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论文_卢雨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论文_卢雨

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小学 102600

摘 要: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际,以小学语文文本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如何进行挖掘与利用问题,形成了文词层面重内涵、文句层面重借鉴、文段层面重迁移、文章层面重文路等观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资源 挖掘 利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加强与文本的对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对语文教材研读不深,不注重将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文段迁移不到位、文本资源挖掘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注重对文本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使小学生知其言、得其意,增强对文本资源的理解力与利用力。

一、文词层面重内涵

文词,是语文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最小的语言单位。具体至小学语言教材,文词的运用与本文语言的风格、特点有关,与句子的运用、段落的布局息息相关。小学生通过对词的认读、理解、积累与运用,以及对语文文字产生的时代背景的思考,能进一步懂得文词在具体文本的涵义,掌握在书面与口头语言中的运用技巧,同时也可以丰富词汇量,内化为个性语言,拓宽思维空间,深化语文文字内涵。在语言表达训练中,为突出文本资源利用的内涵性,可采用去词法、选词法、换词法,结合具体的语境,为增强说的能力打下丰富的文词基础。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教师可开展针对性语言表达训练,引导学生识字,会用“侧、欣、赏、盛、酸、厚、舌、库”组词,并利用换词法,对比文中用词涵义和准确意义,加深学生对语言文本的理解。

二、文句层面重借鉴

文句,是一个语言单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要将句子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句子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句子是构成文本的基本单位,重视对句子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将文句作为重点,按照小学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讲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语文文字中句子的学习与借鉴,学习其表达的深层次涵义,借鉴文词组合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由模仿到借鉴再到运用,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为表达训练作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在教学《南极之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地球上的南极是一个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没有(奔腾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没有(茂盛的)树木和(青葱的)小草,更没有(长满各种庄稼的)田野。”这种句子模式,可以简化为“在南极,有( )的 ,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引导学生对空白处进行填空,同时模仿原句的组合方式,开展句子组合练习。

三、文段层面重迁移

在文段的构成上,通常划分为文词、文句或句群等要素。由于段落所处位置、表达的涵义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大不一样。在开展表达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小学生对段落的认知、理解与运用,达到文段的迁移作用。

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土》第三自然段教学中,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这一自然段,主要是指“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等于把自己也引上了绝路。班长为了连队和群众主力着想,如果追上连队,可能就安全了,但连队和群众就危险了,所以他们选择了绝路”。在本段语文文字表达训练上,要将班长这样做的目的和内心活动讲清楚,特别是他坚决的态度的描写及段落组合的方式,要进行重点讲解。实践证明,文段迁移手法的运用,能够使学生较快掌握描写的手法及表达的技巧,进而使语言理趣互融。

四、文章层面重文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在表达训练教学中,要以词、句、段为基础,重视文章文路梳理,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文路”,掌握句子、句群、段落组合的规律与技巧。在进行表达训练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语言的学习,也要通过反复的研读,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通过以上讲解,教师畅通表达训练的渠道,引导学生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优化,并进行合理巧妙的布局,使句、段、篇的组合不是简单的重复与叠加,而是瞄准表达训练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实践,使语言文字内化于心、外现于形。

语文文本资源的利用,是表达训练的关键环节,也是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形势、满足内涵化教学要求、增强综合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要分文词、文句、文段、文章等四个层面,进行有效挖掘与利用,进而提升教学的价值与功能。

参考文献

[1]周晓琴 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J].语文知识,2017,12,(7)。

[2]徐春梅 活用教材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2,(1)。

论文作者:卢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论文_卢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