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大体积混凝土在当前的大型基建工程上应用十分广泛,随着工程建设的大型化、复杂化,需要大量应用大体积的混凝土来满足工程建设,为了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必须加大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促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提升。在通常情况下,土木工程建筑的基础底板、大型设备的基础都是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而对于基础结构的施工不仅要求满足工序质量,还要满足抗渗性和整体性要求。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必须根据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来保障施工质量。
1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分析
土木工程建筑是一项较为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其涉及统计学、力学等多方面知识,如果想要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安全,就需要对这些学科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能够结合土木工程建筑的实际情况,从不同学科角度加以强化。在建筑高度与结构形式的变化下,建筑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进步,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就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相比于普通的混凝土施工更难、更复杂,其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结构厚度大、体积大、混凝土用量大等方面。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在施工期间如果要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合理性还需要多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大体积混凝土具备普通混凝土施工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比如:温度、环境、技术等等,为了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料配比,确保混凝土强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浇筑过程中秉持一次性完成的原则,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性与安全性。其次,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差生大量的热量,内外温差较大,需要重视温度控制,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降低有水化热、混凝土收缩、温度差异等引起的裂缝问题。
2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温度的控制
大
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混凝土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通常情况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可以有两方面入手,一是施工,二是养护。第一,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要尽可能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间进行控制,避免在早晚温差较大的环境中施工。在高温季节应对骨料降温,存放在棚下,使用低温水搅拌。在混凝土泵送时,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可以在泵管中缠绕草袋,并不断喷洒冷水降温,对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必要时也可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子,降低水化热产生的温差,减少施工中出现裂缝的情况。第二,养护阶段。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根据内外温差进行薄膜的覆盖,有效地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保温保湿,避免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失出现混凝土的裂缝。通常情况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必须在两个星期以上,在内外温满足施工要求后方可终止。
2.2混凝土浇筑
首先,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前,根据指示杆的标示确定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厚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混凝土的泵送时,必须保持每个区域内配备充足的泵机,所有的施工人员和施工顺序都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执行,有效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通常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采用的是分层浇筑法,充分地实现混凝土浇筑时的水化热充分散发,减少由于水化热现象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其次,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混凝土自由落体的高度要控制在2m以内,如果混凝土的高度超过了2m,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浇筑高度的控制,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
2.3混凝土养护
第一,在大体积混凝土完成浇筑之后,要在混凝土面层立即覆盖保温措施,可以选择塑料薄膜进行混凝土面层的覆盖。第二,在大体积混凝土刚刚浇筑完成时,其水化速度非常快,为了有效地保障混凝土质量,必须在覆盖好薄膜之后立即进行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第三,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梁柱节点、插筋处是养护的难点,在进行这些细节部位的混凝土保温措施时必须加强重视,做好覆盖,减少施工中的裂缝。第四,在混凝土施工完成施工之后,覆盖的保温薄膜材料在经过专业的测量部门对温度进行检测合格之后,方可将塑料薄膜揭开,保障混凝土的正常散热。
2.4质量要求
第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混凝土材料必须具备相应的合格证明,尤其是大体积混合料中的一些骨料和水泥等,必须保障其质量满足工程的施工需求。在混凝土混合料的配置之前,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科学的检测。第二,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缝处理以及养护必须有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并且保障养护和施工缝的处理方案满足相关标准。第三,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在混凝土振捣施工时必须加强振捣的科学性,不允许施工中预留任何的缺陷。第四,在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做好工程质量的检验工作,强化工程的施工标准。
3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
在建筑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会因为环境变化和施工工艺的影响,极易出现不良缝隙。针对这一状况,就可以采用后浇带技术进行规避。不仅有助于工程质量的提升,还可以增强整体结构的统一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浇筑施工会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将温度差分为两个层面。在针对混凝土的结构拆分工作中,需要将其作为不同的区段进行处置,就可以对于长度和范围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定准备。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规避裂缝的出现,还可以为工序的优化提供帮助。建筑工程的后浇带工序一般在浇筑完成后40天左右开始施工。选择的不论是哪种工艺都要进行接触面的凿毛处理,保证表面的清洁,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4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光从文字层面上来看就能够对这种施工技术所具有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其主要体现在体积大、工作量大等方面。从当前来看这种施工技术较多的应用于基础底板部分,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对大体积混凝土整体性和抗渗性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施工技术性强、影响因素多,大体积混凝土也是专项施工技术的一种,在实践应用中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做好技术质量监督工作,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推动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学英,王莹,李向东.浅谈高层建筑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6).
[2]向阳生.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超高建筑工程中的成功运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0(6).
[3]周建亮,刘志国.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例析——以青岛市开发区国际贸易中心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1).
[4]王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运用和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
[5]徐善炎,阮柏富.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0).
论文作者:张晓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水化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