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论文_张俊杰

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 165399

【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检查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临床血型鉴定的有效方法,提高临床血型鉴定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100例静脉采血样本为研究对象,采取玻片法和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结果 试管法和玻片法的血型鉴定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法和玻片法鉴定下的B型血相对最多,其次为A型和AB型,O型最少;两种方法AB型鉴定结果相同,其余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两种方法均是临床上鉴定血型的常见方法,但在进行血型鉴定时应充分考虑影响检验的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关键词】红细胞血型;检验

在红细胞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系统发现最早,应用最广,与临床输血关系最密切,最重要,其次是RH系统。例如MN系统,由于其他系统血型很少引起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因此重要性远不及ABO和RH血型。目前红细胞血型至少已发现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血型抗原。ABO血型是最早发现的一个血型系统,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个系统。血型鉴定在临床输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关键。临床上使用试管法和玻片法的对血型鉴定,影响结果的因素较多,提高检验质量是提高鉴定准确率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静脉采血样本进行血型鉴定,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为(48.2±3.2)岁;对所有患者均采取试管法和玻片法进行ABO血型鉴定。

1.2方法

试管法:取2支洁净试管,分为A和B,在试管内分别加入抗a、抗b血清,分别加入受检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充分摇匀,离心后进行判定。玻片法:采取洁净凹陷推片并标注A和B,取抗A和抗B各1滴分别滴在A和B处,取血液样本低于抗A和抗B上;同时取另一张洁净推片,在推片上标注A、B、O,将血液样本分别滴在A、B、O处,并在三处各加1滴A、B、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充分摇匀,观察凝聚情况。反定型法: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采取血清分离,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标注A、B、O,分别添加1滴血液样本在三支试管内,同时各添加1滴标准红细胞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后离心,观察凝聚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管法和玻片法的血型鉴定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法和玻片法鉴定下的B型血相对最多,其次为A型和AB型,O型最少;两种方法AB型鉴定结果相同,其余均存在一定差异。

3讨论

3.1医务人员因素

在进行血型鉴定时,有的医务人员没有经过血型检测,听从患者主诉进行判定,导致判断错误;在抽取血液样本时,医务人员将患者的信息填写错误,导致血型出现错误;检验人员对鉴定报告未进行核对,也可产生错误。因此,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检验规章制度,使每位患者必须经过血液鉴定来判断血型;采集血液中,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认真、仔细核对,减少误差发生。

3.2受检红细胞错误

检验人员在鉴定时发现红细胞悬液浓度过低,通过肉眼难以判断结果,而样本可能存在危险的凝集无法被发现,导致判定结果错误;同时当血液样本受到污染,使标准血清的抗T抗体结合出现凝集,导致血型鉴定困难;另外还有一些疾病会导致血型鉴定的假凝集,导致判定错误。

3.3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因素

引起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因素包括很多,其中有①标准血清效价过低,亲和力较弱;②红细胞悬浊液浓度过浓或过淡,抗原抗体的比例失调,反应不够明显;③检验患者的红细胞的抗原位点过少或者抗原性减弱;④检验患者中的血清中抗A、抗B抗体缺乏;④检验患者血清中的蛋白出现紊乱、实验室温度过高,导致红细胞出现缗线状排列;⑤检验患者有遗传因素或者细菌污染导致多凝集;⑥老年检验者血清中往往抗体水平有明显降低,导致红细胞溶解,易出现误判。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检验人员认真对血样进行核对,并反复进行实验;对患者的病情、抗原抗体减弱等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更加注重检验操作细节,保证输血安全。

3.4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①输血:血型鉴定是实施输血治疗的首要步骤,应在受血者与输血者血型相同、交叉配血完全相合条件下才能输血。②器官移植:受者与供者必须ABO血型相符才能移植。血型不符极易引起排斥反应导致失败。③新生儿溶血: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依靠血清学检查来诊断。④其他:ABO血型检查还可用于亲缘鉴定、法医学鉴定以及某些疾病相关的调查。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试管法和玻片法的血型鉴定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法和玻片法鉴定下的B型血相对最多,其次为A型和AB型,O型最少;两种方法AB型鉴定结果相同,其余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为减少血型检验的误差发生,在进行血样采集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医务人员应提高责任心,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准确填写,在鉴定时设置对照组进行对比,查处影响血型检验的因素,积累经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肖嘉秀.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质量控制[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6):226-227.

[2]何林科.ABO血型鉴定的治疗控制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9):219.

[3]曹跃权.浅谈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J].吉林医学,2012,33(22):4776-4777.

论文作者:张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论文_张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