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逐年增多,工程质量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一方面会给施工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危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经营;管理
在国民经济发展飞速的大环境下,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行业作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龙头行业必然是推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推动城市化的建设发展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行业的改革发展对于整个经济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这对建筑行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建筑企业数量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不断增强,要想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筑施工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现场管理和质量监督,从考察施工用地到建筑施工过程乃至最后的验收工程都离不开现场管理和质量监督。因此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和质量监督体系的同步建立是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的特点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筑工程本身和建筑生产的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产品)及其生产的特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正是由于上述建筑工程的特点而形成了工程质量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1.1影响因素多
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决策、设计、材料、机具设备、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技术措施、人员素质、工期、工程造价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质量。
1.2质量波动大
由于建筑生产的单件性、流动性,工程质量容易产生波动,且波动幅度大。同时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比较多,其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动,都会使工程质量产生波动。为此,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波动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因为偶然性是无法避免的,且引起的波动幅度较小;而系统性因素造成的波动较大,且是可以避免的。
1.3质量隐蔽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分项工程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若在施工中不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和监控,事后只能从表面上检查,就很难发现内在的质量问题,这样就容易产生判断错误,即第一类判断错误(将合格品判为不合格品)和第二类判断错误(将不合格品误认为合格品)。
1.4终检的局限性
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检验,难以发现隐蔽的质量缺陷。因此,工程项目的终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工程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重视事先、事中控制,防患于未然。
1.5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及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检验批的质量是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工程质量检验的基础,检验批合格质量主要取决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经抽样检验的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要检查合格后验收,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验;涉及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进行抽样检测。建筑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单位按合格质量标准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由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进行检验确认验收。这种评价方法体现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
2加强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
2.1优化现场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要遵循经济化原则、科学化原则、生产化原则等三个基本原则。经济化原则要求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并重;科学化原则要求施工作业安排科学、合理,确保工程高效顺利进行;生产化原则要求施工水平达到标准、规范化生产,以提高管理效益和生产效率。
2.2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现场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要从本企业实际入手,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订一套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以及确立关键环节的限值和具体的作业指导书,让一线操作工人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准则作为约束。在制定的过程中,具体的有以下这几方面:
(1)在施工前,应该熟悉工程的设计图及相关会审制度,同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相互的交流,明确其设计目标。然后,按照工程设计编制相应的施工流程及安排相应的施工人员。
(2)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培训,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使用正确的施工方法,尤其是大型机械的操作,有必要聘请专业的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操作,避免因违规操作而造成比较大的安全事故。
(3)在工程验收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对工程进行仔细的审核,尤其是相应的隐蔽工程,管理人员应将审核落实到实处,同时将其记录保存,以方便今后相关人员查阅。
3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
在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中,遵循优化现场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首要要求,明确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必要条件,采取正确的管理方法是基本方向。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才是其根本落脚点,才能够确保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高效安全质量兼顾一体化的建筑目标。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变化来同步革新,积极探寻新的理念和思路,促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完善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体系。
3.1健全监管机制告知制度
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促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达到“阳光监督”的水平。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各方在建设工程活动中标从始至终都享有知情权,充分了解监督工作的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便于自查自纠、自我约束活动的规范进行,减少甚至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3.2建立集体监督机制
加强监督执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改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因此要提升监督水平,建立集体监督机制,规定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持证上岗的监督人员,并且在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规行为过程中,积极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3.3建立双重监督运行机制
在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中建立实物监督和行为监督双重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从实物监督到工程建设的全方位领域的全面监督机制的扩展。
4 结束语
一套良好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潜力,更是建筑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的始终,是建筑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现场管理环节加以重视并着重优化。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有效避免这些常见的问题,加强对排水管道工程的质量控制,消除工程质量存在的缺陷,重点关注工程的进度、施工的客观条件,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工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使施工过程连续、均衡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使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施工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也切实的保障人民的人身利益。
参考文献
[1]曲颖.试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J].科技与企业,2013.4
[2]陈胜德.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优化[J].门窗,2012,11:174+176.
[2]刘文兵.砖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山西建筑.2003,9.
[3]梁泽洋.多层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施工技术措施[J]. 山西建筑2005.5
论文作者:张克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质量监督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