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发展趋势分析与模式探讨论文_张建民

建筑节能发展趋势分析与模式探讨论文_张建民

北京中天建中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36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出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地破坏,建筑节能成为全世界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正处于城市规划,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具有很大的节约建筑能源的潜力,因此建筑节能也是解决我国能源利用问题的一项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节能发展趋势与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趋势;模式

引言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1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1.1推动城镇和农村节能改造进程

为了推动农村的建筑节能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大了建筑节能的经济投入,鼓励建筑节能改造在城镇和农村的大力发展。在城镇的建筑节能改造中,已经卓有成效,建筑节能已经开始顺利开展。但是在农村住宅中,外墙维护结构相对落后,施工设计不到位,使得墙体保温隔热的功能较低,这就造成了当地人们生活的不便,尤其是在气候较冷的地方,人们为了保温会消耗大量能源,释放的废气不能得到回收利用,从而造成了能源浪费,并且污染了空气。根据农村建筑的情况及能源特点,我们要制定相应的节能改造政策,做好节能宣传,依靠政府鼓励农村节能改造的大力开展。

1.2加强建筑节能监管力度

为了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我国会将建筑节能放在重要地位,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督制度,同时要加强建筑设计、施工及竣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对相关环节要进行节能控制,对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建筑予以制止,不符合要求的建筑不予开工,只有达到规定要求才可顺利进行。另外,在建筑节能监管中,会加强节能技术使用的监管力度,从而大力推进供热计量的发展,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对农村节能改造也会加强监管,努力开展农村节能改造。

1.3完善节能法律法规

政府为了加强建筑节能的发展,对于能源消耗方面,会出台更为严格的政策,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保证节能的顺利进行。我国会将建筑节能制度进一步完善起来,从而确保建筑节能的有效实施,并鼓励先进技术的学习,保证新技术、新产品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

1.4推动节能材料的使用

我国会鼓励环保型绿色建筑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环保建材的使用,从而使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材料逐渐淘汰掉。另外,在建筑节能方面,会大力推进能源的回收利用,将建筑施工中及使用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其得到回收利用,提供能源利用率,不断完善节能减排系统,将节能系统更加规范化,像实用性、环保性进一步发展,提高建筑节能的发展水平,减少能源浪费现象。

2建筑领域节能发展模式探索

2.1城市层面

2.1.1合理规划能源利用,提高建筑能源系统效率

分布式能源将是未来城市能源系统的发展趋势,未来城市能源系统可能将会是一种城市尺度分散——区域多源集中——终端用能系统的模式。多种能源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能源供给来源的多样化,但是由于不同能源种类携带能量的形式各不相同,存在的方式和使用条件也各不相同,基于目前的建筑节能技术水平,需要合理规划能源利用模式,提高建筑能源系统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我国的能源利用目前仍然建立在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导系统之上,其他形式的非化石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无碳能源,规模化应用较少。从保证能源安全和保护气候环境的角度来看,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是促进能源供应多样化,减少对煤炭消费、降低对石油依赖度的选择之一。

2.1.3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建筑节能发展

我国应该完善清洁发展机制(PCDM),进一步挖掘已有领域的潜力(如提高能效、分散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等),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不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积极利用PCDM机制,有利于我国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行动。此外,能效交易、碳减排和碳交易等措施在促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2.1.4实现以计量收费制度为核心的城市供热体制改革

我国北方采暖地区建筑领域的供热系统节能潜力巨大。要实现建筑物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必须完成两个转换:一是热费收取模式的转换,由原来按供热面积收取固定热费的模式调整为通过对用户实际热能的计量收取热费的模式,使热能消费与用户经济利益挂钩,从主观上促使用户主动节能;二是用户从被动感受冷热到自行设定和调节室温的转换,使用户能够在进行热计量的基础上,辅以温度控制手段,根据热舒适度的需求自行设定和调节室温,确保供给的热量是所需要的热量。由此方法可以逐步降低北方采暖地区建筑能耗,减少煤炭消耗量。

2.1.5分布式区域热电冷联产系统

分布式能源一般可以认为是区域热电冷联产或者建筑热电冷联产的统称。对于用户来说,分布式能源优化整合了建筑能源供应系统,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实现了较低的碳排放水平。分布式能源的潜在市场非常大,包括广大家庭的制冷、采暖、供电市场和小型商业建筑等冷、热、电负荷需求较少的能源市场等。

2.2建筑层面

2.2.1改善围护结构性能,降低建筑能源需求

通过建筑墙体保温技术(外墙保温技术、内墙保温技术和自保温墙体技术等)、屋顶保温隔热技术(正置式/倒置式保温屋面、通风屋面、绿化屋面、蓄水屋面、遮阳屋面等)、门窗保温技术(断热桥铝合金窗)、自然通风和遮阳技术等,多方位降低建筑能源需求,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水平。

2.2.2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水平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持续利用率高,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也是非化石能源的重要来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建筑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领域,我国的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资源十分丰富,在建筑中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形式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太阳能采暖系统等;二是以低品位能源为热源的热泵技术,如水源热泵技术、土壤源热泵技术等。通过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水平,丰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类型,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规模,对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十分重要。

2.2.3用能调节与运行管理

节能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建筑节能的技术集成与优化配置问题。在建筑节能领域,对于建筑能源系统的节能潜力,合理的用能调节与适宜的运行管理仍不可忽视。建筑能源系统的调试运行和数据挖掘分析,对于反馈指导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

我国成为能源节约型的国家是必须的,而直接、经济、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筑节能,只要我们加强对建筑节能的认识、宣传,再加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还有国家法律规范的严格约束,同时不断改善有碍节约的制度,就能够使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乃至整个节能工作迈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郭定国.居住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福建建筑,2015,01:83-86.

[2]高霞,王恩.中国建筑节能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8:193-194.

论文作者:张建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建筑节能发展趋势分析与模式探讨论文_张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