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教师的“诗性生活”:中国著名教师工作室研究理念与机制探索_人生导师论文

领导教师的“诗性生活”:中国著名教师工作室研究理念与机制探索_人生导师论文

引领教师的“诗意人生”——关于语文名师工作室研修理念与机制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诗意论文,名师论文,语文论文,理念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王崧舟工作室”成立于2006年,是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为培养高端教师设立的第一家名师工作室。工作室设在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由实体和网络两个部分构成。其学员以本区教师为主,也接纳了本省其他地区的一些学员。

一、研修宗旨

“王崧舟工作室”遵循小学语文名师的岗位成长规律,充分挖掘名师的专业指导资源,以培养和造就省、市两级小学语文名师为目标,积极构建以名师工作室为主体、以导师制为龙头、以研修班和课题组为两翼、以智囊团为补充的小学语文名师培养新模式,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

1.引领教育人生

以“王崧舟工作室”为窗口,充分发挥导师在师德修养、育人艺术、职业生涯等方面的引领、指导作用。

2.塑造专业人格

以“王崧舟工作室”为载体,积极宣传、推广导师的管理思想、育人理念,体验专业精神,确证专业尊严。

3.培养领军人物

以“王崧舟工作室”为基地,在导师引领、组织保障、自我研修、环境支持下,着力打造一批小学语文学科的领军人物。

4.打造高端人才

以“王崧舟工作室”为龙头,大胆探索工作室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构建符合教师专业成长实际、具有特点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

二、研修理念

1.培植成功心态

专业信念和职业尊严是名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名师当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基本的对话准则,在基于专业互信和人格平等的对话中,塑造名师坚信自己、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实现自我的成功心态。

2.追求个性发展

培养名师不能模式化,更不能一刀切。要准确把握名师在专业领域的最佳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彰显本色、形成风格,使每位名师在专业领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3.积淀文化底蕴

古今中外、文史哲理、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作为名师皆应兼收并蓄、博闻强识。有了文化的厚积和充盈,名师的成长才有底气和能量,教学才有持续的文化生成力和创造力。

4.拓展课程视野

对课程,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要努力打通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壁障,将制度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对课程,要有广博的文化解读,课程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本身。

5.砥砺实践智慧

名师的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和技术的层面上,当由此上升到智慧的高度。要努力通过践行和反思,逐步拥有“道器不二”的无上智慧。

7.提升职业境界

对待职业人生,大抵存在“功利”“道德”“科学”和“生命”这样四重境界。名师成长,根本之根本在境界上。名师当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逐步感悟和践行职业的“生命境界”。

三、研修原则

1.师德修养与专业修炼相结合

名师研修,必须牢牢把握德才兼备的方向,做到师德修养与专业修炼并重,使师德修养成为专业修炼的不竭动力,专业修炼成为师德修养的坚实基础。

2.自主研修与指导研修相结合

名师研修,主体是全体参与者。参与者必须牢固树立自主研修、自主培训、自主发展的意识。指导名师研修的专家、学者,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和引导参与者的这种内在的自主发展的意识和素养。指导研修,说到底就是要指导参与者自主研修。这种指导,只有通过参与者的自主研修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理论积淀与实践磨砺相结合

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反之,脱离了教育实践的理论则是一种空洞的理论。研修活动既要致力于名师的理论积淀,又要注重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做中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高效结合。

4.集中研修与分散指导相结合

集中研修重在专家、学者的示范、指导、激励、评点,是研修活动的关键所在;分散指导重在参与者的感悟、应用、反思、研究,是研修活动的根基所在。集中研修有组织保证,分散指导则依赖个人自觉。

5.全面提升与形成特色相结合

名师研修,既要着眼于自身全面素养的提高,在职业道德、专业文化、教学技能、教育科研等方面均得到和谐发展,又要充分尊重和发掘各自的禀赋和潜能,逐步形成各自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6.鼓励冒尖与动态鞭策相结合

名师研修要形成一种阶梯上升、逐级超越的竞争机制。要通过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考核激励等手段,不断促进名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四、研修专题及课程

“王崧舟工作室”研修课程以“名师培育”为宗旨、以“专业自觉”为核心、以“实践智慧”为重点加以设计和开发。

1.研修专题:切实提升执教能力

围绕“切实提升执教能力”这一核心目标,我们确立了五大课程研修专题。

专题一:文本细读能力。能全面、精准、独立地把握课程文本的内容、个性和特征,对文本精髓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发现和阐释,不断开阔自己的课程视野、丰厚自己的精神底蕴。

专题二:教学设计能力。能在课程标准的规约下,创造性地将文本细读的内容转化为适切而有效的课程教学内容;能按照学生的心理逻辑和课程的内容逻辑,有创意地统筹安排教学实施流程。

专题三:情境对话能力。能在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中,敏锐地倾听和理解学生的认知表现和精神状态,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做出富有教育性和艺术性的教学应对。

专题四:细节调控能力。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关注教学过程的各种细节,依据细节不露痕迹地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调整教学流程,使教学进程的方向始终朝向预定的课程目标。

专题五:评价反思能力。能依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趋势进行善意而理性的评价,在评价中重新认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境界。

2.核心课程:名师与专业成长

名师的语文专业能力板块。第一单元:教材理解与文本细读。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与节奏构建。第三单元:课堂实施与情境对话。第四单元:学习策略与感性陶冶。第五单元:过程反思与细节锤炼。

名师的语文专业知识板块。第一单元:小学语文教育原理。第二单元: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人文熏陶与文学教育论。第四单元:语文知识与语言教学论。第五单元:诗意语文。

名师的语文专业学养板块。第一单元:《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与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精华。第二单元:《语感论》与语感教学法。第三单元:《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与课程的边界意识。第四单元:《语文:表现与存在》与写作本位观。第五单元:《语文教育文化学》与课程的文化视野。

五、研修模式

1.“示范——熏习”的导师制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是“一对一”的指导。导师带一位学员,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学员听导师的课,参与导师的备课,与导师一起开会、一起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甚至一起进餐、品茶、外出旅游。这种“一对一”的导师制,更多的是一种人格的熏陶、文化的浸润、才情的感染。学员从导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有关专业的显性知识,更多是有关人格的隐性知识。导师制的运作载体主要有:总结和提炼导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总结和提炼的过程当做学习提高的过程;仿效和借鉴导师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在仿效和借鉴的过程中,体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举一反三;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和理论水平;协助导师整理其课堂实录、讲座文稿,深入领会和琢磨导师的教育思想精髓和教学艺术魅力;跟随导师一起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术交流活动,使学员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走势。

2.“问题——探究”的课题组模式

工作室以规格较高的立项课题为载体,组织和吸纳学员共同参加课题研究。实践证明,教师的类型转换,必定是从“经验型”到“学习型”再到“学者型”的,加速这种转换的有效举措就是开展教育科研。可以说,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加速器、教师转型的催化剂、教师成名的通行证。参加课题研究,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平台。通过课题组,导师可以实打实地帮助学员尽快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仅使学员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原理、实施策略,也使他们受到科学精神、学术品质的熏陶和濡染,从而使他们及早完成角色转型。课题组的运作载体主要有:共同参与课题的筛选和定位,培养其准确而敏锐的问题意识;共同参与课题方案的规划和论证,培养其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共同参与课题的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培养其严谨、求真、务实、细致的研究作风;共同参与课题的理论概括和成果鉴定,培养其理性剖析、整体洞察的能力。

3.“聚焦——对话”的研修班模式

对学员可以采用“小班化辅导”的集中研修方式。这种方式,研修目标相对集中、时间相对统一、学员间的同伴支持相对充分。研修班模式的运作载体有:①专题讲座法。邀请导师或其他专家做主题报告,使学员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信息、拓宽教育视野。②案例研讨法。请导师或其他优秀教师开设观摩课,课后组织学员围绕该教学案例开展研讨,使其吸收其中成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③主题说课法。围绕某一教材主题,学员从教材分析、目标编制、教法选择、教程设计、特色说明等方面阐述设想,并组织其他学员评议说课质量。④评课认知法。组织学员对公开课进行评议;再组织学员对评课进行评议,以提高其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的能力。⑤论文答辩法。由导师对学员的论文进行多角度的质疑,要求学员答辩,并对论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⑥微格教学法。把学员的课堂教学录下来,再组织学员围绕其教学行为的某一方面进行评析。⑦合作探究法。对某一尚未形成明确答案的问题,采用以小组合作交流、研讨为主的方式,激励和指导学员们形成对该问题的独特意见和观点。

4.“发散——兼容”的智囊团模式

智囊团模式就是以“多对一”的方式培训学员。通常由两三位导师组成智囊团,以其中一位为核心,共同帮助学员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智囊团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员上出高品位、高质量的课。所以,智囊团的运作,通常以具体的上课任务为背景。其一般的操作流程是:导师和学员全盲备课(相互之间不交流备课的具体思路,各自完全独立备课);采用头脑风暴法会课,产生一个全新的课案;学员试教,智囊团听课;共同诊断课堂教学,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学员二度试教,智囊团二度听课;再次诊课,直到完成理想的课案。这样一个运作过程,对于学员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成效是非常显著的。有时磨出一堂课,胜教一年书。

六、研修常规及任务

研修一般以一个学期为单位,结合每个学员的具体情况和特殊要求,提出基本任务和个性化要求。基本任务如下:

1.关于文本细读

每学期细读1个文本,并写出1份细读研究材料。细读文本从教材中选择。培训结束时,每人必须完成10篇较高质量的文本细读材料。

2.关于名著研读

每学期重点阅读1本由导师指定的文化经典和教育名著,完成1篇论析全面、质量较高的读书笔记。

3.关于论文撰写

每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1篇观点新颖、论证缜密、视野开阔、格式规范的学科教研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

4.关于课题研究

在导师指导下,完成1个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并在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或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

5.关于课堂教学

每学期开设研究课不少于1节。所有公开的研究课必须有详案设计、课后反思、二度施教的设想和全程录像。

6.关于专题讲座

培训期间,承担1次公开讲座任务。讲座长度不短于1个小时,讲座必须有文字讲稿和PPT讲稿,有全程录像。

7.关于学习体会

在参加培训过程中,结合深刻理解的观点与真实的学习体验,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体会,做到内容具体,有感而发。

8.关于成果展示

一是围绕培训主题,定期编印学习资料集,形成主题之外的延伸阅读材料,丰富学员对于培训主题的认识与理解。二是编印学员教学设计案例集1本,包括背景思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与体会、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等,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三是学员学习心得1本。虽然大家参与同一主题的培训,但是各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通过学习心得的交流,丰富学员的认识,增进对于主题与观点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学习的成果。四是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学员不定期的调查与访问、专业成长的跟踪与评价,互通有无,紧密联系,形成协作共享的研究团队。

标签:;  ;  ;  

领导教师的“诗性生活”:中国著名教师工作室研究理念与机制探索_人生导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