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蒲公英在慢性胃炎中的应用论文_符方智 俞赟丰 胡慧玲 吴凯 魏飞跃*

探讨蒲公英在慢性胃炎中的应用论文_符方智 俞赟丰 胡慧玲 吴凯 魏飞跃*

(湖南中医药大学 长沙 410000)

摘要:胃病发病率日趋上升,慢性胃炎居首位。本文从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的角度对医家运用蒲公英治疗慢性胃炎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呼吁重视对于蒲公英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开发。

关键词:蒲公英;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清热解毒

中图分类号:G420

Abstract:The incidence of the gastropathy have risen continuously,and the chronic gastrics headed the list.This paper is about the mechanism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used by the medical expe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TCM and the modern pharmacology,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further study and the developmental usage of the taraxacum.

Key words:taraxacum;chronic gastritis;helicobacter pylori;clear heat and remove toxicity

由于当下社会工作压力过大、生活规律混乱和娱乐休闲不当,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日趋上升,慢性胃炎作为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其特点是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1]。因为其存在加重成胃溃疡、胃出血、癌变等潜在危害性,已然成为当下社会及医疗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中医处方用药相较于现代医学具有药效缓和,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的特点,可以做到祛邪同时不伤正,因此对于慢性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当代医疗领域治疗慢性疾病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器。本文将就蒲公英治疗慢性胃炎的机理进行分析探讨。

1 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

1.1现代医学认识

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及萎缩性慢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到各种致病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饮食等)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性的改变,由于黏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腺体萎缩,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病变。临床表现为腹隐痛,食欲减退,饱胀,反酸等特点[2]。

近年来关于幽门螺杆菌(HP)对胃炎、胃溃疡发病影响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HP存在于胃黏膜层和十二指肠黏膜层。慢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率约为30%~60%。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异型增生患者发展为胃癌者,HP阳性多于HP阴性。实验数据明确幽门螺杆菌对于慢性胃炎发病的关联性[3]。董乐凤研究发现山东无棣地区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高,且HP耐药性逐年增高[4]。黄曼玲等通过在胃镜下的黏膜活检研究证实,HP感染可加重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同时促进慢性胃炎向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发展[5]。

通过近现代关于慢性胃炎方向的临床和实验结果发现,HP对于慢性胃炎的发病和加重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目前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着力点且在进一步的发掘中。

1.2中医学认识

慢性胃炎按证候学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纳呆”、“吞酸”、“嘈杂”等病证。其特点是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其病多由脾胃素弱,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致使脾胃受损,胃失和降,日久气滞血瘀而成。在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关于慢性胃炎的主要证型有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脾虚气滞、脾胃虚弱(含虚寒)证[6]。国医大师邓铁涛指出,该病属于本虚标实:本虚即为脾胃受损后,以致体质亏虚,乃发病的前提和本质;标实是脾胃虚损之后,继发瘀血、痰湿等证。

因此,治疗慢性胃炎的基本原则是,既要补脾胃之虚弱,又当清有形之实邪,并视虚实之主次,决定祛邪和扶正的侧重。而在治疗胃病的有关药物中,蒲公英是尤为值得注重的祛邪佳品。

2 蒲公英治疗慢性胃炎作用机理

2.1现代药理研究

研究发现,蒲公英同属植物中含有多种成分,主要有:黄酮类,三萜类,胡萝卜素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内酯类,香豆素类,酚酸类,脂肪酸类。此外还有糖、胆碱、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果胶、蛋白质等[7]。不仅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幽门螺杆菌)、抗肿瘤、抗胃溃疡作用,而且利胆保肝,能够增强免疫系统作用[8]。《中药大辞典》提及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临床用于多种感染炎症,并列举了关于慢性胃炎的治法[9]。

王晓玲认为蒲公英含甘露醇、天冬素、还原糖及磷、铁、钙等人体必需元素,并对各种细菌有抑制作用[10]。蒲公英配合德诺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实验中,与阿莫西林、甲硝唑抗HP比较,疗效相似[11]。崔闽鲁在治疗慢性胃炎实验中证实,蒲公英合剂相对于胃舒平的治疗效果更佳,HP清除率远高于对照组[12]。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及多年来的临床经验以西洋参、黄芩、黄连、丹参、白术、白芍、蒲公英、仙鹤草、薏苡仁、甘生草等组方,研制成和胃清幽胶囊,专门针对治疗慢性胃炎病症[13]。《胃肠病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记载关于蒲公英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其清除率高达80.5%[1]。

现代药理对于蒲公英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发掘上主要聚焦于其与HP之间的联系,即用HP作为实验指标,衡量蒲公英是否具有抗菌的效果,抗菌能力强弱以及配合西药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进一步说明HP对于慢性胃炎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明确HP对于慢性胃炎的致病性。

2.2中药学研究

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唐本草,列入草部,《本草纲目》自草部移入菜部。别名黄花地丁、金簪草、黄花三七、婆婆丁等,味甘、平,无毒。主治:妇人乳痈肿,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丁肿。乌须发,壮筋骨。李杲曰:蒲公英苦寒,朱震亨曰:此草属土,味甘,入阳明经、太阴经[14]。《中药大辞典》记载,归肝,胃经,功擅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常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9]。

在古代,唐《新修本草》有“叶似苦苣,花黄,断有自汁,人皆啖之”,“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之,立消。”的记载;宋《本草图经》有“水煮汁以疗妇人乳痈,又捣以敷疮,皆佳”,“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的记载[15];明朝《滇南本草》指出“敷诸疮肿毒,疥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疠结核”;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有“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决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神农本草经疏》指出“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 [16]。追溯古时蒲公英起源之初,古代医家主要用于治疗乳痈,解疮痈毒等,清热解毒疗效显著,这也是蒲公英作为中医用药的最基础的效用。但对于慢性胃炎的功效尚未有发现相关记载。

清代至近代,清代黄宫绣在《本草求真》记载“能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毒,乳痈乳炎为首重,且能通淋[17]。”医家陈士铎认识到蒲公英入阳明胃经,能泻胃火,治疗胃火热盛,并且其药性和缓,能做到泻胃火而不伤及胃气,可以长期服用。他在《本草新编》中指出:“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9]。”清代医家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记载了关于蒲公英治疗胃脘痛的方法:“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脘痛。”近代医家章次公喜用小建中汤加蒲公英30g治虚性胃溃疡,称疗效甚高,其消炎、利湿、止痛、疗疮生肌作用是其获效之因。民国《本草正义》指出“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 [15]。”清代以来,以陈士铎为代表的医家首先明确提出蒲公英可用于胃病的治疗,对于后世医家运用蒲公英治疗慢性胃炎的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笔者大胆推想,蒲公英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可能由此开始,并在后世医家的应用中得以发扬。

现代以来,蒲公英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收集全国众多偏方验方的《新编偏方秘方汇海》[18]、《中国奇方全书》[19]、《实用中药辞典》[20]内,不乏使用蒲公英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药方。临证实践中,国医大师徐景藩常运用蒲公英治疗胃阴不足阴虚内热,肝脾不和郁热等病证,提出“胃阴虚而有热,常用蒲公英;胃病兼肝胆湿热,湿偏重者可用蒲公英;胃痛如用温药理气,可配蒲公英,制其辛燥;胃阴不足,可配用蒲公英,可防其里热滋生”[3]。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 “蒲公英的镇痛作用不仅在于它能清胃,还在于它能消瘀,凡胃脘因瘀热作痛,用其最为相宜。而胃溃疡之疼痛,配合养胃之品,又可奏养胃消瘀、镇痛医疡之功。如能选用其根,晒干研末吞服,效尤佳良。”巴坤杰以蒲公英等组成“三乌奇效丸”治疗慢性胃炎、胃窦炎,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属于肝胃不和、肝郁胃热证型者,有效率100%,显效率85%[21]。蔡淦教授在131 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对 28 例脾胃湿热型患者 常处以蒲公英、黄连、黄芩、连翘,蒲公英一般用量30克左右[2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著名老中医夏锦堂先生经验方安胃煎,由蒲公英、徐长卿、白芍、甘草等药物组成,治疗肝胃不和、气滞血瘀型慢性胃炎有着良好疗效[23]。余绍源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用药总结出来的胃炎清胶囊,治疗湿热气滞血瘀型慢性胃炎,方中黄连、蒲公英、佛手、三七、黄芪等组成,蒲公英和黄连为主药,起清热解毒之效,疗效明显[24]。以上收集的当代中医对于蒲公英应用于慢性胃炎的辩证思想及方药只是笔者翻阅众多文献中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反映出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性,疗效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其中对于肝胃不和,气滞血瘀型的慢性胃炎尤为突出。

慢性胃炎的发病大部分和中医的“肝”、“脾”、“热”、“湿”、“阴虚”有着密切的关系[25]。一般可见胃脘痛具有烧灼感,嘈热,口干,或口臭、口疮,牙龈肿痛,进食热的饮食则胃中烧灼感更明显,大便干或秘结。或肝胃不和,气滞化热,表现为兼有脘痛及胁疼,嗳气频多,性躁善郁,脉弦小数;或因阴虚生热,症见舌质红,食少形瘦;或肝胃湿热,表现为舌苔黄腻,口黏而苦,口干而饮水不多,胃脘痞胀嘈热,不思纳谷。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入肝经,能清热解毒,与之正相合拍。但实践证明,蒲公英除了传统地配合黄连、黄芩等苦寒药物能治疗湿热、阴虚等热证慢性胃炎之外,临床使用蒲公英不应该拘泥于其苦寒之性而因噎废食。在谨慎辨证的基础上,对虚中夹实的病证,于温补方中灵活地加入蒲公英,往往能收到十分理想的疗效。李金华认为,香砂六君汤加蒲公英等中药治疗脾虚食积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26]。王丽华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同样使用苦寒性蒲公英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27]。黄东生认为柴胡、党参、蒲公英、枳实、白芍、炒白术、茯苓、陈皮等组成的舒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相对于吗丁啉及奥美拉西药有着更好的疗效[28]。中医胃灵汤和西药治疗慢性胃炎96例中虽然胃灵汤治疗效果与西药无明显差异,但在“脾旺则不受邪”之说上,运用党参、白术、黄芪、茯苓健脾益气,增强抵御的能力即正气,加蒲公英、连翘、黄连等直接杀灭HP,清除率达88.46%,且无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是治疗脾虚胃络瘀阻所致慢性胃炎更优选择[29]。

3 医案举隅

跟随魏飞跃教授坐诊期间,笔者屡见老师在辨证处方基础上重用蒲公英治疗慢性胃炎患者,每获良效,兹举一案如下:

杨××,女,55岁,岳阳人。

2017年3月21日初诊,电子胃镜报告: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刻下胃脘胀痛,打嗝多,嗳气,肠鸣,大便一日3-4次一日,不成形,消谷善饥,时有盗汗。51岁停经,脾气躁,小便频,脉弦细涩,舌质紫,苔黄腻。证属少阳枢机不利,肝胃失和。治宜和解少阳,疏利枢机,行气和胃。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平胃散加减。处方:桂枝6g,黄连20g,柴胡8g,干姜10g,煅牡蛎30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炙甘草10g,莱菔子30g,法夏10g,木香3g,蒲公英30g,合欢皮10g。共10剂,水煎服。

4月22日复诊称:前药服毕,自己又依原方购服15剂。现大便已成形,胃脘胀痛改善,情绪较前平缓。仅偶发心下隐痛、嘈杂感、嗝气、肠鸣,脉左弦细涩,右濡涩,舌淡紫苔白,阵发性烘热。枢机渐利,重在调和肠胃。易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夏10g,黄连10g,黄芩10g,干姜10g,太子参15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鸡内金12g,炒山药15g,徐长卿15g,首乌藤30g,合欢皮10g,浮小麦30g。15剂。嘱注意饮食宜清淡,停药后可每日餐后半小时以蒲公英15g泡水饮服,2周为一疗程。5月10日患者反馈称,胃脘症状明显改善,心下疼痛症状消除,饮食基本正常。随访两月诸症再未复发。

4 结语

众所周知,在中医发展的长河中,蒲公英一直以其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明显功效,较多地被历代医家用以治疗乳痈及多种疔疮肿毒。清代以降,医家逐渐认识到蒲公英对于胃肠疾病的治疗作用,现代这一作用进一步受到业界重视;而且它作为一种食药同用的中药,较之其他药物,更具有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价格便宜、无耐药性等优势。然而,目前主流的中医药学教科书、药学专著对蒲公英治疗胃炎的记载十分有限。正所谓“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矣!”为此,笔者呼吁,面对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日趋上升,慢性胃炎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位居其首的现状,我们应该重视对于蒲公英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开发。

参考文献

[1]尹国有,饶洪.胃肠病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47-67.

[2]张声生.脾胃病(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62.

[3]徐景藩.脾胃病临临证经验集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398-401.

[4]董乐凤.298例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HP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43):70-71.

[5]黄曼玲,孙圣斌,徐丹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镜下的不同胃炎及病理之间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4,(14):2245-2247.

[6]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7]崔永霞,左艇.中药蒲公英的现代研究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03-106.

[8]吴艳玲,朴惠善.蒲公英的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8):519-520.

[9]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2460.

[10]王晓玲.健脾护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体会[J].甘肃中医,1998,(02):32.

[11]陈莉莉.蒲公英配合德诺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44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3):229-230.

[12]崔闽鲁,黄鼎明.蒲公英合剂治疗胃溃疡、浅表性胃炎45例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1992,(03):17

[13]韦金荣,李大卓.和胃清幽胶囊的制备、质量控制及临床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教育2010,08(24):180-181.

[14]李时珍.本草纲目[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1):1664.

[15]易思荣,黄娅.蒲公英属植物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2).

[16]张利敏,张雪宁,张雪荣等.蒲公英妙用医案2则[J].河北中医,2012,34(2):221,263.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2.02.033.

[17]黄宫绣.本草求真[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4):230.

[18]胡国臣.新编偏方秘方汇海(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1(4):149-156.

[19]田凤鸣,张成运.中国奇方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259-263.

[20]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20-2025.

[21]张力群,张翔华,郭博信.中国民族民间秘方大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138.

[22]施慧婷,张正利,朱梅萍等.基于数据挖掘的蔡淦教授诊治131例慢性胃炎辨证及用药经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

[23]高洁,王文敬,姚勇等.安胃煎治疗慢性胃炎两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0,15(2):43.

[24]梁自平.胃炎清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25]陈润花,张厂,苏泽琦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分类研究[J].

[26]李金华.医学信息(J).香砂六君汤加蒲公英治疗胃炎58例,2013,26(10).

[27]王丽华.附子理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501-502.

[28]黄东生,乔会侠.舒肝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痞满证30例[J].陕西中医,2011,32(3):289-290.

[29]魏伯秦,王娟毅,柳围堤.胃灵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35(12).

论文作者:符方智 俞赟丰 胡慧玲 吴凯 魏飞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探讨蒲公英在慢性胃炎中的应用论文_符方智 俞赟丰 胡慧玲 吴凯 魏飞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