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岩1 徐明华2 陈洁1 李艳婷1 杨娜1
(1新疆石河子市绿洲医院临床心理科 新疆石河子 832000)
(2新疆石河子市毛纺厂医院外科 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技巧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220例心理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220例患者分成常规用药组与心理护理组,各110例。常规用药组给予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心理护理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经过6个月的观察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我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评分情况。结果:心理护理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用药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心理护理技巧护理心理障碍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改善患者SAS、SDS、HAMA等评分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科;心理障碍;心理护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87-01
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得到人性化和整体化的护理,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技巧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220例心理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所选220例心理障碍患者均符合精这刘疾病相关诊断标准[1],排除了严重肝、肾等器质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把220例患者分成常规用药组与心理护理组,各11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规用药组男60例,女5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2±2.3)岁;心理护理组男58例,女52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4.5±2.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用药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技巧:①焦虑患者护理。焦虑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易激动、失眠、心烦等症状,所以,对焦虑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护理人员和患者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信任,指导患者主动倾诉心里情绪,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患者心声,掌握谈话技巧,与患者密切接触以此减轻患者的孤独感。②恐惧患者护理。有恐惧心理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四肢发凉、心跳快、血压升高及面色苍白等表现,有强烈的依赖感。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初就要实施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的恐惧情绪,通过暗示、启迪等方法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③兴奋患者护理。为兴奋患者安排安静的休息环境,以此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与患者接触时要保持冷静的护理态度,以此缓解患者过于兴奋或激动的情绪,忌使用过于刺激的语言或精暴的护理行为。④抑郁患者护理。抑郁患者临床会表现出消极、悲观的心理,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杀的行为。护理人员要支持患者,帮助患者建立科学情感反应与行为方式,培养患者坚强意志和乐观的情绪。
1.3 评分标准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我评量表(SDS)一共调查20个小项目,分为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69分以上;根据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评分调查14个项目分为无症症0分,轻1分,中等2分,重3分,极重4分[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用药组治疗前SAS评分(63.71±3.97)分,SDS评分(62.75±2.51)分,HAMA评分(24.15±4.55)分,治疗后SAS评分(23.85±4.62)分,SDS评分(36.40±3.48)分,HAMA评分(15.35±2.19)分;心理护理组治疗前SAS评分(63.73±3.98)分,SDS评分(62.76±2.50)分,HAMA评分(24.16±4.54)分,治疗后SAS评分(19.78±4.18)分,SDS评分(29.92±3.51)分,HAMA评分(11.49±2.02)分;心理护理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用药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重要的一部分,心理护理的效果也得到了临床公认。精神科对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十分复杂,心理障碍患者大多缺乏自知力,与正常人思维也存在极大的差异,如何实施心理护理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临床上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心理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知识和护理技巧、优良护理服务才能为心理障碍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也要丰富知识和学习,掌握专业的护理技巧和健康心理素质,才能更好服务于心理障碍患者。本次研究与报道一致[3]。可见,实施心理护理技巧护理心理障碍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改善患者SAS、SDS、HAMA等评分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艳,杨晓蓉,周茜.精神科门诊患者的护理体会[J].华西医学,2012,27(1):112-114.
[2]孙桂兰.护理人员与精神病患者接触及沟通技巧[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49-50.
[3]李遵清,韩鹏,仇爱玫.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8-1101.
论文作者:周红岩1,徐明华2,陈洁1,李艳婷1,杨娜1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障碍论文; 评分论文; 焦虑论文; 常规论文; 技巧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