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新世纪汕头新优势_国家经济论文

开创新世纪汕头新优势_国家经济论文

面向新世纪增创汕头新优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汕头论文,新世纪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值此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汕头如何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潮流,抓住历史机遇,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是个事关全局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本文着重从特区的角度,提出一些探讨性建议。

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汕头自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4年6月提出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以来,已进入二次创业的新阶段,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也碰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仍很艰巨。因此,必须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在肯定前段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采取新对策,寻求新发展。

汕头当前面对的是国内外新的市场环境的严峻挑战,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机遇与挑战,总是同时并存。机遇本身就意味着挑战,而挑战往往包含着机遇。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机遇为我所用,变为物质增长的巨大力量。从当今国内外形势及其发展趋势来看,机遇是基本的。

(1)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并向世界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同美、俄、欧、日等大国关系,以及同周边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关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有利于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进行改革、开放和发展,有利于利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发展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汕头有经济特区、著名侨乡、海港城市,毗邻港澳台等优势,是外商投资首选的热点之一。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们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机遇,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许多不用代价的经验教训,更有效地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同时也可抓住这个机遇进入东南亚投资。

(2)从国内条件来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技术实力大大增强,并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国家。更重要的是,有邓小平理论和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继1997年党的十五大之后,1998年又成功召开了九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个大会,选举了党和国家跨世纪的强有力的新的领导人,制定了宏伟的战略目标,深得人心。1998年,全国正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将全力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体制、行政机构等三大改革,采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增加公共工程投资、调整进出口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全国实现经济增长8%的目标,也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3)从汕头自身来看,改革开放20年积累的经济实力、人才和经验,是极其重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到了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375亿元,比1980年翻了三番多,平均年递增20%,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之一(1997年列第41位):而汕头特区从1994年起就成为全国55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万元的城市之一(1997年人均18546元)。特别是,能源交通电讯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原来制约汕头经济发展的“瓶颈”已经解除,特区初步建成现代化城市,投资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近年建成或正在建设和筹建的一批大的工业项目将发挥大的作用,乡镇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的潜能将更快更大地迸发出来,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将重新焕发青春,港澳台侨外资将会继续大量进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很大。

在面对有利形势和新机遇的同时,也面对国内外新的市场环境极其严峻的挑战,压力很大。在国内,随着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短缺经济的结束,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加上特区优惠政策的淡化,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国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加快,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的负面影响,更加大了世界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困难。同时,我们的工作中也存在改革滞后、国有企业亏损严重、下岗工人增加、银行不良贷款多等一些问题,全市从1996年起经济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今明年将面临更多问题和困难。但所有这些,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同有利条件比较,还是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而且解决困难的办法总会比困难多,是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关键在于增创新优势

要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九届全国人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指示。

江总书记自从1994年6月在深圳考察,首次提出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以来,几乎年年都要强调这个问题。最近,广东省委常委专门开会,传达贯彻江总书记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研究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关于“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指示。可见增创新优势非常重要,也说明我们距离增创新优势的要求还很远。

江总书记1995年在深圳再次强调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时说:“去年来时已讲过了,这次我还是要讲这句话。这句话很简洁,而且含义很明确表达了我的心意。”他要求深圳经济特区除了要继续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作用,在全国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之外,还要发挥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保持繁荣稳定方面起促进作用。

1995年12月,江总书记在汕头考察时,又再次强调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走在全国前面,积极开创特区建设新局面。

国务院还专门于1996年6月在珠海召开全国特区工作会议,贯彻江总书记关于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指示精神。

1997年3月,江总书记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讨论时又指出,广东要根据邓小平同志指示精神,力争在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都要努力增创新优势。再创新业绩,把广东和三个经济特区的改革与建设搞得更好,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1998年3月,江总书记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广东和三个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他指出,要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大趋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把全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并提出三点希望:(1)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2)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利用外资水平;(3)要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江总书记最后希望广东省各级领导,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团结一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进取,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鼓励这些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笔者引证了这么多,目的在于说明党中央和江总书记对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的重视程度和希望,并从中加深对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认识。

按笔者的理解,“增创新优势”,包括利用和发挥原有优势,并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新的优势。也就是说,要从过去主要依靠国家给予优惠政策,转到主要依靠发挥自身优势上来,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开创新局面。“更上一层楼”,就是要按邓小平同志生前的指示精神,广东用二十年时间,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即赶上亚洲“四小龙”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实质,就是要进行第二次创业,保持广东和三个特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比全国提前实现现代化,并对全国起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这是一项极其光荣而又十分艰巨的历史使命。

从汕头来说,距登上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层楼的任务仍极其艰巨。按汕头市委市政府原来制定的奋斗目标,全市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汕头特区先走一步到200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分别只剩下8年至13年,时间极其紧迫。而且,汕头周边地区以至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汕头正处于珠江三角洲与厦漳泉两边夹攻的“夹缝”之间,两者的发展很快,在地域上(惠州和漳州)已越来越逼近汕头。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慢了,群众一比较就有问题了。作为汕头人尤其是汕头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和紧迫感,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奋起拼搏,开拓进取,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力争走在全国前列,提前实现现代化,为全省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那么,汕头特区应当增创什么新优势呢?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原有特区、侨乡、港口和区位等优势,努力增创经济体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等三大新优势,以之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发展外向型经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加快依法治市,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

1、特区与全市关系。汕头可贵之处在于建立经济特区。尽管现在特区政策淡化,实际上还是有一些政策可用。尤其是有立法权和试验权,还有保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澳海岛开发试验区,把所有这些用好,可以发挥很大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特区是块金字大塔招牌,汕头是全国五个特区之一。打着特区的旗帜,可以直通国务院,可得到总书记、总理的接见。如果只是普通城市,全国仅地级市就有三百多个,很难排上汕头。在国外,同样要打特区旗帜,才有名气和影响力。建议市里增强特区观念,集中精力办好特区(实际也是市区),通过发挥特区城市中心辐射功能,带动和促进所带的一县(南澳)和代管的两市(澄海和潮阳)的发展,逐步把汕头建设成为以特区(市)为中心,以澄海南澳和潮阳为东、西两冀,并联结广大镇村的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同时,还要尽量扩大经济腹地。一个城市经济腹地的大小,对城市自身发展关系极大,同时又是对这个城市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的检验。汕头特区应在联结好自身城乡的基础上,通过外引内联、横向经济联合协作、企业之间并购和建立策略性联盟等多种形式,借助汕头海、空港和京九线—广梅汕、深汕高速公路等新的交通条件和邮电等信息系统,发挥汕头特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发展与原潮汕地区和闽粤赣边区,以至京九线沿途地区的经济联系,把汕头特区的经济腹地一直推进到中原,使汕头特区成为沟通国内与海外(尤其是台港澳和东南亚)的桥梁和纽带,贸易和投资的中转站。

2、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汕头全市人口多,经济底子薄,人均水平低,尽管1997年比1980年翻了三番多,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142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88%,特区人均水平也是全国早期办的四个特区最低。汕头应当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在加快改革进程,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政府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认真安置好下岗职工,组织好再就业工程,搞好社会治安,保证社会稳定。但对稳定要强调得适当,要全面理解“稳中求进”的含义。归根到底,稳定是为了发展。尤其是汕头,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得到解决。因此,要在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前提下,“稳中求快”,奋力拼搏,努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力争发展得快一点,起码保持略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既是需要,又有可能。汕头从1981年以来平均年递增20%,都略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1996年以来增长减慢,仍保持年增长16%的速度,也同样略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现在基数大,但增长潜力也大。当然,我们要的是有效增长,即有质量、有效益、有市场需求,而且以外向型为主。在这样的前提下,能增长多快就增长多快,这叫有条件增长规律,没有什么危险。当然,没有条件,就不要盲目攀比,乱上项目,搞形式主义,更不能弄虚作假。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都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宣传,灌输或造假能造出来的。

3、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关系。也就是说,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党的十五大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能否全面理解和贯彻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汕头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大局,也是汕头创新经济体制的关键。从汕头的现实来看,(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但是,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且多数是分散于竞争性行业的小企业,连年亏损严重,相当部分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必须根据“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抓大放小”的原则,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建议全市集中力量办好若干个大企业,其他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大量小企业,通过关、停、并、转,以及拍卖、租赁、承包、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彻底放开搞活。这样,既有利于搞好国有企业,又利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2)民营经济(包括乡镇企业、街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是汕头经济一大特色,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三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约占全市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二、商业零售总额的五分之四、外贸出口总额的十分之四,成为汕头重要经济支柱,农工商的生力军,经济新增长点,未来希望所在。党的十五大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迎来美好的春天。汕头地方财力有限,今后发展地方经济基本靠民营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和引进外资经济。从现在起到21世纪,将是民营经济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必须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大力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3)大力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把上述这三方面抓好了,也就从根本上为创新经济体制的新优势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特区有试验权和立法权的优势,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社会劳动保险制度改革,行政机构改革,实行政企职能分开,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尽快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形成联结国内海外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网络,创新经济体制新优势。

4、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关系。汕头是著名侨乡,华侨众多,是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最大优势所在。江泽民总书记1995年为汕头特区的题词,明确地写道:“发挥侨乡优势,办好经济特区”。汕头特区前段获得高速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发挥了华侨众多的优势。现在,要增创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优势,关键也在于进一步发挥华侨众多的优势,借助侨资侨力扩大对外开放。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只有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勇敢登上世界经济舞台,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和分工,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经济贸易、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才能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所用,加快自己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是辩证的统一,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并不矛盾。相反,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任何国家和地区关起门来自求发展,都是行不通的。

为了增创对外开放的新优势,要把着力点放在三个方面:(1)扩大引进外资领域。要在继续发展与香港经济技术合作的同时,以香港为基础、为跳板,扩展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的经济联系,吸引这些国家的大财团、跨国公司前来汕头投资办实业,并把引进台资摆到议事日程上来。对台本来是汕头优势之一,但却恰恰是汕头引进外资的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重视。建议新的一年,把引进台资作为重点来抓。(2)提高引进外资的水平。重点在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引导外商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先进、关联度和带动作用大的工业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农业项目和旅游项目,更加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同时,把引进外资与发展出口贸易结合起来,为了“打出去”而“引进来”。今明两年,外贸出口的难度很大,但不等于无所作为,更不能悲观消极。而应当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发展多元化贸易,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质量取胜的方针,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估计1998年贸易出口增长率比1997年有所下降,但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3)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要真正坚持双方互利、首先让外商有利的方针,严格遵守合同信誉,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彻底治理“三乱”,为外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创造安全、方便、有钱可赚的投资环境,并认真办好现有的“三资企业”,相信将会有更多港台澳侨外的客商前来汕头投资,汕头的对外经济贸易将发展得更快,利用外资水平将提得更高。

与此同时,要外引与内联结合起来。要引进全国各地和全世界的客商前来汕头投资办工商企业和金融等服务业;也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全国各地以至全世界去投资办工商企业或设立供销网点,从发展外向型到双向型,更好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汕头的发展。

5、工业与其他产业关系。汕头关键是工业发展滞后,尤其是缺乏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拳头产品、骨干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建议汕头特区二次创业以发展工业为重点、为突破口。打好工业根基,才能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带动和促进其他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议市委市政府把主要精力转到重点抓工业发展上来,并进一步从政策上采取扶持措施,下功夫改善工业发展环境(包括彻底治理“三乱”,降低用地用工用水用电费用,提高办事效率等等),营造大办工业的气氛,调动办工业的积极性,真正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要把重点放在引进和发展技术先进、适销对路、关联度和带动作用大的大项目;放在实施“三个一批”的发展战略,从创名牌产品入手,围绕名牌产品,逐步形成一批名牌产品、一批骨干企业和一批大企业集团,以至新支柱产业群体。同时,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加快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与劳动密集型结合,以至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

工业的发展根本在于依靠科技进步。要下决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真正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上来。

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已从工业进入信息社会,正在兴起知识经济的时代,不仅办工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办农业、办教育,以及一切现代化事业都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第一把手”要亲自过问科技进步。对依靠科技进步,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科技进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大家都来关心和促进科技进步。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起着先导和统领的作用,渗透到各个领域,将引起新一轮产业革命,并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必须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潮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方针,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汕头大学的作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自办科研机构,抓住全省决定加快信息化建设及亚欧和中美两个全球高速信息传输海底光缆系统在汕头建登陆站的机遇,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互联网络,加快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加快制订把汕头特区建设成为科技型经济特区的实施方案,采取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方针,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在抓工业为突破口的同时,继续加强农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启动房地产业,培育和发展金融产业,使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增创产业结构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新优势。

6、基础设施与发展经济关系。能源交通电讯和城市设施建设,必须超前先行,并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改等待国家投资为靠地方自己筹资,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式,广泛吸纳外资和社会资金,实行企业化经营,这是汕头的宝贵经验。但是,超前必须适度。滞后不行,会形成发展经济的“瓶颈”;过份超前也不行,会造成巨大浪费、损失和负担。在汕头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根本性改善、又担负一定债务的新情况下,应当把重点放在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和经济效益。对新上基础设施项目,必须认真进行经济预测和可行性研究,根据经济需要和财力物力人力的承受能力,分别先后缓急,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7、人与经济关系。民为国之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生产和经济活动的主体。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们国家确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解决温饱,第二步达到小康,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较宽裕的生活水平,都是为了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任何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能否安定,都同人民生活是否稳定和提高密切相关。人民生活和各种经济问题密切联系。人民生活问题始终是第一件大事。人民生活好了,才会有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生活问题内容极其广泛,既包括物质生活,又包括精神生活,还包括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就业、收支、物价、治安和腐败问题等等。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关系当代人生活,而且关系到下一代人生存权利。因此,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那种“见物不见人”的思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转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上来,把优先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作为战略重点,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增创特区新优势的过程中,每年都应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若干件好事实事,时刻关心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努力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

标签:;  ;  ;  ;  ;  ;  

开创新世纪汕头新优势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