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爽旷放 婉约蕴藉论文_于 莉

豪爽旷放 婉约蕴藉论文_于 莉

——苏轼诗歌创作特点

◆ 于 莉 甘肃省临洮中学 730500

摘 要:苏轼以旷达豪放为主,他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同时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本文旨在通过对苏轼诗风的阐述得出其诗歌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苏轼 诗歌 创作特点

苏轼诗歌创作的主张与理论:

一、要有针对性,内容要有现实意义,求诗要有为而作。苏轼对于作诗的基本主张是“有为而作”。苏轼生活的时代是要求变革的时代,而苏轼则是站在保守的一边,苏轼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激烈的党争中,他虽然历经磨难,但对某些不合理的人和事,仍如骨鲠在喉,一吐为快。他自己在《思堂记》中曾说:“言发于心而冲余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所以他能够而且敢于写出那些反映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作品。

二、表现要有新和雅,诗以古为新,以俗为雅。清人赵翼评苏诗说:“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的确,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如他只用“三尺长胫阁瘦躯”一句,便活画出病鹤无精打采的清癯之态。他叙写“惠州有潭,潭有潜蛟……虎饮水其上,蛟尾而食之,俄而浮骨水上”的传说,也只用“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十字即写尽其情状。即使是十分难于处理的题材,在苏轼笔下也往往能化难为易,举重若轻。比如《续丽人行》咏唐代画家周昉的一幅“背面欠伸内人”,对一个背面的美人如何描写?苏轼先从虚处落笔,推想画中人之美貌——“若教回首却嫣然”,再把此美人想象为杜甫当年在曲江头远远望见的一个背影,最后又以民间夫妻相敬如宾的故事作为反衬,慨叹美人深闭宫内的不幸。想落天外,却又非常切题,显示出驾驭题材的非凡能力。

三、讲究对仗。苏诗中的对仗则既精工又活泼流动,构思打破常规。例如:“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过永乐文长老已卒》)、“闻道骑鲸游汗漫,忆尝扪虱话悲辛”中,对法生新,不落俗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因为苏轼对对仗技巧的掌握已臻化出神入化,所以他能够超越技巧,挥洒如意,丝毫看不出锤炼之痕。

四、用典。苏轼读书破万卷,用典则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从中可以看出苏轼驾驭题材的非凡能力。

苏轼常将两个以上的典故融入一个诗句里,而彼此又有诗意上的关连性。例如《张安道乐全堂》:“步兵饮酒中散琴”,“步兵饮酒”,“步兵”指阮籍,典出《晋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中散琴”,中散即嵇康,典出嵇康《与山涛绝交书》:“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疏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以及庾信《咏怀》诗:“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一句诗共计引用了三个典故。

五、好戏谑。黄庭坚称苏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戏谑是苏轼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宣泄的一种方式,苏轼通过自我宣泄与调侃求得心理解脱。《临江仙》:“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云重作春阴。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 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凄风寒雨是骎骎。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元年(1078年)戊午正月在密州创作的。“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是苏轼借用杜牧为见“绝艺殊色”的紫云不邀自请的典故,在戏谑调侃中向友人说明自己没有能歌善舞的歌妓相陪,从侧面反映了词人自己的生活清苦、乏味。“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是说苏轼自己经常忙于审问囚徒,以致于看到仙鹤都感到惊心。这里是换用典故的一种表现手法,“见鹤忽惊心”本是反映淝水之战这样重大事件的,而苏轼将其化用到日常生活中,“大境化小”,于幽默中表现了苏轼自嘲的戏谑风格。即使苏轼经常忙于审问囚徒,以致于看到仙鹤都感到惊心,所处的环境很不好,但这并没有让苏轼悲观厌世,他仍然乐观超脱,“何妨低唱微吟”,就是他的态度。

通过以上对苏轼诗歌创作特点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苏轼才华横溢,感情丰富,如行云流水,全不费力,自成创者。苏轼坎坷的经历、复杂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使其词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豪爽旷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透淡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回转者有之,绮丽绝艳者有之。敖器之曰:“东坡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换百怪,终归雄浑。”刘后村曰:“坡诗翕张开合,千变万态,盖自以其气魄力量为之,他人无许大气魄力量,恐不可学。”

参考文献

[1]胡云翼《宋诗研究》.商务印书,1942年版。

[2]王洪《苏轼诗歌研究》.朝华出版社,1993年版。

[3]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王文诰 辑注《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

[5]赵翼 著 马亚中 杨年丰 批注《瓯北诗话》.凤凰出版社,2009版。

论文作者:于 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1

标签:;  ;  ;  ;  ;  ;  ;  ;  

豪爽旷放 婉约蕴藉论文_于 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