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与药物治疗心绞痛的应用及疗效对照分析论文_王成明

株洲市中心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研究介入与药物治疗心绞痛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2月60例心绞痛患者分组。药物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方案,介入治疗组采用介入治疗方案。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指数、E峰加速时间、左心射血功能、心博出量和心绞痛转归率、心脏不良事件和再次住院概率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和睡眠状况。结果:介入治疗组心绞痛转归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介入治疗组心脏不良事件和再次住院概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干预前心脏指数、E峰加速时间、左心射血功能、心博出量相似,P>0.05。干预后介入治疗组心脏指数、E峰加速时间、左心射血功能、心博出量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干预前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和睡眠状况相似,P>0.05。干预后介入治疗组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和睡眠状况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介入与药物治疗心绞痛的应用及疗效存在差异,其中,介入治疗可更好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和再次住院概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介入;药物治疗;心绞痛;应用疗效

心绞痛是常见心血管不良事件,其发生和粥样斑块破裂以及血管收缩、血栓形成等密切相关,可导致心肌血供减少而出现心绞痛[1]。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2月60例心绞痛患者分组。探讨了介入与药物治疗心绞痛的应用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2月60例心绞痛患者分组。药物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6岁-77岁,平均60.61±2.89岁。介入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5岁-77岁,平均60.29±2.37岁。

两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进行凝血、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常规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调脂药物进行治疗。

在此基础上,药物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方案,每次给予6000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天2次,治疗7-10d。介入治疗组采用介入治疗方案。术前3天服用75mg氯吡格雷,每天1次。或服用噻氯匹定,每次250mg,每天2次。在介入手术前嚼服300mg氯吡格雷,根据造影结果实施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和冠状动脉成形术。手术后给予皮下注射6000U低分子肝素钠,12h1次,连续治疗2周,同时每天服用75mg氯吡格雷,每天1次。或服用噻氯匹定,每次250mg,每天2次。连续治疗9-12个月。长期给予每天100mg阿司匹林口服。并根据血脂和心功能情况对常规用药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指数、E峰加速时间、左心射血功能、心博出量和心绞痛转归率、心脏不良事件和再次住院概率。

优:症状消失,心绞痛控制,心电图和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良:症状改善,心绞痛有所缓解,心电图和心功能均有所改善;差:达不到上述标准[2]。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进行χ2检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指数、E峰加速时间、左心射血功能、心博出量比较

干预前心脏指数、E峰加速时间、左心射血功能、心博出量相似,P>0.05。干预后介入治疗组心脏指数、E峰加速时间、左心射血功能、心博出量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指数、E峰加速时间、左心射血功能、心博出量比较(x±s)

注:组内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心绞痛转归率比较

介入治疗组心绞痛转归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转归率比较

注:组内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4干预前后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和睡眠状况

干预前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和睡眠状况相似,P>0.05。干预后介入治疗组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和睡眠状况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治疗心绞痛方法有药物和介入治疗两大类,其治疗原则在于抗血小板凝集、抗凝,稳定斑块,促进血管开通和心肌供血改善,有效保护心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3-4]。对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采用药物虽然可一定程度达到上述目的,但治疗后复发率高,且容易引发各种心脏不良事件,导致患者再次入院[5-7]。而介入治疗可有效根除病因,并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病情,和单纯药物治疗比较,可更好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但无论是介入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均需注意,在治疗同时需改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有效规避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并遵医嘱用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定期复查血糖血脂和心电图,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并掌握心绞痛发作的急救方法[8-10]。

本研究中,药物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方案,介入治疗组采用介入治疗方案。结果显示,介入治疗组心绞痛转归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介入治疗组心脏不良事件和再次住院概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干预前心脏指数、E峰加速时间、左心射血功能、心博出量相似,P>0.05。干预后介入治疗组心脏指数、E峰加速时间、左心射血功能、心博出量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干预前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和睡眠状况相似,P>0.05。干预后介入治疗组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和睡眠状况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介入与药物治疗心绞痛的应用及疗效存在差异,其中,介入治疗可更好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和再次住院概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闫振娴,周玉杰,赵迎新等.应用血管内超声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对桡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2):894-897.

[2] 闫振娴,周玉杰,赵迎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经桡动脉介入术对桡动脉结构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4):255-258.

[3] 马金生.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258-1260.

[4] Schlett,C.L.,John,W.N.,Schoepf,U.J. et al.Difference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y CT angiography between patients develop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vs.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4,83(7):1113-1119.

[5] 冯湘萍,于惠芳,吴泽君等.两种止血器在高龄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比较[J].现代临床护理,2013,15(8):52-55.

[6] Stinson,Lynda J.,Stroud,Laura R.,Buka,Stephen L. et a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Prenatal Cortisol and Adulthoo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The New England Family Study[J].Psychosomatic Medicin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somatic Society,2015,77(3):237-245.

[7] 赵冰,李俊峡,鲍宏刚等.经桡动脉介入术后TR Band和RDP-700止血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22(4):542-543,546.

[8] 马保新,李银福,史雷忠等.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弹力绷带小夹板反向固定止血临床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1):56-58,封3.

[9] 夏惠丽,王怀生,刘华等.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4(19):5471-5473.

[10] Medina-Sols,C.E.,Pontigo-Loyola,A.P.,Perez-Campos,E.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edentulism and angina pectoris in mexican adults aged 35 years and older: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a population-based survey[J].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2014,85(3):406-416.

论文作者:王成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3

标签:;  ;  ;  ;  ;  ;  ;  ;  

介入与药物治疗心绞痛的应用及疗效对照分析论文_王成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