原土、不同配比菌渣添加处理条件下土壤水累计损失量(见图1).
2 两会智媒报道发展轨迹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2018年的两会报道已经突破了传统“多渠道”单一报道模式,实现了多渠道融合报道,即将不同渠道融合起来打造新闻媒体报道传播[5]。例如: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报道模式在两会中实现了不同渠道有机融合,以微博、微信和移动APP表现的多渠道媒体报道实现了有机融合的目的,报道中有意识地将不同渠道的特点与内容融合起来,实现渠道互动融合报道的模式。在2019年两会报道中,坚持渠道融合为基础,实现了新闻传播特色发展的格局。除了智媒技术在两会报道中的运用,更多是通过报道个性化打造,实现新闻报道价值的目的。例如:VR全景+网络直播的报道模式,满足新闻受众视觉、听觉需求,进一步强化了媒体报道的针对性。以《人民日报》推出的《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为例,该系列在彰显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满足了新闻受众碎片化获取知识的需求。中国政府网运用水墨国画的形式在古韵中将2万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体来说,两会智媒报道从传播渠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实现了新闻报道主体向阅读受众个性需求的转变,形成了特色化的媒体报道格局,构建了新时期全新的媒体报道模式。
从报道的形式来看,2019年两会新闻报道突破了新闻单一层次的报道格局,运用智能AR直播眼镜,新闻报道与新闻实训同步发展。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创新了新闻报道形式,将“互联网+直播”的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了直播互动的新闻报道形式,实现新闻报道亲民化发展。从新闻报道内容来看,以5G技术为支撑,重视多维度智能彰显,将现场实景视频与三维动画相结合,同时辅以现场同期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两会报道内容[2]。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两会新闻报道走出了适应大众需求的多元化报道形式,强化报道内容与新闻受众的适应性,将多种报道形式结合起来,实现报道内容、形式适应大众根本需求。
2.1 从智媒创新到全面运用
从2015年两会报道中开始出现的智媒创新报道手段开始“亮剑”,在历年两会报道中智媒运用逐渐广泛。以2018年的媒体融合报道为特点,将多种媒体、AR、H5等新技术在两会报道中呈现,彰显了智媒体在传播中的特色与融合发展之路,智媒创新在2018年两会中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纷呈的媒体报道内容[3]。从2019年两会来看,AR技术运用、AI合成技术运用、5G网络技术和全景配合使用等多种智媒技术运用广泛。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发展,已经形成了智媒技术全面使用的格局。
2.2 从技术运用转向技术融合
本文利用共振柱系统分别在围压50 kPa,100 kPa,200 kPa,300 kPa下研究软黏土剪切模量G随时间的变化。试验所用土样为东南沿海典型的淤泥质软黏土,基本物理参数如下:密度ρ为1.7 g/cm3~1.8 g/cm3,含水率为42%~50%,比重Gs为2.71,液限ωL=57%,塑限ωp=26%,黏粒含量为54.6%,细粒含量为92.4%。试验中围压施加后每个试样的试验持续时间为7 d,在这期间每隔一定的时间测量一次土样的共振频率,然后计算得到土体的剪切模量G。
2.3 从渠道融合传播到特色传播
从各大媒体在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智媒运用现状来看,已经实现从智媒创新到全面运用、从技术运用转向技术融合、从渠道融合传播到特色传播。
3 智媒时代媒体报道创新趋势
3.1 智媒技术综合运用成为报道的主线
智媒技术的全面运用,对媒体转型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2019两会智媒技术全面运用实践来看,强化智媒技术综合运用,打造系统化的智媒传播体系,是媒体报道的重要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5G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媒体报道技术逐渐成熟,在新闻阅读受众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驱使下,媒体技术融合与媒体技术创新成为媒体运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笔者认为,以智媒技术运用为载体的媒体报道将成为各家媒体未来报道发展的主线,智媒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取代单纯的智媒技术运用,成为媒体报道技术的主流。
3.2 智媒体矩阵报道取代新媒体渠道报道
在智媒体时代,媒体受众的阅读需求与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篇幅报道已经不能满足媒体受众不断变化的信息获取需求。从2018年两会报道可以看出,新媒体矩阵已经成为报道的主线,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大篇幅的媒体报道形式,成为两会报道的重要形式[6]。各类新媒体账号、平台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报道形式、手段对两会进行全面报道,但是,随着技术的革新与需求的变化,新媒体渠道融合已经无法满足新闻受众的根本需求。因此,新闻媒体报道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运用新技术创新报道形式,实现媒体报道生态发展。笔者认为,智媒体矩阵将取代新媒体渠道报道,成为媒体报道的重要方式。
3.3 特色报道依然是媒体报道的核心
长期实践表明,“独家新闻”是媒体竞争的核心,是媒体特色的重要体现。在智媒体时代,“独家新闻”主要通过媒体报道特色体现出来,对智媒体时代媒体报道来讲,综合运用智媒体技术打造对应的媒体核心思想是媒体思想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只有打造适应受众需求的新闻报道才能满足受众的根本需求。智媒时代的特色报道不仅仅局限在第一时间、第一视角,更多地体现在智媒技术的综合运用与阅读受众的个性需求契合程度,独家的智媒技术运用表现形式成为媒体报道中的重要看点。
要完成地铁噪声的主动消声控制,首先须对地铁噪声来源及其频谱特性进行深入分析.铁路噪声源主要包括线路噪声、站场噪声和工厂噪声三大部分,而我们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为线路噪声.线路噪声属于流动污染源、具有线长、面广、间歇性等特点,由于其污染程度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日益加重,因此本文主要讨论铁路线路噪声的特点及其控制措施.普通铁路线路噪声的声源主要包含机车鸣笛噪声和轮轨噪声,以轮轨噪声为主,而对于提速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其线路噪声还包括铁路桥梁结构的噪声、空气动力噪声以及集电系统噪声[9].
参考文献:
[1]中国营销网.传播技术敏捷迭代,两会报道进入“智媒时代”[EB/OL].(2019-04-20)[2019-10-14].http://www.hizcn.com/xmtyx/post20190315085113.html.
[2]新闻频道.从2019全国两会看H5媒体报道发展新趋势[EB/OL].(2019-04-20)[2019-10-14].https://news.rednet.cn/content/2019/04/04/5300922.html.
[3]王佳航,张婧琪.智媒时代媒体的叙事创新与价值回归——2018年两会报道观察[J].新闻战线,2018(4):68-70.
[4]王菁.从全国两会看融媒报道新趋势[J].青年记者,2017(13):53-54.
[5]付强.融媒体时代全国两会报道的发展轨迹与趋势[J].传媒,2018,283(14):74-76.
[6]张伟伟.智媒时代媒体从业者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一项对西北地区媒体从业者的调查[J].新闻与写作,2018,410(8):45-51.
基金项目: 西昌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院级课题“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新闻现场解说>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黄立佳(1986—),女,汉族,四川西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标签:全国两会论文; 智媒时代论文; 融合报道论文; 西昌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