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论文

论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论文

论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贺彦凤,严晓川,王蕊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摘 要: 东北抗联精神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中国革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及社会历史条件,分析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包括东北抗联精神是优秀革命文化的集中彰显和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财富两个方面,最后论述了东北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主要有抗联精神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动力资源;抗联精神是东北亚发展的精神动力;抗联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持。

关键词: 东北抗联精神;历史地位;现实意义

东北抗联精神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战争的时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员和东北抗联英模为保家卫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精神。东北抗联精神与众多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外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努力弘扬和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1]这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一 东北抗联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931年日本关东军炮制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并有预谋的在我国东北地区展开大规模的侵略。从那一刻起亿万东北民众便同心戮力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长达十数年的英勇不屈的斗争,在斗争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他们为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精神即东北抗联精神。

建设一套“完美”的数学教材,不仅是编者的追求,更是一线教师的愿望.“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初中阶段的核心知识,教材的完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教材的“教学化”.在这部分教材的建设上,从实验版教材到课标版教材,人教社的编辑老师们已经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流程的安排及配套练习的设计都向前迈出了很大的步子.为了使教材更加完美,笔者将自己在应用课标版教材时感到“不适”在本文中呈现出来,并谈了个人对此的思考及一些修订建议,或许文中所列“问题”并非真正的“问题”,甚至有可能是缪说,我们权将其当教材建设中的引玉之砖,期待更多的同行专家对人教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的教材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一) 东北抗联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脱亚入欧成为新列强之一,裹挟着现代工业文明巨大生产力“登陆”的日军试图碾压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东方古国,这是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作为日本人梦寐以求的东北,是一片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的宝地,更重要的是它是日本“大陆政策”的关键一环。英雄的东北人民面对日本的侵略从未屈服,他们选择反抗并把自己的血汗洒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

1931年 9月18日,日军诬陷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并以此发难,对东北军发动闪电式的快速进攻,“九一八事变”由此发端。在随后几天时间里日军没有遭受太多的抵抗很快就占领了中国东北两省的主要城镇。从此,东北地区的人民过上了苦不堪言的殖民生活,与此同时,东北民众也展开了长达14年的反抗殖民主义以及压迫奴役的斗争,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

中国梦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精神指引,是当代中国最美好的共同理想。它凝结无数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弘扬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3],在光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东北抗联精神是全体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在全国人民中国梦的实现,新时期党建的发展及东北全面振兴的工作中会发挥其思想引导作用。

前文对于第三人侵权情形下的责任方式已做分析,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此种情形下的雇主与侵权第三人的责任方式为不真正连带责任,侵权第三人为最终责任承担人。法律对于第三人侵权时雇主责任的责任方式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样可避免法官在法律适用时自由裁量权过大而导致同类型案件不同判的情形发生。

(二) 东北抗联精神产生的社会条件

我国的东北地区处于亚洲的东北部,是东北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使东北亚中的中国东北部为全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全球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大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当今的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国家整体实力的急速提高,中国日益在国际重要事务上扮演重要角色,“一带一路”路线规划清晰完整,连接沿线国家使其共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在“一带一路”的重要环节“中俄贸易”中,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之间的贸易是“中俄贸易”的重要环节,所以,“一带一路”重要的发展机遇有望为东北亚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土生土长革命精神——东北抗联在新时代的“中俄贸易”往来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弘扬抗联精神有利于涵养东北人整体的民族底蕴和民族气魄,对于积极输出国家形象及文化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的是“一带一路”作为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必然会遇到许多的机遇和风险,为了应对这些潜在的机遇和风险必须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抗联精神,在新的时代浪潮中独立自主顽强拼搏,发扬东北人敢想敢干的精神,努力为东北亚区域发展再添新彩。

东北事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嬗变,中华民族坠入深重的民族苦难和民族危亡之中,但同时也极大地促使了中华民族群体意识的觉醒。东北民众在历史和现实的感召下,从本民族自身发展出发同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产生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之中,更迸发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之中。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概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时得到极大触动和彰显。东北抗联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在常人难以忍受的自然环境的挑战面前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树立了保家卫国英勇斗争的光辉典范,树立我东北抗日联军的军魂。为最终实现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革命斗争道路。从此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亿万民众共同努力下锻造出不可战胜威武不屈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在现实和传统的交相辉映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广大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挚爱。

二 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

但是,任何农业产业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会简单因为资本的进入、高科技的改造而自然重构。关键在于,其是否真正了解农业、看好农业,真心投资农业、服务农业,还是仅仅以此为噱头。这是需要严格区分的,也是要保持耐心的。毕竟从以往有些操作来看,很多先例并不值得乐观。

(一) 东北抗联精神是优秀革命文化的集中彰显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孕育出以热爱祖国、勤劳勇敢等为代表的优秀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不曾屈服的民族。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是掠夺性的,东北各地区民众凝聚起抗日救国的强大合力。东北抗联在与日军的较量中展现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锻造出“舍生忘死”的民族精神,还孕育了“坚强不屈”的民族气魄,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民族底蕴,是中华民族民族革命精神的光辉映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优秀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二)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财富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在东北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的民族精神,对于东北人民来说有其特别的精神感召力和鼓舞人心的作用,面对繁重的改革压力和加快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也应像东北抗联战士们一样毫不畏惧、甘于奉献,拿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坚决打赢振兴东北老工业这一场关键战役,努力走出一条东北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全面振兴的战略机遇期,通过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及产业科技革命的创新。东北老工业的全面振兴它关系到社会生产要素合理重新配置,是经济结构自身的重大调整,只有从思想上和制度上综合发力,从根本上打破东北工业基地现有的体制机制,注重企业与政府的协同配合,使得东北产业结构向集约化现代化和高精深方向纵深发展,实现资源的综合配置重点优先领域和企业,增强市场主体的资源调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东北工业基地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振兴。

东北抗联14年艰难的抗日斗争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一同被誉为中国革命史上“三大艰苦卓绝”时期,由于斗争环境过于残酷,东北抗联甚至几近覆灭的严重挫折。11个军先后19名军长中有9名牺牲。以杨靖宇、夏云杰为代表的抗联英模大部分壮烈牺牲,坚持到抗战胜利的仅有4名。在整个抗战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伪作战共10余万次,歼敌18万余人,牵制日军达76万人。东北抗日联军全盛时期发展到3万余人,先后参与抗联总人数达到5万余人,抗战胜利后总人数不到千余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东北抗日联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你们能占领我们的国土,能残害我们的百姓,却永远别想奴役不屈的中国人民。东北抗联的顽强斗争也是自1840年整个民族年以来抵御外侮的缩影,更是中国人自尊自强的最好体现!

四 东北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

日本关东军将东北抗联队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并进行了不计其数的“围剿”。在日军的围剿下,东北抗联一度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战争局面十分惨烈。在这种艰难的局面下,东北抗联进行了长时期的反复斗争。 1938 年,日军对我东北抗日联军进行切割分化包围,东北抗日革命根据地遭受日军大肆地破坏,革命因此遭受重大挫折。在日军近乎疯狂的扫荡下,我东北抗日联军仅剩千余人,然而尽管遭受疯狂的清洗,东北抗日联军依然顽强抗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锻造出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一) 抗联精神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动力资源

1.2 腹膜反折悬吊装置的设计 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由 Hem-o-lok 夹和与之连接的穿刺器、固定装置及施夹钳组成,施夹钳用于将悬吊装置置入体腔,并将 Hem-o-lok 夹夹闭固定于腹膜反折上;穿刺器及其附属连接线用于调整腹膜反折悬吊的牵引方向及高度;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连接线,保持腹膜反折悬吊的高度和方向(图1)。

作为扎根黑土地的抗联精神,它能够激发东北人民无穷聪明智慧、使东北努力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东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为新中国工业及国防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代国家的振兴富强,离不开勤劳肯干的东北人民,民族的繁盛更需要东北广大民众的努力和奉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就要发挥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准备好为国家和集体付出一切。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本着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态度出发,毅然决然树立起抗日救亡的大旗,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党的领导人曾说过:在我们共产党员看来,为任何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是最不值得、最不应该的。但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是为多数人谋福利,是为多数人谋未来,是为整个民族和未来所做出的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主义精神取得一场又一场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奋勇抗争的志气,书写了天翻地覆的壮丽诗篇。东北抗联精神是一盏精神灯塔,指引着中国革命和中国现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抗联精神是东北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是东北抗联精神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抗战初期的艰难岁月里一大批中共党员以崇高的历史使命和以民族大义为先的革命精神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开展革命工作。1922年 2 月由中共领导的第一个革命团体诞生,1923 年 9 月,中共成立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哈尔滨独立组”。自 1923 年至 1945 年,东北的党组织发挥自身理论和组织优势汇聚起磅礴合力,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彰显出极大地号召力。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困顿时守正卫道,树起抗日大旗,就不会有东北抗联精神的产生。

(三) 抗联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持

新时代我们提出了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东北抗联精神对于新时代我们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每一个中国人孜孜不倦所追求的,这些理想信念指引着无数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同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视死如归。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明了:中国人能够也必将战胜一切来犯之敌。在抗日战争中时期,东北抗联的英雄们怀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革命理想,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忱,他们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和精神品质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曾说:“当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收到了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时候,它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4]在反抗外来侵略旗帜引领下,东北各民族团结一心最终战胜了强大日本帝国主义,彰显了民族气节。

我们要努力弘扬抗联精神,做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业绩。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优秀的革命精神也必将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5]东北抗联精神将个人国家情怀和现实的精神信念融为一体,为当代民众的精神表征树立了典范。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为代表的抗联英模用牺牲宣誓了自己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处在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顽强拼搏,将国家的前途命运及个人人生价值实现高度的精神统一,从他们光辉历程中获得精神鼓舞,这是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所在。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先烈他们所怀揣革命信仰是使国家摆脱近代以来贫穷落后的面貌不受外来侵略者的欺侮。

当代中国人也应从革命先烈的精神信仰中得到感染,努力用更高的精神追求去要求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新时代为我们发出的冲锋号角,是新时代的磅礴伟力与人民携手同心戮力前行的前进方向。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在东北抗联精神的引导下为圆满实现中国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经磨难,无数爱国志士,奋力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抗联部队带着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最终赢得战争最后的胜利。回望我们党走过的历史征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从此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启了改变中国人前途命运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自信地走在了时代前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克服前进道路的风险挑战,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时代课题,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伟大征程。

综上所述,东北抗联精神承袭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滋养及优良的革命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精魄所在。伟大的中国人民经受了历史和现实的考验,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历史和现实的深厚文化滋养着的中国人民早已将优秀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厚植于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这个时代激励每一个中国人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会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坚定理想信念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向前,东北抗联精神凝聚着各族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更好地推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优秀的红色文化需要我们源源不断地为它们注入源头活水,使东北抗联精神获得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以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精神,一代代不断接续奋斗,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绘事之变,总是自然而至的,如同生命生态一样,题材画法领域的拓展也在其中。郑军里在题材上拓展域外的行为,我以为不仅仅是一种创作上的快乐和情趣,这本身就有一种绘画形式得以解放的作用,也就是说这种转移拓展的过程,就伴随一个新的意义。如果把过去郑军里本土少数民族人物画看成一个固有文本的话,那么现在这个文本产生了新的变化。伽达默尔在他的《真理与方法》这本书里讲,“文本的意义超越他的作者,这并不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J].共产党员(河北),2015(22):6-9.

[2][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4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32.

[5] 王学俭.十八大以来党的治国理政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5.

本文引用格式: 贺彦凤 等.论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J]. 教育现代化,2019,6(72):275-278.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2.098

基金项目: 本文是教育部高校示范马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8JDSZK066)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项目(201710233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贺彦凤,女,黑龙江省青冈人,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闫小川,男,湖北十堰人,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王蕊,女,黑龙江省佳木斯人,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学历。

标签:;  ;  ;  ;  

论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