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台州医院急救中心 浙江 台州 317000;2.台州医院路桥院区普外科 浙江 台州 317000)
【摘 要】目的:对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主要针对腹部创伤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为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医治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至2014年间的300例腹部创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救治,对照组采取普通的急救模式进行救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愈达到88.67%,对照组的治愈率达到77.33%,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救治创伤的成功率,且可以使患者感觉舒适,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
【中图分类号】R6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1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学的不断发达,许多的疾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甚至可以痊愈[1]。但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引发的创伤因为事发突然,病情极为严重,且是人类无法预测的,所以使得这种创伤的发生率未能得到控制,反而在逐年增长[2]。因此,本研究着重从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主要针对腹部创伤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为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医治率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年至2014年间的300例腹部创伤的患者,并且这些患者都符合对创伤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78例,女122例;年龄26~53岁,平均(35.8±11.2)岁。车祸导致腹部创伤患者63例,坠落导致腹部创伤患者42例,挤压伤74例,钝器打击伤57例,打架斗殴致腹部创伤患者64例。腹部的受伤器官:单一器官受伤的患者有143例,多脏器受伤器官的患者有78例,其他合并伤的患者有79例。然后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排除其他疾病的影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受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实验组
本组患者采取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救治。由急诊外科高年资医师负责指挥,协调急救、手术、ICU的各项连接,并开展专科会诊,逐步建立合理的救治程序。首先对患者进行急救,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给予患者充足的氧气,准备抽血检验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同时护士按照医师的嘱咐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医师尽快的明确诊断以便展开急诊手术。然后对患者进行手术。在手术中应该开通急救信息预知告急系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脉搏、血压以及出血量等各项指标。最后,将患者送往ICU监护病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包括对患者实施呼吸机支持治疗、亚低温治疗、循环支持、导管检测以及血液过滤等一系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措施。在全部的急救过程中,形成快速、高效、具有创新性的一种急救体系。
1.2.2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取普通的急救模式进行救治。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生理指标检查,观察患者的生命体特征,然后进行手术,最后送往普通病房,进行常规的监测。使用常规的医疗文件记录。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患者术后的情况可以分为4种程度,治愈:患者康复出院,各项生理均恢复健康,无后遗症现象;好转:患者基本康复,但遗留有后遗症;未愈:患者经手术后依然病情不稳定,治疗效果令人不满意,患者放弃治疗;死亡:患者在手术期间已经诊断为脑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现在交通和工业的发展,因为意外引起的创伤在逐年增加。创伤急救成为了医师在急救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全面研究创伤急救的各种模式,从而可以积极的培养医学人才,为我国医学界的进步创造条件[3]。创伤急救是一个边缘学科,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急救模式。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病情、不同的条件进行创伤急救。据医学资料显示,创伤的死亡有三个高峰期:伤后数分钟成为第一个高峰期,患者因为脑损伤以及大出血导致死亡;伤后6小时左右变成第二个高峰期,患者因为颅内出血、肝脾破裂导致死亡;伤后的数天甚至数周是第三个高峰期,患者因为伤口感染甚至器官功能不全导致死亡[4]。因为:第一、第三死亡高峰期受环境、地理条件以及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的约束,所以第二个高峰期成为了抢救患者的“黄金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实行对患者的有效抢救成为了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首要关键。早期的正确诊断对医师后来的如何救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严重胸腹伤大多为多发伤,除了必要的一些辅助检查外,胸腹穿是现代医学一种明确诊断的可靠简便的手段[5]。
一体化创伤的急救模式包括急救、手术、ICU这3个环节。多科室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帮助,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治疗时的个环节间的等待,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6]。这就需要在急诊室的配备上应该给予一定的优越性,急诊室的医师也应该是有一定的专科经验的外科大夫,这样才能避免由于专家会诊甚至于重复检查而耽误患者的抢救。当前,我国的创伤研究主要是对军队创伤研究,而地方的医院很少甚至没有开展这项研究,所以创伤研究的基础研究面相对较窄,难以转化为研究成果用于临床。一体化的救治模式需要一较大的医院和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为依托,同时也需要有适当的急诊量作为基本条件[7]。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2008年至2014年间在我院治疗的300例腹部创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救治,对照组采取普通的急救模式进行救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患者的满意度。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愈达到88.67%,对照组的治愈率达到77.33%,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反映优良,两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救、手术、ICU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救治创伤的成功率,且可以使患者感觉舒适,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我们应该借鉴像美国这样发达国家对创伤患者的一体化治疗经验,把我国的创伤急救体系进行完善,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石胜蓉.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一体化模式”[J].重庆医学, 2011,13(16):23-25.
[2]邓勇,柴中民,韩庆.创伤急救模式对救治水平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 2014,25(11):103-105.
[3]卓龙彩,孔悦,黄榕.院前指数在创伤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1(02):13-15.
[4]蔡爱敏,朱燕.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7(20):67-69.
[5]杨旭.创伤绿色通道的急救模式体会[J].首都医药,2012,21(12):89-92.
[6]周仁利,刘永忠,李小珍.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实践[J].疑难病杂志,2014,09(04):11-13.
[7]童伟林.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1,14(32):99-101.
论文作者:厉兵, 赵余晓, 陈丹, 王朝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实验组论文; 手术论文; 模式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