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薛仁宗

薛仁宗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血站;636000)

【摘要】目的:探究导致血站所采集的标本在血液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次年6月期间采集的20000份血液标本,设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7月至次年7月期间采集的20000份血液标本,设为研究组。分析对照组出现误差的原因并为研究组采取解决对策,对比两组的标本误差率。结果:研究组标本误差率为0.1%,低于对照组0.5%的标本误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送检不及时、标本量不足、抗凝不充分、凝血、溶血等原因均可导致标本检验出现误差,血站应给予针对性管理,以提高检验准确性。

【关键词】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leading to errors in blood test of specimens collected by blood stations and propose solutions. Methods: 20000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20000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between July 2017 and July the following year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The causes of the error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nalyzed and the solutions were adopted for the study group. Results: the error rate of specime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0.1%,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y 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late submission, inadequate sample size, inadequate anticoagulation, coagulation, hemolysis and other reasons can lead to the sample test error, blood stations should be targeted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test accuracy.

Keywords: blood stations; Blood test; The specimen; Error; The reason; countermeasures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017-02

将采集而来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是血站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血可以站通过血液检验来判断献血者的血液是否合格、能否被用于临床治疗,同时也为血液疾病筛查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血液标本检验环节较多,主要有采集、留取、贴签、离心、暂存、运输、交接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若是若初不当都会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出现问题,诸如送检不及时、标本量不足、抗凝不充分、凝血、溶血等均可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血站需要针对导致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预防和控制,以达到提高血液检验质量的目的。本文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采集的40000例血液检验标本,试探究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观察对策实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次年6月期间采集的20000份血液标本,设其为对照组,具体资料如下:性别构成:男1233例,女767例;年龄20岁~54岁,平均(37 ± 17)岁。选择2017年7月至次年7月期间采集的20000份血液标本,设其为研究组,具体资料如下:男1221例,女779例;年龄21岁~55岁,平均(38 ± 17)岁。比较两组献血者的平均年龄与性别构成,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有可比性存在于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

注:所有献血者均对应有血液标本1份,由同一批血液采集人员使用一次性采血设备采集新鲜血液标本,采集后给予统一处理,由同一批运送人员转送至实验室,负责血液检验的实验室人员也为同一批。

1.2 方法

对照组血液采集期间未采取相关处理对策,研究组血液采集期间已针对对照组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予以实施,于采集、留取、贴签、离心、暂存、运输、交接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①准备阶段:采血人员提前准备好血袋、真空采血管、消毒剂、采血秤、热合机等物品或设备,热情接待献血者,向其讲解献血知识,做好献血引导工作;基于《健康征询和体格检查操作规程》核查献血者信息,耐心指导献血者填写献血登记体检表,通过检测血型和梅毒、乙肝等疾病的筛查结果来判定献血者是否适合献血以及献血者的可献血量,登记检查结果并签名。②采集阶段:核查献血者身份信息、体检登记表内容、献血条形码,确保正确无误;询问献血者近期健康状况及既往献血经历,评估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献血者做好相关解释。随后,引导献血者进入采血区,为其提供鞋套、座位、饮水,进行采前心理疏导,以预防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为其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和穿刺静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消毒、穿刺,为避免采血标本混淆,不可同时采集相同血型的2名献血者。此外,为避免溶血或凝血问题发生,应在采血时做好血液流速观察,若血流不畅则应进行记录,并且采集时间、品种、体外循环的血量、抗凝剂的使用量、血液成分质量以及献血者的状态等也应登记在案。③留取:待血液达到采集量,可将采血针置入真空试管,基于《血液标本留取程序》留取标本,确保血液与试管中的抗凝剂充分混合。a.血液标本:使用有留样袋的采血袋及时留取核酸检测标本,采集完毕后将静脉穿刺针插入真空采血管,留取血液血清学检测标本。b.全血标本:留取5到6ml血液血清学检测标本、8.5ml血液核酸检测标本,反复颠倒5到8次,使血液标本混匀,热合采血管,留取30cm长度的采血管作为保存标本。④贴签:基于《贴签管理程序》为献血者的血袋或标本管贴签,贴签后采血护士核对采集血液的数量、规格、血型与标本、体检表、录入信息的一致性,确保贴签的信息无误。贴签的试管应无色透明、光滑、平整,能清楚观察到试管内血样;不得有明显变形、沙眼、气泡、杂质等。④离心:一般血液标本应在分离血清与血浆后置入离心仪中,进行10分钟左右的离心操作,转速为3000转/分钟,而核酸检测标本则应以3000转/分离心20分钟,且离心时间需在采集结束的4小时内。离心前,应做好试管固定,以免试管倾斜度过大导致离心效果受到影响。⑤暂存、运输:在采血现场,血液标本的临时保存温度应为2到8℃;在运输过程中,为防止血液标本被稀释、污染,导致溶血问题出现,标本温度应保持在2到10℃之间,而冰冻标本则应保持-40到-10℃的保存温度,若运输时间少于8小时,则可采取2到10℃的运输温度。⑥交接:采血、留存血液标本后应在当日将血液标本移交给检验科,检验科收到血液标本后应核查献血条形码、血型、数量、质量和运输温度等信息,确认无误后,双方均应在《试管标本交接记录》、《采血管标本交接记录》、《标本交接登记表》上签字。若检验科发现标本严重溶血,试管上没有粘贴献血条形码或条形码模糊、试管中血液样本容量不够检测,则应拒收标本,并在交接记录上注明原因并签字。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照组出现误差的原因并为研究组采取解决对策,对比两组的标本误差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收录的献血者的临床数据均以21.0版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进行计算。本研究中计数资料为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率,其表示形式为(n , %),检验卡方值。P < 0.05视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有送检不及时、标本量不足、抗凝不充分、凝血、溶血等。研究组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率为0.1%,低于对照组0.1%的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导致血液标本误差的原因主要有送检不及时、标本量不足、抗凝不充分、凝血、溶血,这些因素可以总结为如下三方面:①采血因素:采血人员、实验室检验人员具备的操作技术不够专业、不够扎实,对血液检验的采集需求量掌握不够准确,使得血液采集量出现不足问题、血液标本出现凝血问题,而采集量不足与凝血都会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②献血者因素:献血者个体差异大,在血液采集前可能服用了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药物或进食了一些特殊的食物,如保健品、高脂肪食物,或是进行了剧烈的运动,或是有较为剧烈的情绪波动,使得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一般情况下若是采血人员没有主动询问,献血者不会主动告知采血人员,故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③送检因素:血液标本采集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保存再行运动,若是血液标本受到过度的振荡、或是保存温度不当,便会导致血液成分出现变化,使得血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针对上述原因研究组于血液标本的留取、贴签、离心、暂存、运输、交接全过程进行了质量管理,其0.1%的误差发生率证明全程质量管理确实可以减少血液检验误差的发生。

结语:

送检不及时、标本量不足、抗凝不充分、凝血、溶血等为血站所采集标本在血液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血站可通过全程质量管理来预防标本检验出现误差。

参考文献:

[1]苏永,吕建平.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134-136.

[2]郭矿玲,区冠华.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04):442-443.

[3]田也,黄伯泉,王淏,等.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183-184.

[4]李志强,王万仲,俞少英.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2):98-100.

[5]娜日苏,王巍.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8):5925-5927.

论文作者:薛仁宗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薛仁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