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青年政治认同现实障碍及其路径探索
佟亚洲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摘 要] 海外中国青年构成情况日趋复杂、数字资本“渗透”意识形态、国外签证敌意给青年科研人员带来焦虑和不确定性。自身面对着身份认同、学业压力、文化差异、职业发展困惑等老问题和新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主要呈现出内在的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一致性与多样性、价值导向与利益导向等特征。近年来,中国外交部驻芝加哥总领事及教育组同仁,通过到美国高校开展演讲、座谈、联谊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海外中国青年联系,并主要通过教育职能、核心价值、共同情感、历史传统等维度体现着政治认同行为实践并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海外青年;政治认同;总领事;路径;
一、研究的缘起
本文界定的海外青年是指:海外青年以攻读学位的年轻群体为主外,还包括不同年龄段的青年访问学者、中短期学术交流青年,以及身在国内,但事务交流在国外的海外青年等;海外青年群体的身份构成日趋复杂,涉及的教育和服务事项也须进行相应的调适。
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特朗普政府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限制发放签证给赴美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中国人,美国华裔终身教授受美无端调查被迫辞职……香港占中以及近日香港发生部分青年参与暴力冲击立法会等事件……检视此类现象和问题,可落脚在政治认同议题上,以便更好地通过现象看到一系列问题的本质。以往学界比较关注国内青年的政治认同,海内外青年的政治认同问题应放在同一维度检视。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是政治认同问题研究的特定群体,案例的研究是基于:一方面,在新媒体“去实体化”影响下[1]个体政治认同的形成是政治认同研究中的核心问题[2],提升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感应该更加注重核心信息的获取、关键时间点的情感表达、价值认同共同载体的打造。另一方面,海归在“去光环化”[3]影响下,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既有政治认同变迁的普遍性,又有在社会转型中产生出的独特气质。
为提高充电连续性和可靠性,本文所研究的基于波束成形的一对一无线充电流程如图2所示。增加了扫描、充电完成判断2个环节,并包含NS次扫描,以及扫描到接收端后允许的k次充电子过程。其中,NS≤NSmax,NSmax=2π/θ为波束扫描一周所需次数,θ为单波束角度;充电子过程包含4个环节:连接→读写数据→充电→充电完成判断,k≤K。本文中,令K=3[11]。
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2万人,单位公派3.56万人,自费留学59.63万人。[4]2012—2019年,外交部驻芝加哥总领事先后到美国芝加哥领事辖区的9个州的大学通过演讲与交流,了解和关心海外中国青年的生活和学习。驻外总领事洪磊到海外高校演讲,台下座无虚席。演讲过程中,海外青年积极提问,演讲结束后纷纷主动有序排近百多米长队,依次与总领事合影留念……这引发笔者的一个思考,总领事演讲作为一项常规活动,对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产生着怎样的影响?见微知著,我们以“总领事的演讲”为观察点,通过检视海外青年政治认同的现实障碍,分析总领事演讲交流的内容、形式及意义,澄明影响海外青年政治认同感的主要因素,探析能切实影响海外青年政治认同感生成的有效方式,正确地引导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实践,以期为研究海外青年政治认同问题提供参考。
二、海外青年政治认同的基本特征与现实障碍
政治认同是一个有层次和系统的有机整体。政治认同属于一定认同主体进行政治实践活动的范畴,它既是主体对一定的政治对象进行认知、趋同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政治元素确认、实现的过程,还是对一定政治体系提供政治行为支持的过程。[5]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是对执政党、国家、政策、制度、文化的确认和支持的过程。以海外青年政治认同的实践作为政治分析的其中要素和观察点,将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研究放在整个政治认同过程体系中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政治认同的基本规律。
2) 缸内的燃油喷入总量减少,在相同喷油时间内,燃油喷射压力的降低或油头堵塞,会引起缸内喷入的燃油量减少,且油雾浓度也会随之变稀,不利于缸内燃烧火焰传播。因此,燃烧爆发压力降低,且膨胀做功冲程缸内压力曲线下移,与缸内压力监控所得曲线特征一致,如图3所示。且喷油量的减少必然导致排气温度的下降,这与各缸排气温度监测结果保持一致(见表2)。由此可判定柴油机此燃烧异常现象必然是缸内燃油喷射量减少所引起的。
(一)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呈现出内在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
笔者梳理总体感言时发现,大家最集中的感受是对总领事个人魅力的赞赏。除了法律和制度外,对传统文化和超凡领袖个人魅力的认可也都是合法性的来源之一。[18]总领事的演讲与互动有可能是影响海外青年政治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论证关键“互洽点”。首先,洪磊总领事做过外交部发言人,知名度较高,容易引发海外青年的好奇心;其次,驻外总领事演讲的内容是中美关系中的热点问题,容易提高海外青年的关注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个体对某一体制和制度的认同与其日常接触到的领导或老师之间的人际信任和认同,有着较为密切的影响[19]。从外交具体场景而言,总领事的外交能力和演讲效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海外青年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政治认知对政治信息的选择依赖于同质性和同构性。海外青年在听取总领事演讲过程中会与自己已有的政治观念进行衡量。同构性是总领事演讲所提供的信息与海外青年已有的政治观念具有系统或相近的结构。政治信念也会因相似性而形成信念组合。由此,总领事的演讲越能够提供同质或同构的政治信息就会更加吸引海外青年的积极关注与参与。
从噪声斑块区的几种掩膜滤波结果可以看出,单纯基于梯度的自适应方法的平滑性不好,在包裹图像的相位跳变边缘上不能得到平滑的曲线,部分区域模糊,滤波效果不好,其他三种方法都能得到明显的平滑曲线.通过滤波效果评价标准的三个参数来定量分析各种滤波方法的优劣,包括相位标准偏差(Phase standard deviation,PDS)(平滑性,值越小,越平滑)、相位奇异值(残差点数,越少越好)和边缘保持指数(Edge retention index,EPI)(越接近于1越好),结果见表1.
经比较,患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从国际外交形势检视政治认同需把握政治认同的相对一致性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常态性的关系。国际形势总体上虽有望稳定,但不确定性更加突出。[10]特朗普政府签署的移民禁令,奉行“美国优先”外交政策,在战略上将中、俄列为主要竞争对手,这种他国外交层面的“政治不认同”也会间接带动部分海外青年对本国执政党的“政治不认同”。《人民日报》就此陆续刊发《爱国情感绝非民粹主义》《摒弃“恐美崇美”心态》两篇文章,集中对“恐美崇美”心态进行批驳。[11]由于数字新媒体技术影响,政治认同的场域,逐步从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转移。在大数据算法的“精准信息”投送机制影响下,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感生成路径被各种新媒体APP切割为不同管道,观点杂糅,莫衷一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不能正确聚焦,仍存偏见,缺乏现实权威的声音给予引导和解读,形成相对复杂和多样的政治认同生成路径。
(二)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呈现出外在一致性与多样性
师(顺势引导):“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想象,想一想‘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是怎样的情景?游人们的歌声里唱的什么内容?前者呼,后者应,他们是怎么呼?怎么应的?太守宴上摆着些什么酒菜?太守宴是什么样的情景?”
总领事的演讲和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海外思政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海外部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政治认同感长期缺失的问题。驻外总领馆作为政治体系中提供教育服务的重要实体单位,通过举办演讲、汉语桥、就业创新活动,设立奖助学金、提供学业指导帮扶等一系列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教育服务活动,除了发挥国家行政工作本身职能外,还可以拉近与海外青年的人际情感交流、树立良好政治形象、消除政治偏见与误解,搭建出一座“政治认同的桥梁”。总领事在演讲中专门介绍了领馆的工作职能和相关联系方式,并通过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的方式提示海外青年注意自身安全、防止诈骗、注重身心健康。领馆还定期或不定期举行高雅艺术演出、就业创业招聘信息发布、积极争取并设立奖助学金等丰富海外青年的校园文化学习生活。
三、海外青年积极参与总领事演讲的动因
政治参与是政治认同的直接体现和回馈。总领事的演讲是整合海外青年政治认同意识和规范政治行为的重要举措,也是整合海外青年政治意识和政治力量的过程。海外青年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政治整合的成效,影响着国家政治安全与稳定。政治认同是海外青年审视其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是维护自身海外权益的根本政治手段。
(一)“政治关切”是海外青年参与总领事演讲的首要动因
无论是历史镜鉴还是现实考量,以周恩来的外交风范为例,在特别时期,一国外交官的个人魅力和综合素质,对海外青年政治认同感的提升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018年5月2日,笔者实地参与了驻芝加哥总领事洪磊在爱荷华的演讲。洪磊富有磁性的嗓音、字正腔圆的英文表述、落落大方的形象,使得演讲极具魅力。在洪磊总领事的演讲和问答结束后,坐满整个大厅的近500多名海外青年等都积极主动与洪磊总领事合影留念。当时,从演讲台到大厅入口排起了近百米等待合影的长队,洪磊总领事也很耐心地与每一位海外留学生合影。当天就笔者接触到的诸多海外青年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各自与洪磊总领事的合影刷屏了。海外青年在“微信”朋友圈中秀的往往是自己“认同”的事务。海外青年在属于私人网络空间——“朋友圈”[15]中秀 “自我表达”,可以看作是“政治认同”的一种体现 [16][17],政治认同是政治情感的升华和外显,也是政治心理的具体、实际的表现。笔者访谈部分海外青年的感受,有人表示:“很好的啊,在这么遥远的异国他乡,近距离看到自己国家的外交官,之前以为洪磊会用中文,没想到全程英文,有形有范儿。”还有人表示:“不愧是外交部发言人出身,对于那个‘大是大非上秦刚、委屈哭弱上春莹、打太极就上洪磊’的刁钻问题,洪磊的回答滴水不漏,很有水平。”
(二)“外交魅力”是海外青年参与总领事演讲的又一动因
政治关切为首要参与动因。其中也包含了海外青年参与的利益性、认知性、价值性、义务性以及从众性等原因。首先,政治认同动态地反映着海外青年与一定的政治体系的政治关切及亲疏状况。对总领事到海外高校演讲的意义而言,政治认同的状况,取决于能否得到海外青年的拥护和支持,以及得到怎样的拥护和支持。其次,从利益性参与而言,海外青年希望通过参与了解到中美贸易战以及美国签证政策对自身海外发展的影响;认知性参与目的是为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例如,有的海外青年在提问中表达了自身职业发展的困惑,想知道自己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外交官等问题。价值性参与是希望通过参与总领事演讲来表达自身的政治态度、观点和主张;义务性参与是海外青年为体现自身公民权和政治责任感的体现。例如,一位海外留学生提道:“咱们自己国家的外交官来了,能不去看看吗……”从众性参与是部分海外青年并没有明确的参与目的,只是跟随大多数人进行参与。海外青年不同的参与动机会,会形成不同的认同状态。就笔者观察,初次参与总领事演讲活动的都是自动参与,并没有任何动员参与或消极参与。欧文·拉茨洛(Ervin Laszlo)指出:“认识事物就是将其纳入我们自己已知的某物,并通过其以前的知识将其区分开来……全新的事物是无从认识的。” [14]积极参与总领事演讲并非是为了政治认同,而是在参与过程中形成政治认同。海外青年对总领事的政治态度影响着其政治认同的方向和性质,也决定着他们将会以怎样的行为和方式来表达政治认同。
海外青年在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地位、利益诉求的层次、内容和程度等,是影响和决定其政治认同的重要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的内在稳定性。从执政绩效与政治认同关系而言,海外青年理解政治认同的视角和心理,从“情感认同”逐步转向“绩效认同”。海外青年及其家庭社会关系网络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的态度也呈现出价值取向和利益导向。海外青年从维护自身利益与政治认同关系角度而言,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从民族危亡、国家存亡,匹夫有责的道义责任感支撑[6],到是否有机会、有平台参与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中来的心理诉求及自身发展需求转变。由改革开放之前自下而上、自觉的政治认同转向以权衡自身利益得失后的自主式的、在不同领域有所侧重的政治认同转变。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由有助于党和国家的政策指示不折不扣地、自上而下地贯彻落实,向自下而上地表达自身权益诉求、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转化。
四、总领事演讲对海外青年政治认同的影响
总领事演讲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均融入了丰富的政治认同要素。基于一手访谈数据和切身现场感受,驻外总领事演讲的内容、语气、表露出的认同情感都对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感生成发挥着积极作用。如果海外青年认为总领事所代表的政治体系民主程度越高,政治运作越是规范,党内法规与法律一致并越加严格,治理原则越是公平,政治治理的效能越高,相应的政治认同的程度也会越高。借助外交机制,在演讲过程中,总领事通过宣传教育服务理念、阐释核心价值、激发共同情感、传承经典文化等方式提升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感。
(一)通过教育服务提升政治认同感
青年比较倾向收看在线视频网站[12][13],一些国际有影响力的视频网站上的纪录片对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产生影响。例如,在海外YouTube视频网站上,由Vox影视制作的视频,强调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运用大量的数据、图片和访谈来提高其短视频在海外青年中的“说服力”,以其国际影响较大的有关“中国一带一路”会引发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腐败问题的视频为例,仅发布45天,视频的点击量已达1831,872次,其他有关中国的“南海争端”“反恐问题”“精准扶贫”“环境污染”“官员腐败”等视频的制作也以影响受众政治认同为目的地肆意解读和歪曲报道,并运用大数据算法给海外青年精准推送相关视频。制作方致力于“揭示”中国政策和中国意图,肆意曲解中国的价值主张;一些海外敌对政治资本集团借机炒作歪曲甚至妖魔化中国的执政理念,部分海外青年却对此类报道笃信不疑,从更加深远的层面,影响海外青年对执政党、国家,甚至民族的情感认同。
(二)通过核心价值增强政治认同感
海外青年政治认同存在依存、认可和内化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要将核心价值贯穿其中,形成稳定的认同价值体系。从依存状态而言,驻外教育服务机构发挥着基本利益保障的功能,海外青年更多是从自身职业发展利益的实现考虑;从认可状态而言,引导海外青年将自身看作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分子。从内化状态而言,引导海外青年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自身的发展与政治体系的价值主张与规范趋同起来,产生对政治体系的积极归属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演讲中,总领事结合国内外思想态势和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正确阐释中国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发挥“正本清源”的思想引领作用。我们从驻外总领事对外演讲内容的词频分析(2015—2018),发展、合作、机遇、巨大的共同利益等高频核心词汇反映的是中国发展实际以及中美关系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总领事演讲中谈中美关系时指出:中美虽有矛盾、有冲突,但始终有共同利益;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有序的国际秩序。演讲并不回避现实矛盾和问题,聚焦核心价值理念。
(三)通过共同情感激发政治认同感
演讲中,总领事所选用的背景照片是五星红旗,将国家形象和尊严摆在了十分关键的位置。有海外青年表示:“感觉咱们的总领事能力很强,也挺亲切的,没什么架子。”总领事有针对性地激发海外青年的共同情感,注重引导广大海外青年在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和目标的同时也要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领事在演讲中谈道:“我曾到美国普渡大学演讲,普渡大学是我国原子能之父邓稼先曾经学习的大学,之后(邓稼先)回国对新生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梦想。大家无论是在这里的还是在美国其他大学学习,都应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来之十分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为未来的发展做好积累。”听众中不一定都是中国大陆青年,还有很多是中国台湾籍或华裔青年,洪磊在表述国家词汇时,用的共同情感词汇是“Motherland”。演讲中每一个词汇的表达准确且严谨,每一个观点的表述都有针对性地唤醒青年人的民族记忆,缅怀对国家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先辈,激励海外青年学有所成,爱国奉献。
(四)通过经典文化传承政治认同感
总领事在演讲过程中注重国家与民族精神的凝练。由于民族成员往往凭借记忆、联想和仪式等方式,来传承本民族的神话传说、民族英雄和文化心理,构建出“想象的共同体”[20],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同学们在美国的学习创造着更多的机会,创造着更重要的、更有价值的平台。实现梦想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要认识到个人梦想是和国家的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真切地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未来中美关系发展上,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演讲将政治认同客体与执政理念、民族精神、国际局势等因素有机地契合起来,表达出了海外青年的“集体心声”——认同自己的民族、国家并愿为之承担责任,自豪于中华民族悠久之历史、文明之灿烂、山川之秀美、有序和谐的社会、自强不息的精神。
当前的海外归国留学生,从思想状况、价值追求、学识视野、专业门类、职业理想、创业愿望等方面都与国内青年有巨大差异,现已成为我国特殊的青年群体……也呈现了政治意识比较薄弱、价值取向多元等特点。[7]海外青年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家庭背景有着较高的学历层次,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对政治现象往往有着更为“灵敏”的意识。[8]不同代际之间对执政党政治认同的认识和情感存在较大区别。其与国内同龄青年的政治认同感生成路径和程度也存在“诸多差异”[9],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其政治认同呈现出动态变化性。据笔者海外观察,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主张被部分海外媒体,包括一些海外自媒体的蓄意诋毁,边缘化、歪曲化、污名化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YouTube、Twitter、Facebook国外媒体对中国各领域的新闻和评论愈来愈充满竞争与敌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外青年的价值判断和政治认同。即便不接触政治类新闻的海外中国青年,在海外接触到的更多是带有“个性化”“碎片化”等特征的二次元网络文化或网络游戏,以及日本动漫、韩剧和美剧……受其文化思想的浸染也会较多。西方式“自由”与“民主”思想文化更是影响着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深刻地影响着海外青年政治认同的基本判断和思维方式。
五、正确引导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包括海外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广大留学人员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21]总领事的演讲是政治认同的一种精神载体,也可视为针对海外青年政治认同感生成的有效沟通机制。
为进一步落实新发展理念,结合水十条、河长制以及平安西江、平安北江建设的实施要求,为提高水上搜救机构、专业救助和社会化救助力量的联动协作水平,提升水上人命救助、船舶救援和水域防污应急处置能力,11月15日上午,佛山市举行2018年佛山市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习水上联合应急演习。佛山市政府高荣堂副秘书长等领导出席演练活动。
(一)强化海外青年政治认同的信仰信念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22]树立海外青年政治认同的信仰信念和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为必要。总领事的演讲与互动多次强调“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唤醒并激发海外青年的政治认同,有利于海外青年树立政治信心;坦诚而务实地展示国家优势和前景,很好地帮助海外青年树立起信仰信念信心。总领事演讲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改变直接灌输式的表达,注意转换一种语境,巧妙地倡导“四个自信”,科学合理地阐释国家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和文化自信,对于激发海外青年的政治信心,继而提升政治认同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创新海外青年政治认同的体制机制
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满足新生代海外青年的发展需求是提升政治认同的关键。首先,利用新媒体跨平台传播穿透力的想象与突破,积极地开展中国文化展示展览活动,将文化的认同感积淀为政治认同感,为海外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观念提供良性认同氛围。其次,通过国家驻外企事业单位,为海外青年搭建实习与就业、创业平台。我们为海外青年提供的发展机会更多地集中在他们回国后,近年来,海外青年回国后的就业优势已不再明显[23],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政治认同感的生成。应关口前移,为海外青年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完善机制,为海外中国青年的创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三)营造海外青年政治认同的文化氛围
政治认同感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文化认同并内化为政治认同是核心工作理念。政治认同工作机制的建立不是为了政治认同而政治认同,避免将政治认同工作肤浅化、形式化,传播信息要有真材实料,交流情感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观点要有真知灼见。驻外总领事是中国青年在海外发展的引航员,是葛兰西所说的社会“水泥”[24]的使用者。“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活动和领导活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25]。政治认同从理念层面落实到具体的政治认同领导工作机制需要发挥总领事的积极作用,关键是营造政治认同的文化氛围,例如,在举办海外文化活动过程中,要在主题策划、内容编排、背景选取等各个环节中考虑政治认同的心理机制和认同要素。总领馆的主要教育职责也应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主动做出调适,建立健全政治认同的动态工作机制,更好地借助外交平台,积极营造正确的、自觉的海外青年政治认同文化氛围。
(四)盘活海外青年政治认同的资源优势
增政治认同“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政治认同之“质”。应加大中美高校间青年创业发展与文化交流互动。围绕政治认同的核心理念,盘活资源,构建或优化海外青年组织结构,重塑海外认同生态,变抽象的政治认同为具体的认同实践。例如,积极开展“4+2+1”海外文化活动模式。“4”代表全过程打造海外政治认同活动生态,积极地在海外塑造一批能体现“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有认同”的文化活动。“2”是创新开辟系列政治认同节目平台,将国内政治认同与海外政治认同资源有机融合与共享起来,以中资跨国企业冠名的方式举办校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文化历史知识竞赛、创业创新大赛、演讲辩论等活动,以视频直播或友好代表方式加强国内外同步互动交流。“1”指打造出类似TED演讲类型的总领事演讲公益平台,打造成为政治认同类品牌项目,吸引更多海外青年的积极参与,营造健康和谐的政治认同文化生态。
参考文献
[1] 佟亚洲、 郝宇青. 书店“去实体化”的学术脉络研究[J]. 编辑之友, 2019(03):34-39.
[2]桑玉成、 梁海森. 政治认同是如何形成的?[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134-143.
[3] 田静、 胡中俊. “青铜时代”留学青年的困境及出路[J]. 当代青年研究, 2018, (01):67-71.
[4] 教育部. 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N]. 中国教育报, 2019-03-27.
[5] 方旭光. 政治认同的逻辑[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29.
[6] 石晓宁. 从革命到建设:辛亥革命前后海外华人政治心态的蜕变——以《大汉公报》及崔通约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2014(06):159-167.
[7]朱奕龙. 重视我国海外归国留学人才发展[EB/OL]. [2018-03-07]. 人民政协网http://www. wrsa. net/content_40244047.htm.
[8] 吴瑞君. 海外归国人员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1年上海基本侨情调查的分析[J]. 社会科学, 2015(05):59-68.
[9] Zhu, S., Lan, T., & He, C. New Generation, New Path: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Led by China's “Notorious” Fuerdai Generation[M]. China Review, 2017(03):1-30.
[10] 杨洁勉.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展望[J]. 国际展望, 2019, (01):1-11.
[11]澎湃新闻记者, 方晓. 人民日报集中批驳这三种奇谈怪论, 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EB/OL]. [2019-06-28] http://ai.people. com. cn/n1/2019/0628/c422228-31202454. html.
[12]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做有品质的新闻, 人民日报客户端3岁啦![EB/OL]. http://media. people. com. cn/n1/2017/0613/c40606-29334899. html, 2017.
[13] 郜书锴. 国外视频网站盈利模式三部曲——以HULU. COM为例的观察、分析与启示[J]. 新闻与写作, 2010(10):33-35.
[14]欧文·拉茨洛. 系统、结构和经验[M]. 李创同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21.
[15] 赵红勋、张卓. 微信朋友圈的空间叙事探析[J]. 编辑之友, 2018(06)38-43.
[16] 褚松燕. 认同、包容与弹性 体制活力源自何处[J]. 人民论坛, 2017(23):12-14.
[17] 康立芳. 以历史记忆培育政治认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5):176-181.
[18] 翟石磊. 话语认同与话语协调:论政治话语翻译中的国家意识[J]. 学术探索, 2017 (05):28-34.
[19] 方曦、 王奎明. 大学生政治信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学校层面的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01):53-62.
[20] 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276.
[21] 习近平.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3-10-21.
[22] 习近平.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8.
[23] 田静、胡中俊. “青铜时代”留学青年的困境及出路[J]. 当代青年研究, 2018(01):67-71.
[24]尼克斯·波朗查斯. 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M]. 叶林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218.
[2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 2012:450.
Practical Obstacles to Overseas Youth’s Political Identity and Exploration of Their Paths:Taking the Speech at American Universities of Consul-general of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 Chicago as Observation Point
Tong Yazhou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youth oversea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ex.Digital capital permeating ideology and foreign visa hostility create anxiety and uncertainty for youth researchers facing old problems and new situations such as identity anxiety, academic pressure, cultural difference, career development, etc.In this context, the political identity of overseas youth presents inherent stability and dynamic change, consistency and diversity, value orientation and benefit orientation.In recent years, the consul-general of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 Chicago has given lectures, seminars and fellowship at American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contacts with Chinese overseas youth.It embodies the core value, historical tradition,common emotion and educational service function of political identity behavior practice in exploring the path of generating political identity.
Key words: Overseas Youth; Political Identity; Consul-general; Path
[中图分类号] D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89(2019)05-0018-07
[收稿日期] 2019-06-0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VSJ102。
[作者简介] 佟亚洲,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
责任编辑:曾燕波
标签:海外青年论文; 政治认同论文; 总领事论文; 路径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