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并收集分析我院接诊的90例脑卒中患者基础资料后开展此次研究,依照双盲均等分配模式设定病例数均为45例的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康复护理,统计两组与护理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研究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明显比参照组提高了临床疗效,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作用
引言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这种病是因为脑部血管忽然破裂或者因血管堵塞而使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内最终使得脑组织损伤。据相关调查统计,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和致残率高等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有不同的诊治方法及护理模式。由于脑卒中缺乏有效的治疗,预防被认为是现如今最好的措施。本文将对研究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并收集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接诊的90例脑卒中患者基础资料后开展此次研究,依照双盲均等分组模式设定病例数均为45例的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别为26例、19例,年龄55~71岁,平均(60.1±1.5)岁,病程2.8~5.1年,平均(4.6±0.2)年;研究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别为25例、20例,年龄56~73岁,平均(62.0±1.9)岁,病程2.7~5.3年,平均(4.8±0.3)年。对两组患者所有临床基础资料对比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康复护理:(1)心理康复:耐心热情的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告诉患者其自身病情的各方面状况,让患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发现患者有负性情绪时即刻为其疏导,引导患者疏泄掉自己的负性情绪,根据患者的爱好和性格特点,让患者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告诉患者不良行为对其病情恢复的影响,加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2)肢体康复: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并根据获得的结果给患者制定科学适宜的肢体运动康复训练方案,从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加强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针灸或者电子生物反馈仪等疗法,注重患者肢体功能的锻炼与康复。给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按摩,促使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加快,避免出现肌肉僵硬的问题。告诉患者各项肢体功能锻炼都要先从大关节部位开始,锻炼强度逐渐增加,并逐渐过渡到小关节运动和整体运动,注意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的锻炼,先从卧位逐渐过渡到坐位,锻炼的强度也是逐渐增加,保证患者的肢体得到循序渐进的康复。(3)科学饮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给患者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叮嘱患者饮食均衡、营养丰富,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以及矿物质的食物,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恢复,其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有所改善。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级:(1)康复;(2)显效;(3)有效;(4)无效。康复:NIHSS评分减少91%~98%;显效:NIHSS评分减少50%~90%;有效:NIHSS评分减少20%~50%;无效:NIHSS评分减少<20%。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我院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具体划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19.0)对组间统计数值进行运算分析,对应执行t、χ2用以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s)(%)的形式来表示,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45例脑卒中患者,康复12(26.67%)例,显效17(37.78%)例,有效13(28.89%)例,无效3(6.67%)例,总有效率93.33%;参照组45例脑卒中患者,康复10(22.22%)例,显效14(31.11%)例,有效9(20.00%)例,无效12(26.67%)例,总有效率73.33%。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45例患者,非常满意22(48.89%)例,一般满意21(46.67%)例,不满意2(4.44%)例,护理总满意度95.56%;参照组45例患者,非常满意10(22.22%)例,一般满意20(44.45%)例,不满意15(33.33%)例,护理总满意度66.67%。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加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预后良好患者的康复水平。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疾病治疗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措施。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疗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受损情况,提升脑卒中患者的生存周期。
脑卒中疾病是一种老年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等特点,会慢慢使患者的语言能力和读写能力丧失,尤其是治疗后极其容易复发,所以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地不便。经实验研究发现,利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同时采取身体护理、心理干预以及运动指导,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帮助患者提高康复速度。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在脑卒中使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促进神经功能与正常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运动机能,降低致残率,以此达到康复护理的目的。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明显下降,加强了患者的治愈信心。在进行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缩短治疗时间,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由此可见,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是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手段,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临床医学广泛应用。
近年多个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接受系统且专业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和预后改善有着积极作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工作主要是各项基础护理,护理内容是围绕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并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脑卒中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这对患者脑神经元和神经功能恢复有着促进作用,,本次研究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中,研究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明显比参照组提高了临床疗效,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璐,徐玉霞,陆小妍,耿瑜睿.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1):69+82.
[2]明菊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7):96+101.
[3]吕栅瑾.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7):213+216.
[4]张素英.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8(19):66+65.
[5]赵丹.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7):135-136.
论文作者:朱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肢体论文; 两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