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促进河南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南论文,科技成果论文,生产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无论是对于全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是对增强全省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时代发展到传统工业时代,又从传统工业时代发展到现代工业时代,都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息息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为人们创造出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产品,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是这样。
一、河南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现状
近年来,河南科技事业有了较快发展,3次产业科技水平普遍提高,部分专业领域科技水平达到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2003年科技进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3%。
(一)科技成果稳步增长。2003年省属科研机构共取得省级以上奖励成果88项,同比增长10%。2003年全省专利申请量达到5261项,获授权2961项,同比增长18.46%和14.32%。2004年上半年,全省专利申请量达到3196项,同比增长35.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获授权1316项,同比增长0.5%,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省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57项,项目实现产值163.2亿元。200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320亿元,同比增长20%:增加值达540亿元,同比增长18.5%;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中介机构和科研基础设施发展较快。2003年全省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6300多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1亿元;生产力促进中心机构达54家,同比增长31.5%;科技型企业孵化器达到16家,在孵企业数达到1501个。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共建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了省科研条件市场和省实验动物生产供应基地;新建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4个,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三)科技活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形成。2003年全省科技活动筹集经费总额为8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企业筹集科技活动经费56.82亿元,占全省科技活动筹集经费总额的67.43%;大中型工业企业R&D资金投入19.24亿元,占全省R&D资金投入34.19亿元的56.27%,企业科研投入已成为全省科研投入的主体。同时河南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重点面向独联体、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组织实施了8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并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为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河南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中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投入总量不足。从投入总量上看,2003年全省B&D经费投入为34.19亿元,占当年全省GDP的比重为0.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低5~8倍。从人均投入上看,2003年全省科技人员人均R&D科研经费为8.24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美国科技人员人均年使用科研经费为15万美元,日本为10万美元。从企业R&D经费投入上看,2003年全省大中型企业R&D经费支出为21.32亿元,占同期全省大中型企业销售收入2646.06亿元的0.8%,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二)科技人员不足,顶尖人才更是匮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科学报告》统计,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为47人、美国为38人。2003年河南科学家和工程师为9.36万人,每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为9.68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2003年全省科技人员人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2%和3.1%,比全省GDP10.08%的增长速度分别低8.6和7.7个百分点。此外,在豫“两院”院士仅有15名,与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三)专利技术的含金量不高。受科研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短缺的影响,河南专利技术申请的多,实施的少;一般专利技术多,发明专利少,2003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025件,仅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19.5%,其中发明专利获授权量为256件,仅占全省专利获授权总量的8.65%。科技成果获奖的多,原创性的科技成果少,进入规模化生产的更少。
三、河南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一)指导思想。河南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思想应该确立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营销完整的链条为纽带,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立足河南、面向世界,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具体讲就是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河南经济建设主战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国际统一大市场的需求,培养、吸引、留住、用好人力资源,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革除一切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旧思想、旧做法、旧框框,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都能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找到自己准确的位置,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科技人才、两种知识资源、两种技术市场,加强与国内外的大院大所名校以及大企业集团的多种形式的交往联系与合作攻关,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用好一切可用资源,使河南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上一个大台阶,促进河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方针。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坚持科技成果转化大开放方针,坚持办大科技的方针,坚持引进大院大所方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方针,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方针,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相结合方针,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开发相结合的方针。
四、加快河南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
一是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明晰产权,尽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理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把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充分调动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进行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的动力。二是深化民营企业运营机制改革。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型企业要走出家长型管理模式,建立规范化企业组织结构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知识产权工作队伍、管理规章和经费投入制度。企业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及时把创新成果申报专利、注册商标,取得知识产权保护,积累知识产权资源。四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既要注重培养专业技术顶尖人才,也要注重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形成“宝塔型”的企业技术人才队伍格局。继续增加科技开发资金投入,尽可能使科技开发费用占到销售额的5%以上。也可以采取其它灵活的方式,比如联合的方式、兼聘的方式,外借智力从事企业技术开发与研究工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深化体制改革,使科研单位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世界发达国家的多数科研单位都是按照高科技企业管理的。因此,河南应用类科研单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科技型企业,即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量化到人,由单一投资主体转变为多元化投资主体。深化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维护业务骨干的利益,充分利用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通过激励股权、期权、参股、鼓励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措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此外,发挥科研单位的人才和科研优势,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市场规则,与有资金、生产和经营优势的企业合作,使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各环节由一个主体负责实施和运作,将过去单一搞科研的事业单位真正转变成以研发为突出优势,以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有效结合的高新技术企业。当科研与生产融为一体,科研单位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之时,这些科技型企业必将成为促进河南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支生力军。
(三)直面市场需求,使高校科研人才的智慧充分进发和涌流。
一是树立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自己所学专业、所教专业为导向的观念。高校在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需求紧密结合,切实把好科研项目选题的第一关。二是改革现行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奖勤罚懒、公平竞争的内部激励机制。从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出发,调整科研和开发机构内部设置,实现研究、开发、转化、经营的有机结合,使高校科技力量配置更加合理、高效。三是加快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除了在资金、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创造条件外,还应尽快出台有利于高校与企业开发合作、有利于高素质创业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促进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形成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一切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使其成为汇聚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促进全省科技进步的重要带动力量。四是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可以由企业出资金、高校出人才和技术,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中心,也可以组建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小组,双方明确责任和义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河南高校是全省科研开发的重要力量,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必将对全省科技水平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做好“孵”字这篇文章,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便利条件。
一是提供多形式的创业投资服务。在建立省风险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创业孵化基金和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向孵化企业。积极构建由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银行、投资机构和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融资担保体系。针对在孵企业的特点,按照其发展阶段,采取租金折股、服务折股、风险投资等多种资金投入方式,尽量为在孵企业解决资金紧缺困难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二是提供优质价廉的全面服务。比如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代理、法律援助;为企业推荐、招聘人才,帮助产品推广和市场定位;组织项目推介,参与国际交流,吸引投资者;帮助企业申请政府财政资金等,使创业者实现低成本创业。三是探索“孵化器”新的管理摸式和运作机制。改革现行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财务制度,营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有条件的可以引入股份制,使主要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都拥有一些股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五)积极探索非上市企业股权交易的新模式。按照“成果产权化、产权股权化、股权资本化”的发展思路,以信息披露为切入点开展非上市企业股权交易,即把非上市企业的产权转变为股权后在技术产权市场上交易。因此,技术产权市场下一步发展的关健在于把这些企业非证券化的实物型技术产权转化为证券化的标准型技术产权,也就是技术产权交易的证券化。同时,对现行的技术产权交易制度进行创新,将一些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作为区域性的OTC市场的试点,建立一套不同于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上市规则和运作机制,为企业的技术产权交易提供一套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和交易保障机制,使一批发展势头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通过股权交易带动技术产权市场的发展,实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使技术产权市场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