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678000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对母婴的近期影响。方法:将769例于我院产科住院的新生儿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240例实行非母婴同室,观察组529例则实行母婴同室。观察新生儿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比较产后3d、7d、15d、30d产妇抑郁评分(采用EPD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更早,泌乳率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监测点EPDS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采取母婴同室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疾病发病率,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泌乳率,并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母婴同室;母婴;近期影响
目前母婴同室已被逐渐应用与产科新生儿的护理,但大多医院新生儿病房仍以封闭式管理为主,母婴分离,采用配方奶人工喂养患儿。该护理方法具有便于监测病情及抢救,室内更干净,且便于管理的特点。但随着护理方案的不断优化,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医疗理念逐渐被接受。我们应用母婴同室管理效果显著,在此汇报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均为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769例,依据随机数据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新生儿240例,男性128例,女性112例,胎龄38.02±2.06周,体重3.54±1.25kg。分娩方式:剖宫产68例,自然产172例,产妇EPDS评分6.58±1.23;观察组新生儿529例,男性260例,女性269例,胎龄37.96±2.13周,体重3.32±4.63kg。分娩方式:剖宫产145例,自然产384例,产妇EPDS评分6.64±1.26。两组一般资料均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产妇于我院住院分娩,已知情同意者;②新生儿及产妇均无严重疾病者;③均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①擅自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产妇及新生儿均行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非母婴同室方案,观察组则采用母婴同室管理。母婴同室标准:每日母婴分离时间小于1h,除放置留置针、静脉穿刺取血及腰椎穿刺等有创操作,以及影像学检查需分离外,其他均于病室内完成,包括雾化吸入、输液、鼻导管吸氧、采集末梢血标本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新生儿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产后EPDS评分(爱丁堡评分)情况。泌乳始动时间:婴儿娩出后至乳汁首次溢出的时间。泌乳量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乳量中:能满足婴儿需要,但无多余。乳量多:哺乳后乳汁尚有剩余。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均用双侧检验,统计前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测,计量资料数值以 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相关泌乳指标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
对照组泌乳量72小时内泌乳量多的产妇5例,比例59.17%。泌乳始动时间方面,24h内者11例,48h内75例,72h内131例,>72h者23例;观察组72小时内泌乳量多的产妇508例,比例96.03%。泌乳始动时间方面,24h内者11例,48h内75例,72h内131例,>72h者23例。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72h内泌乳量多的产妇比例更高,P<0.05;泌乳时间比较,两组各监测点均差异显著,观察组大多产妇于48h内完成,对照组则集中于48h至96h,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32例新生儿出现感染,观察组则仅有3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产后EPDS评分
观察组各监测点EPD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注: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率先提出以家庭为中心的FCMC护理模式,并予以实施,对于母婴同室管理方案的出现提供了重要依据[1]。但研究表明,母婴同室可增加新生儿感染的风险,其中母婴同室区,室内通风差新生儿被褥、衣物、毛巾等消毒严格,操作者无菌观念淡薄,吸收不严格等均与感染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母婴同室过程中加强无菌操作、无菌物品的管理与监督,并指导家属保持手卫生等,最大程度降低了感染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感染率不但未升高,反而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更早,泌乳率高,且产后各监测点EPDS 评分均更低,与李云娟[2]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还对泌乳时间等进行讨论,数据更为翔实。母婴过早分离可影响婴儿神经系统发育,甚或使新生儿成年后心理承受力脆弱。有动物研究显示,母婴分离时新生动物可出现敏感、焦虑等神经系统发育不理想现象。内脏感觉过敏,机体处于高敏状态,可诱发低度炎症的发生,可引起肠功能紊乱,与肠易激综合征病机相符合[3]。同时,母婴分离还会对产妇造成较大影响,导致父母可普遍出现抑郁及焦虑和情绪等情绪障碍。产后母亲角色适应能力降低,乳汁分泌受限,还可进一步影响婴儿行为发育及体格指标增长,对其早期发育造成较大影响。故减轻母亲产后抑郁状态不仅利于母亲心理健康,亦利于婴儿的发育。然而,本文研究显示母婴同室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且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并有效预防产后缺乳的发生。我们在临床应用时仍需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如新生儿病情危重时不宜过早母婴同室,可与病情平稳后考虑转为母婴同室;存在新生儿惊厥等发作性疾病,病情明显变化者宜慎重选择。综上,我们认为应用母婴同室模式对于母婴而言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佼虹.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应用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610-2612.
[2]李云娟,尹巧绵,王艳.新生儿病区母婴同室对母婴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5,30(6):414-417.
[3]尹亚楠,罗碧如.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3,9(3):837-841.
论文作者:付会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母婴论文; 同室论文; 新生儿论文; 产妇论文; 泌乳论文; 时间论文; 产后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