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自主创新结硕果新时代科技报国谱新篇
本刊特约评论员
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70 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70 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自力更生、勠力同心,我国科技实力实现了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并正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近十年以来与中医药旅游相关的研究从无到有快速发展,通过知网数据库检索得知,截止到2017年底,篇名含有“中医药”且“旅游”的文章共有330篇,以年度为单位刊发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相信随着中医药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相关研究会继续增长。该文章中约占2/3总量刊登在各种报纸、1/3发表在各种期刊杂志、以及少量的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检索还显示,约占半数的论文归类为“旅游”学科,而作者机构多为“**中医药大学”,这足以表明中医药旅游研究的专业性与交叉性。
70 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和国家发展百废待兴的局面,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确立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方针,中国科技事业由此开始建立自主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之初,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全社会共识,我国迈入了“科学的春天”,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方针,中国科技事业由此全面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全面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先后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国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科技在助推转型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事业发展目标。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伴随着科技方针的变迁,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进步。2018 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58.5%,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 14 位。
70 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技政策立足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政府职能逐渐从宏观、微观一起抓,向规划制定、宏观管理、政策实施、平台建设和环境营造转变。1956 年,为系统地引导科学研究为国家建设服务,中央政府开始着手制定《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是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一次成功管理实践。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国家制定了《1986——2000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并相继推出了“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为创新政府支持科技的方式、有效配置科技资源进行了有益探索。21 世纪之初,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明晰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领域的科技发展目标和路径。2015 年,国家开展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强化科技计划管理的宏观统筹。2016 年,制定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目标导向、战略引领、规划先行,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内涵,也是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制胜法宝。
70年来,我国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在几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实现创新成果捷报频传。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不拒众流,方为江海。1949 年 12 月 18 日,周恩来总理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代表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郑重邀请在海外的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随后,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张文裕、王希季、师昌绪等一大批科学家陆续放弃在外国的优厚待遇,冲破各种阻力,毅然奔向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初期,国门打开,走出去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是必然选择。邓小平同志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科教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21 世纪以来,国家实行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在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科技创新人才。目前,我国拥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2018 年我国全社会研发人员总量达 418 万人,居世界第一。实践证明,只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才能不断开创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早在 1949 年 9 月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中第四十三条就提出,“设立科学院为国家最高的科学机关”;1949 年 9 月,《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将科学院拟命名为“人民科学院”,重在强调“科学为人民服务”。“人民科学院”的基本任务,是有计划利用近代科学成就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组织并指导全国的科学研究,提高科学水平。1949 年 10 月31日,毛泽东主席亲自颁发中国科学院铜质印信。1956 年 1 月,周恩来总理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为了使我国科学和技术“最迅速最有效”地接近世界大国水平,要“用极大的力量来加强中国科学院,使它成为领导全国提高科学水平、培养新生力量的火车头”。针对当时的争议,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指出:设立研究实体的国家科学院,符合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中国科学院“火车头”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方面应克服“本位主义”,互相配合、加强互补。70 年来,中国科学院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准确定位、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立科研机构创新发展的新道路。回顾中国科学院 70 年发展,可以发现:坚持党的领导是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不忘办院初心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牢记国家使命是创新发展的鲜明品格,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是创新发展的不变基因。
70 年来,中国科学院作为“向科学进军”的“火车头”,“科学春天”里的先行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不仅在基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而且为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发展规划、重大政策制定等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回顾总结 70 年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高瞻远瞩、英明决策设立中国科学院的重大战略意义,更加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国情下建设一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也更加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用人单位的需要,往往会有差距,学生和企业都渴望缩短这种差距,学院通过开设赛德盛班,较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
2019 年也是中国科学院成立 70 周年。201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中国科学院是一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既是对中国科学院建院 70 年历史地位和创新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中国科学院广大科研人员的热情鼓励和殷切期望。
钼精矿来自洛钼集团,主要指标:Mo54.5%,Fe 1.31%,SiO2 2.13%,Cu 0.13%,P 0.015%,粒度(D50)19.53%;36%HCl(AR洛阳昊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复合助溶剂Co-NC、复合含氟化合物、去离子水均自制。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1935 年,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道:“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85 年过去了,方志敏对新中国的憧憬逐一变为现实。展望 2035 年,“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发展促成百年变局,奋斗成就百年宏愿。科技创新,奋勇当先!
责任编辑:岳凌生
标签:科技工作者论文; 自主创新论文; 历史性跨越论文; 民族振兴论文; 世界科技强国论文; 国家富强论文; 国际影响力论文; 谱新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