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饱和度的生产计划管理论文_刘建峰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3035

摘要: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本文提出基于工作饱和度对生产计划进行管理,使企业更加合理、高效的安排生产计划,从而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工作饱和度;计划管理;生产管理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逐步成为企业稀缺性资源。为了获得这种稀缺性资源,企业不得不增加人力资源成本。然而,一些企业虽然拥有人力资源,却没有将这些资源用好,没有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比如在生产型企业中,车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往往达不到实际应有的生产能力,生产作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时间浪费。另外,一些企业搞不清自己的生产能力,在安排生产计划和上班时间时不考虑人员的能力,导致经常地出现加班或空闲现象。因此,对生产班组、工段、车间或工厂的人员工作饱和度进行研究和管理,对生产现场的人、机、料、环、法等进行研究,找出那些导致工作饱和度低的原因并加以改善,从而提高工作饱和度及人工生产率。

2工作饱和度的定义

工作饱和度是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某一个员工或某一个团队(班组、工段、车间、工厂等)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量与该员工或团队在这一时期内的工作能力(定时能力)的比较值。

S-工作饱和度

W-实际工作量(H)

Ca-工作能力(H)

公式中的工作量是员工在上班时间一切有效工作时间的总和,包括计划的和临时的。按照工作饱和度测算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实际工作饱和度和理论工作饱和度。实际工作饱和度是对过去某一段时间内依据实际工作量计算出的工作饱和度,用以对过去这段时间内工作有效性的评价;而理论工作饱和度则是对未来某一段时间内根据计划工作量计算出的工作饱和度,用以预测和对计划的计划、调整。

3工作饱和度管理的应用

3.1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欧美的企业,在年初时就根据用户需求计划将一年的生产计划制定完了,即使用户需求增加,企业一般不会增产。订单数量超过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势必造成加班。对于加班,企业需要支付翻倍的加班费用,造成产品成本增加。中国企业恰恰相反,不管企业生产能力如何,只要有订单就接,然后工人加班加点生产,被动地满足市场。结果是产品利润稀薄,质量问题频发。因此,计划部门应该在实有工作能力的情况下安排每月、每周或每天生产任务,避免一天的加班时间过长或长期加班,使工作量处于能力承受范围。

3.2减少计划外工作量

计划外的工作不仅会打乱原有的计划,还会增加工装、工具等的更换频次,造成时间浪费。另外,工作量增加,超过某一定时周期内的定时能力,就可能会造成加班及质量问题。通过工作饱和度计算、管理,尽可能将所有的生产任务都纳入到月初的排产计划,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将工作饱和度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临时的工作饱和度增加。

3.3平衡工序能力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产品线的一些工序忙个不停,一些工序又存在大量空闲,即不同工序上工人的工作饱和度不同。结果是工作饱和度低的会去等工作饱和度高的,造成工序间的等待浪费。因此,通过对工作饱和度的计算、比较,可对生产中由于工序能力不平衡,造成工序间存在等待、班组工作饱和度较低的情况进行工序拆分、组合,提高瓶颈工序的效率,或对作业人员进行调整,使各工序能力相对平衡,消除能力的浪费。

3.4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在重工业中,工人的作业效率往往不高,工作饱和度也不高,其限制来源于工人的体力。实际上,无论身体多强壮、体力多好的人,在高劳动强度下能坚持的时间也不会长,强度越高的劳动,疲劳来得越快。因此,工作饱和度不高不一定是工人或企业管理的事,还是技术的事。企业应该想办法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比如变人工搬运为传送带输送或悬挂链输送,从而减少工人搬运的重量或搬运的距离,减缓工人疲劳,减少休息时间,从而增加有效的劳动时间,提高工作饱和度。反过来,只根据一次或几次的观测工时来计算工作饱和度和安排生产是不科学的,因此在制定标准工时时,要针对具体工件具体工序和具体的劳动强度进行合理的宽放,或在安排生产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工人的休息需要。

4工作饱和度管理的目的

4.1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了计算产能和考核员工,企业一般都会制定工时定额。但是工时定额只作为员工工资考核参考,与实际的工时并不一致,不是生产的实动时间,不能反映出实际的生产能力。因此,在实际生产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加班原因,导致产量低的情况下各种费用却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低下。为此,企业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减少用工数量或不增加用工数量,从而降低或控制人工工资支出。而要想减少用工数量或保持用工数量不增长,就必须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率,在人员不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满足市场需求或维持企业的发展。

4.2减少管理费用支出

有些企业厂址离城区较远。为了员工上下班途中的人身安全,有专门的班车在上下班时间接送员工。同样,由于上班地点远离职工居住地,职工也从原来的回家吃午饭改为公司食堂提供免费午餐。显然,一旦企业开门,就意味着需要班车及午餐费用的投入。就固定时间段而言,企业上班的班次越多,班车数量及午餐需求就越多。在相同产量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减少上班的天数或减少上班的人数,就可以减少班车及午餐的投入,从而减少企业的管理费用。

5工作饱和度管理的措施

根据公式,对生产计划的理论工作饱和度的数值进行分析,对计划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即:

工作饱和度=1,说明在某一定时周期内,需完成的工作量与定时工作能力相符,生产计划于能力平衡一致,按照正常上班制度执行。

工作饱和度<1,说明在某一定时周期内,需完成的工作量小于定时工作能力,可适当减少上班天数;如果企业某一生产单位的工作饱和度长时间小于1,则说明该单位人员配置过剩或者安排的生产量不足,需要将过剩的人员调配的其他岗位或增加工作量。

工作饱和度>1,说明在某一定时周期内,需完成的工作量大于工作能力,人员将超负荷工作或加班,需要增加上班天数或延长上班时间。工作饱和度不能无限大,而且不能长期大于1,只能在短时期内且在一定范围,否则工人会出现工作倦怠,导致员工心理、生理上的疾病,出现过劳或安全事故。因此,排定生产计划时,若计算的工作饱和度大于1,有必要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或者考虑增加人员。

6结语

工作饱和度研究和应用的意义就在于:不仅考虑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还考虑人力资源的承受能力,这不仅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也从企业员工或社会责任角度出发,最终使企业的综合效益达到最高。对企业而言,工作饱和度研究的目的是如何让员工的工作从不饱和到饱和。

将所有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到最大是企业的目标。对员工而言,工作饱和度研究的目的则是如何让工作从过饱和到饱和。避免使员工经常拖班或加班,造成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超出正常的承受范围,使员工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因此,研究工作饱和度,就是要避免员工工作的过饱和,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充分考虑员工劳动强度和工作承受能力。

当然,在工作饱和度的研究中,企业和员工之间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工作饱和度提高,企业效益增加,员工可以从中分享成果,比如涨工资和增加福利,因此对企业和员工都是有利的。工人工作饱和度过高,超过承受能力,必然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造成员工工作厌倦,严重的导致员工职业病或员工流失,这对企业和员工都是不利的。因此,工作饱和度是现代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员工及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钢,谈工作效率与工作饱和度的有关问题[J],南钢科技,2001(3):60+56

[2]冉斌等,工作饱和度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3]熊斌,葛玉辉,陈真英.员工工作饱和度评估研究——基于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证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18(3):76.83

论文作者:刘建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基于工作饱和度的生产计划管理论文_刘建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