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湖南怀化 419100
【摘 要】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妇女脊柱骨折术中的应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干预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接诊且行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妇女5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各25例。当中,研究组实行预防性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并对各组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比对照组的12.0%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55.84±5.69)cm/s,比对照组的(40.28±4.91)cm/s高,P<0.05。结论:老年妇女脊柱骨折术中用预防性护理,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建议推广。
【关键词】老年妇女;脊柱骨折;预防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前,脊柱骨折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高的发病率,以严重多发伤等为主要病理特征,可引起诸多的并发症,比如:下肢深静脉血栓等[1],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会引起浅静脉扩张、远端静脉高压以及肢体肿胀等症状之外,还有可能会引起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情况,增加了患者致残的风险。为此,笔者将着重分析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妇女脊柱骨折术中的应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干预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接诊且行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妇女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原理分成2组(n=25)。当中,研究组的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68.24±3.17)岁;合并糖尿病者3例,高血压者7例,慢性支气管炎者3例,冠心病者6例。对照组的年龄在60-79岁之间,平均(68.31±3.68)岁;合并糖尿病者2例,高血压者8例,慢性支气管炎者4例,冠心病者5例。患者病历信息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对2组的合并症与年龄等基线资料作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血液疾病者。(2)认知功能障碍者。(3)恶性肿瘤者。(4)严重生理缺陷者。(5)临床资料缺失者。(6)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1.3 方法
2组都实行常规护理,内容有健康教育、功能训练、基础护理和病情观察等,研究组加用预防性护理法:(1)术前,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等,采取一种最适的手段向患者解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常见病因和防治措施等,并针对患者的提问作出详细的解答。主动和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将心中所想向亲近的人进行诉说,使患者能够通过倾诉的方式缓解不良心理。向患者介绍医院中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采取深呼吸、阅读或者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分析心血管疾病、肥胖和吸烟等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为患者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方案。(2)术后,对患肢进行绝对制动,并保持24h,同时需要将患肢抬高约30°左右,切勿在腘窝部位长时间增垫软枕,以免因静脉回流受阻而出现血栓的情况。切勿对患者的患者进行按摩,以免因栓子脱落而引起肺栓塞的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肥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的病患,要严格遵医嘱对其施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穿刺时,要尽量选择一个合适的部位,若输液不畅,切勿反复挤压,切勿在同一个部位连续多次穿刺。严密监测患者各体征变化,做好凝血功能的检测工作,了解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便血亦或者是腹痛等症状,仔细询问患者有无气促、心悸和胸闷等症状,以免引起肺栓塞的情况。
1.4 评价指标
检测2组干预前/后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者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SPSS 20.0软件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且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
研究组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总比例的12.0%。分析发现,研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X2=4.8923,P<0.05。
2.2 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分析
2组干预前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比对照组高,P<0.05。如表1。
表1 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的对比分析表(cm/s)
3 讨论
血液高凝、静脉壁损伤以及血流滞缓等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个常见病因[3],而对于脊柱骨折病患来说,其在术后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即为下肢深静脉血栓[4]。特别是对于老年女性病患来说,因其肥胖、高龄以及绝经,通常伴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和静脉曲张等症状,在脊柱骨折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加之受患肢制动、手法复位以及局部血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术后更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预防性护理为新兴的一种护理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同时以疾病的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等为依据,采取一种最适的手段来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早期的功能训练,利于血流通畅度的保持,且有助于避免血液高凝,从而有助于减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此研究中,研究组干预后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开展预防性护理,利于老年妇女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的改善,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参考文献:
[1]麦娴静.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妇女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8):938-940.
[2]敖国静,陈华燕,王艳等.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妇女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分析[J].健康之友,2019,(8):203-204.
[3]赵会,李雯敏,吴青霞等.综合康复护理对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6):1150-1151,1153.
[4]金芳.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临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5,(35):296-297.
[5]王启松,林静.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式与预防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114-115.
论文作者:李爱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脊柱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预防性论文; 老年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