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认识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数字图书馆吸引了各方人士的兴趣,人们纷纷从不同领域和不同角度来进行定义,但并没有对它形成统一的认识。正因为这样,有人对数字图书馆提出了种种质疑[1],存在许多问题[2],应该冷静面对中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3]。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数字图书馆概念进行系统的梳理,使人们对数字图书馆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1 数字图书馆的种种定义
通过对现有数字图书馆定义的整理,笔者发现它们基本上可分为如下几类。
1.1 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集合或收藏的内容/数据库
这类定义本质上将数字图书馆等同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集合,如:
·数字图书馆是通常由一些数字图书馆员维护的在线异构信息集合[4]。
·数字图书馆是经过组织的数字化信息集合。它把图书馆与档案馆通常开展的信息构建和搜集工作与通过计算机所实现的数字化描述融为一体[5]。
·数字图书馆是经过处理的并提供相关服务的以数字形式存贮和网络存取的信息集合[6]。
·数字图书馆是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全面开放与合作的数字信息资源体系[7]。
·数字图书馆是指通过多种技术将各种文献数字化,并将其组织起来在网上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中心或数据库[8]。
1.2 数字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的扩展
这类定义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新型图书馆,如:
·数字图书馆就是指传统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逻辑延伸和扩展[9]。
·数字图书馆是指不局限于文本,而且包含画像、映像、音响等在内的多媒体图书的收集、存储、流通以数字信号的形态统合进行处理的图书馆[10]。
·数字图书馆就是以数字形式存贮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11]。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无缝扩展,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任意格式的经过评价、组织、归档和保存的信息的访问[12]。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有着纸基图书馆外观和感受的图书馆,但在这里的资料都已经被数字化并存储起来,而且能在网络化的环境中被本地和远程用户存取,还能通过复杂和一体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为用户提供先进的、自动化的电子服务[13]。
·数字图书馆可视为实体图书馆的延伸,也是一种信息检索系统,不仅是将文件或对象放在网络上供人取用而已[14]。
1.3 数字图书馆作为机构或组织
这类定义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提供数字信息的机构或组织,如:
·数字图书馆是提供资源(包括专业人员)的组织,目的在于搜集、构建、存取、揭示、传递、保管大量的数字化作品,并保证其时间上的持久性,从而可以被特定的群体方便而经济地加以利用[15]。
·一个数字图书馆是若干个联合结构的总称,它使人们能够智能地、物理地存取巨大的且不断增长的全球网络上以多媒体数字格式编码的信息[16]。
·数字图书馆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使用规范化的方法,整理加工信息资源,供用户使用的机构[17]。
·数字图书馆就是引导、搜集、保存、整理和传播数字化信息,并以此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信息中介机构[18]。
·数字图书馆是指将数据资料以数字化方式收集存储,通过网络来利用的机构[19]。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在适当组织与合法框架内对明确的异构信息资源(资源库)提供集成与一致访问的机构,这种信息资源(资源库)不依赖于位置、格式和管理领域(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20]。
1.4 数字图书馆作为服务
这类定义的代表人物是查尔斯.奥本海姆(Charles Oppenheim)和丹尼尔.史密森(Daniel Smithson)。他们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信息服务。在这种服务中,所有的信息资源是能利用的计算机处理格式,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可实现获取、存贮、保存、检索、访问与显示功能。数字图书馆不局限于提供文本格式的信息,声音、视频、音频资源也可数字化描述[21]。大英图书馆的格雷厄姆.耶夫科特(Graham Jefcoate)也指出,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已被广泛接受的术语,意在描述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来采集、存储、保存信息和提供信息存取[22]。
1.5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环境/空间
这类定义认为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人们获取与使用信息的一种环境或空间,如:
·数字图书馆不仅仅等同于一个拥有信息管理工具的数字化馆藏,它更是一个将收藏、服务和人带到一起以支持数据、信息乃至知识的创造、传播、使用和保存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23]。
·数字图书馆是复杂和高级的分布式信息空间,包含数量庞大的结构各异的多媒体数据。它通过增加现有资源、服务和设计新的问题解决办法与表达式扩展和提高了传统图书馆[24]。
·数字图书馆不仅是电子资料的收藏,它也包括一个浏览界面和虚拟的空间与社交场所[25]。
1.6 数字图书馆作为系统
这类定义将数字图书馆等同于计算机化的、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如: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给用户提供对大型信息与知识资源库一致访问的系统[26]。
·数字图书馆指的是能从动态变化的或档案性的信息存储处提供电子文献——文本文件、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等——的信息系统和服务[27]。
·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并通过互联网络随时为不同地区的所有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系统[28]。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大系统,它是分布式的、大规模的和有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用户和用户团体可以对系统内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一致性的访问,获得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29]。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将分散于各种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储存、以网络化方式互相连接,提供即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30]。
·数字图书馆是在互联网的支撑下,以内容管理为核心,以海量信息处理、知识发现与加工交流为主要技术手段的智能知识服务基础平台,是运行在互联网上的、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知识中心[31]。
1.7 数字图书馆作为资源与服务/系统的结合
这类定义认为数字图书馆是数字资源与服务/系统的结合,如:
·数字图书馆是电子资源的收藏与各种格式资料的传递服务[32]。
·数字图书馆是通过电子、数字手段直接或间接组织和展示信息对象,并支持用户处理信息对象的服务系统和信息对象集合[33]。
·数字图书馆事实上不是单一复杂的允许世界各地用户即时访问所有学科信息的数字系统,相反,它更可能是一种能满足专业团体和用户组特殊目的不同资源与系统的集合[34]。
·数字图书馆是数字计算、存贮、通讯机制、内容和软件的集合[35]。
·数字图书馆是对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和规范再加工,通过网络提供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多媒体信息存取服务,促进社会各类信息高效、经济地传递,从而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学习、交流和生活[36]。
1.8 数字图书馆作为技术、内容、用户和服务的结合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情报学系教授克里斯廷.博格曼(Christine L.Borgman)认为数字图书馆代表着两种互补的思想,它们把技术、内容和服务结合起来加以考虑,突出了一些需要借助人力和技术资源加以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其观点是[37-38]:
第一,数字图书馆是一批电子资源和用于创建、检索和使用信息的相关技术能力的结合。在这种意义上,数字图书馆是可以操纵任何介质上的数字化数据(文本、图像、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的信息存贮与检索系统的一种扩展与提高。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包括数据、描述数据各方面(如表现、创建者、所有者、复制权等)的元数据,和包含其它数据或元数据间各种连接或关系的元数据。
第二,数字图书馆由一群用户来构建、收集与组织,它支持这些用户的信息需求与信息使用。个人与团体通过使用数据、信息和知识资源、系统来发生相互作用,数字图书馆则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意义上,数字图书馆是作为实际场所进行资源选择、收集、组织、保存、和存取以支持用户交流的信息机构的扩展、提高与集成。这些信息机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学校,但数字图书馆还延伸并服务于其它社会情境,包括教室、办公室、试验室、家庭和公共场所。
2 数字图书馆定义的分析
上面诸多定义是否科学合理呢?我们知道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所作的简要说明。”[39]那么,了解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我们科学合理地定义数字图书馆的前提。
2.1 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笔者认为,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可分为基础属性与功能属性两类,基础属性是表示数字图书馆的物质与结构基础与特征:功能属性是表示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及特征。
2.1.1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属性
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属性主要包括:
·具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这种丰富性体现在资源数量的巨大化、资源格式的多样化(如包括文本、图像、图形、音频、视频、三维模式等)和资源种类的复杂化(既包括电子图书、期刊、报纸、新闻、广告、音像资料的全文与索引信息,也包括网上虚拟数据库、网址的链接信息等)。
·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这表示数字图书馆遵循开放的通讯协议,能实现数字图书馆间、数据库间的相互连接与互操作:
·具有用户友好的界面,这反映了数字图书馆给用户带来的方便,体现了数字图书馆设计上的先进性。
2.1.2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属性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属性主要包括:
·能在长期内支持对社会上各类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组织、传播、发布、保存与利用;
·能提供多种本地与网络数据库(包括异构资源库)的访问;
·能提供多媒体信息的检索、阅读、存取、与相互转化;
·能提供原始(或全部)信息而非仅仅是目录款目或索引;
·能应用说明性文档描述,如各种元数据与元信息;
·能链接本地/外部信息对象;
·能支持多种多样的服务模式,包括第一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第二层次的数字参考咨询、第三层次的电子出版、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40]。
2.2 诸类定义的分析
参照上述数字图书馆本质属性,可以发现:第一类定义只注意到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属性,而没有体现其功能属性;第二类定义虽然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新型图书馆,但实质上是把数字图书馆简单地看成是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没有把握数字图书馆新的特征与功能;第三类定义是基于传统“图书馆”的定义模式看待数字图书馆的,事实上,用“机构”或“组织”并没有说明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第四类定义只是片面地把数字图书馆等同于一种信息服务,最多只能说明其部分功能属性,而不能体现其内在要素;第五类定义尽管强调了数字图书馆的虚拟性与数字化,但数字图书馆更多地是基于数字资源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因此用“环境”或“空间”很难体现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属性;第六类定义把数字图书馆定义为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可以说它初步反映了数字图书馆的部分本质属性,但系统往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上述这类定义都只从狭义的系统来看,即通常把数字图书馆当作一种附带资源的操作系统,不能完全说明数字图书馆的本质特征;第七类定义比第六类定义更明确地指出数字图书馆的本质特征是资源和服务/系统的综合,但这种综合并不全面,因为数字图书馆理应是信息资源、技术、服务与人力资源的集成;在上述几类定义中,第八类定义最全面、最深入地揭示了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可惜它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为何在数字图书馆概念上产生如此多的分歧?笔者认为主要是如下三个原因:
第一,数字图书馆的跨学科性。数字图书馆研究是建立在长期的信息检索、数据库、用户界面、网络、信息搜寻、分类和组织、图书馆自动化、出版和其它等相关工作之上的。她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通讯技术、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紧密相关。研究者们绝大部分属于计算机科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或信息研究等学术部门或研究团体,也有一些分布在社会学、心理学、通信、经济学、教育学、地理学、健康科学、或艺术与人文科学等应用领域。这种状况导致了在不同领域数字图书馆有不同的定义。
第二,研究者们的不同环境。由于研究者们处于不同的学科环境中,他们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就很难一致,这体现为:
·对于从事超文本技术的人来说,数字图书馆是超文本方法的特殊应用;
·对于从事信息传递的人来说,数字图书馆是万维网的一种应用;
·对计算机专家来说,数字图书馆只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分布式信息服务的集合或一种网络化多媒体信息系统;
·对于数据库商人或商业文献提供者来说,他们的数据库与电子文献传递服务就是数字图书馆[41];
·对图书馆学研究者来说,数字图书馆意味着用新的方式履行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新型信息资源获取、分类与编目的新途径;存贮与保存的新方法;同行交互的新方式;对电子系统与网络的更多依赖;和知识组织与经济实践的巨大变化[42]。
第三,词语的交叉混用。这主要体现在过去几年内,图书馆界已经使用了几个不同词组(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无墙图书馆)来表示数字图书馆,而实质上并不清楚这几个词的不同含义,数字图书馆只不过是如今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术语而被广泛使用在会议、网上和学术论文/著作中。
3 结论
通过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信息工作者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网络与设备对有价值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组织,并建立本地巨大规模的网络数据库基础上能为用户提供高速、快捷、方便的网上信息服务的开放数字资源体系。这个定义强调了如下三点:
第一.数字图书馆是以有价值的数字资源和开放结构体系为基础的,这突出了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属性;
第二.数字图书馆是以通过开展各种信息服务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这里所指的信息服务既包括传统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方式与内容,也包括网络环境下新开展的各种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这突出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属性。
第三.数字图书馆是资源、设备、技术、人才的集成。这体现了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核心要素,是完整地定义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